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不良地质段隧道围岩变形大、变化快、事故具有突发性的特点,积极采取现场围岩变形量测,及时了解变形量、变形时间及变化规律是非常有益的。这样,施工开挖与支护衬砌就有了较充分的科学依据,可以减少施工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隧洞线;收敛变形;处理
一、收敛变形情况
目前掌子面洞顶埋深40m,围岩为砂卵石混合土及不良砾,含沙量较高,局部夹杂粘土,地下水位位于洞顶以上,岩体暴露时间2小时左右会出现大面积的掉块,滑塌,不能自稳,变形破坏严重。施工过程中线路右侧起拱线处有股状水流出,水量约0.4m3/h,线路左侧目前较为稳定。下台阶线路右侧轮廓线外2m左右以内为红色低液限粘土夹沙,2m以外较为松散,围岩荷载集中,隧洞开挖时对围岩的扰动极易造成围岩荷载的集中释放,发生突水、突泥、塌方冒顶的施工风险。根据监控量测资料显示,总干3#隧洞161+690.9~+700、变总0+000~+003段线右连接板位置最大收敛值达到60cm。
开裂变形
收敛变形
图1 总干3#隧洞161+690.9~+700、变总0+000~+003段
二、总干3#隧洞总干3#隧洞161+690.9~+700、变总0+000~+003段线右单侧收敛变形情况原因分析
地质差,开挖时此段一直存在大量渗水,造成拱架背后岩体软化,无自稳能力,对拱架形成推力,出现严重收敛变形情况;
围岩荷载较大:此段开挖轮廓线以外,围岩松散,无自稳能力;
失稳具有突发性及持续性:上导拱架安装完成后,拱架在短时间内快速收敛,等安装下导拱架时,上导拱架拱脚处收敛累计会达到10cm左右,从而造成上下导连接板处连接不密实,影响了拱架的受力结构;
城门洞型断面抗收敛能力较差,尤其上导与下导连接板处,是曲墙与直墙交接处,属于应力较集中部位,一旦收敛将带动上导半边拱架整体移动。
三、临时加固处理方案
1、对总干总干3#隧洞161+690.9~+700、变总0+000~+003段内已经失稳收敛变形的拱架进行横向支撑临时加固,上导连接板上、下0.5m范围内各施做两道,采用I16工字钢,具体长度根据现场而定,每榀设置4道。
2、从洞外运石碴反压回填,高度填至上导拱脚连接板处以上,以稳定流坍体和掌子面,并修筑临时排水设施。
3、对于上台阶未施做下导的四榀上导,在预留核心土高度处及以上施做两道I16工字钢横撑作临时仰拱,并对整个上导掌子面处挂设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封闭,防止掌子面砂卵石混合土滑塌,提前预留Φ89泄水孔3个。
4、对总干3#隧洞161+690.9~+700、变总0+000~+003段段内已经失稳收敛变形的拱架进行扇形临时支撑加固。
对总干3#隧洞161+690.9~+700、变总0+000~+003段线路右侧注浆加固。在该段范围连接板上2m范围内,径向打设Φ42钢花管,每根长度3m,间排距0.5m,呈梅花形布置。采用水泥单液浆,配合比1:1,注浆终压1.0MPa,保证注浆加固质量。
6、对总干3#隧洞总干3#隧洞161+690.9~+700、变总0+000~+003段线路右侧失稳变形的拱架进行逐一拆除、更换。具体处理分三步进行:
(1)采取逐一拆除、逐一处理、稳步推进的方式,拆除原拱架上导收敛部分,采取人工用风镐拆除初支喷射砼及拱架并凿至原拱架设计位置后,重新安装拱架。在拱架连接处各打设4根Φ42锁脚锚管,长度3.5m。喷锚支护后安装I16套拱(上导),锁脚锚管及临时横向支撑及时施做。
(2)上导处理完成后,逐榀处理下导,临时横向支撑及时跟进封闭成环。
(3)下导每完成2榀后,施做底板换填,I16横撑连接牢固,C20砼浇筑。
四、建议解决方案
4.1搭设作业平台
(1)钻机平台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平台应一次性搭好,钻机由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
(2)平台要支撑于稳固的地基上,脚手架连接要牢固、稳定,防止在钻孔时钻机产生不均匀下沉、摆动、位移而影响钻孔质量。
(3)钻机定位:钻机要求与已设定好的孔口管方向平行,必须精确核定钻机位置。用经纬仪、挂线、钻杆导向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调整,确保钻机钻杆轴线与孔口管轴线相吻合。
4.2钻孔
(1)为了确保钻杆接头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钻杆连接套应与钻杆同材质,两端加工成内螺扣(钻杆首尾端外螺扣),联结套的最小壁厚≥10mm。为防止钻杆在推力和振动力的双重作用下,上下颤动,导致钻孔不直,钻孔时,应把扶直器套在钻杆上,随钻杆钻进向前平移。
(2)钻孔前,精确测定孔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并对每个孔位进行编号。
(3)根据孔口管的倾角和方向,利用钻杆的延伸和吊锤准确确定钻孔的方向,即可固定钻机。钻孔仰角的确定应视钻孔深度及钻杆强度而定,一般控制10°。利用钻机的变角度油缸,参照导向管的倾角确定钻机的倾角,确保钻杆与开孔角度一致,以达到钻进的导向作用。
(4)钻机就位前,可先利用M20的沉头螺栓将钻机固定在基台木上,再按确定好的方位角将基台木固定在搭设的井型钻作业平台上,四周用横木支撑,必要时打设地锚。
(5)钻机开孔时钻速不易过高,钻入20㎝后转入正常钻速。第一节钻杆钻入岩层尾部剩余20~30㎝时钻进停止,用两把管钳人工卡紧钻秆,钻机低速反转,托开钻杆,钻机沿导轨退回原位,人工装入第二根钻杆,并在钻杆前端安装好联结套,方向对准后联结成一体。钻孔达到深度要求后,按同样方法拆卸钻杆,钻机退回原位。
(6)换钻杆时,应注意检查钻杆是否弯曲,有无损伤,中心喷水孔是否顺畅等,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更换以确保正常作业。
(7)钻进过程中经常用测斜仪测定其位置,并根据钻机钻进的状态判断成孔质量,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出现的事故。
(8)引导孔直径应比管棚直径大15~20mm,孔深要大于管长0.5m以上。
(9)钻进过程中确保动力器、扶正器、合金钻头按同心圆钻进。
(10)认真作好钻进过程的原始记录,及时对孔口岩屑进行地质判断、描述,作为洞身开挖时的地质预测预报参考资料,指导洞身开挖。
4.3注浆
(1)注浆材料采用水泥单液浆。配合比为1:1,注浆压力为0.5~2.5MPa,注浆结束后用M30水泥砂浆填充,形成钢管混凝土。
(2)注浆量视围岩及吃浆量情况做动态调整;若注浆量超限,未达到压力要求,应调整浆液浓度继续注浆,确保钻孔周围岩体与钢管周围孔隙充填饱满。
注浆时先灌注“单”号孔,再灌注“双”号孔。
注浆从低向高进行。浆液由稀到浓,一般单管达到设计注浆量作为注浆结束的标准。
4.4施工控制要点
(1)钻孔前,精确测定孔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并对每个孔位进行编号。
(2)钻孔外插角3-5°为宜,拱顶应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钻孔仰角的确定应视钻孔深度及钻杆强度而定。施工中应严格控制钻机下沉量及左右偏移量。
(3)严格控制钻孔平面位置,管棚的位置不允许侵入隧洞开挖线内,相邻的钢管不得相撞和立交。
(4)经常量测孔的斜度,发现误差超限及时纠正,最终孔位仍超限者应封孔,原位重钻。
(5)掌握好开钻与正常钻进的压力和速度,防止断杆。
4.5施工突发事故及处理预案
(1)钻进中塌孔及缩孔的处理
若发生塌孔及缩孔、成孔十分困难,无法一次成孔。可以采用前进式预注浆成孔,先钻出一段后,通过钻杆进行孔内注浆,待注浆液凝结时间达到12小时后,继续钻进,以此循环施作,直至达到设计孔深。
(2)掉块卡钻的处理
在钻进过程中若经常发生掉块卡钻事故,可以在变径处焊接硬质合金,一旦卡钻,施工以少量循环水,再将以拉拔回归,较好地解决此问题。
(3)对漏浆及耗浆量大的处理
若由于岩体破碎,浆液漏失严重,造成耗浆量大。可以降低压力,把流量限制在10升范围内,过一段时间在慢慢提升压力,直到达到设计标准。如上述方法达不到效果,可采用在浆液中加入速凝剂,间歇灌浆、停灌的方法处理。
结语
(1) 控制因洞室开挖形成的应力重分布,最大限度地利用围岩自承能力,把围岩作为承载主体,利用支护体系的积极主动作用,达到围岩支护体系的联合承载效果。(2) 结合围岩的监控量测资料,分析隧洞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特征、松动圈的范围及围岩变形的发展变化趋势,为确定支护参数、支护时机以及预测围岩的大变形等提供科学依据。(3) 根据围岩类别、围岩应力变形及稳定性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围岩支护的工程优化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 侯公羽.围岩 - 支护作用机制评述及其流变变形机制概念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S2):3618-3629.
[2] 张维泉.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9.
[3] 贵君.节理裂隙岩体中大断面隧洞围岩与支护结构的施工过程力学状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08):1328-133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