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健康课程如何开展体能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2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如何开展体能训练

张玲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 213200

摘要:体能训练是小学生体育课堂的常见项目,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发育速度很快,而体能训练可以加快学生代谢速率、强化心肺功能;体能训练可以有效地减少小学生的肥胖率,改善小学生BMI指数指标;体能训练可以锻炼学生意志,优化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本文主要阐述了体能训练对于小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体能训练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教学实践;体能训练

引言:小学体育课程中,强化体能始终是体育教师训练关注的重点。体能训练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学生心肺功能,改善学生的BMI 指数状况,减少学生肥胖的出现,增强学生意志力。由于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热情不高,导致学生各种理由不愿参加体能练习。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兴趣,帮助学生能够坚持完成体育教师设置的体能训练目标,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的难点。

一、体能训练改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

1、体能训练对BMI指数的影响

体能练习中较为常见的有氧运动和跑步,不仅可以增强体魄,提高心肺功能,还能培养人坚持不懈的毅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打基础的黄金时期,利用训练提高心脑供血能力,增加血管壁弹性。同时体能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体重与身高的比例,让学生中的“小胖墩”可以在跑、跳、蹲等体能训练中降低自身的体重,重塑自己的体型。并且在就跑的过程中,学生大量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身体中物质的交换,提高学生的代谢水平,增大肺活量的同时,促进脑细胞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商。

2、体能训练对意志力影响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意志品质薄弱,缺少挫折锻炼,导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容易放弃,对于体育考试中体能训练存在着恐惧心理。体能训练顾名思义就是长时间进行有氧跑步运动,因此有着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久、能量消耗多、动作单调、练习频繁等特点。正是因为意志锻炼不足,不少学生对参与体能练习积极性较低,有些存在着恐惧厌烦的心理。这些不良情绪直接降低学生体能练习效果,所以教师的体能练习设置应该关注学生的心态和个性,主动帮助学生调整的负面情绪,丰富体育练习方式。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关心学生对于体能练习的恐惧心理,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对于训练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快要放弃的同学进行鼓励,用练习互动提升学生信心。在体能训练结束之后,学生坚持到最后,获得的成就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兴趣,磨炼品质,达到体能训练的教学效果。

3、体能训练中处理“极点”现象

在体能训练中学生很容易就遇到“极点”现象的出现。这是由于刚开始进行体能训练时,尤其是跑步时,学生没有掌握好奔跑的匀速,在跑步速度变化较大,心肺功能、呼吸系统还未适应,导致学生胸闷、呼吸不畅、有呕吐、头晕的感受。“极点”出现的过程和表现与每个学生的体质有关。因此,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克服极点,持续总结适应自身的应对“极点”的方式,加快呼吸频率,深呼吸,调整速度,保持节奏,从而减轻极点现象,不断突破极点。同时,在克服“极点”现象时,身体也会额外的消耗一部分囤积的脂肪,从而降低学生的体脂水平,改善学生体重状况,对学校中的“小胖墩”来说,超越“极点”就等于超越自己。

二、各类教学方式应用于小学体能训练训练的策略解析

1、体能训练中调动训练积极性的策略

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能训练中,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身体条件和个性特征,丰富体能练习模式的多样化,提升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更多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能练习之中,优化学生身心发展。在体能练习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参加体能训练的作用和好处,树立训练信心。在练习过程中,活跃练习氛围,在愉快积极的训练环境中下不断提高自己。教师在体能训练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体育游戏优化学生体能练习的趣味性,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例如,教师可以开设一些比赛,在跑道上做出一些标记,或者学生每跑一圈改变跑步的内容,可以切换成一些变速跑、计时跑、带物跑等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不同时间起跑或者不同距离起跑,利用追逐法,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跑步训练的过程中。小学生一般好胜,前者的人不想被后者追上,后者想要超过前者,因此在跑步的过程中,可以持续推升学生的潜能,从而加快学生体能练习的进度,最终增强学生体能储备。

2、合理教学程序

体能练习不能急于求成,需要逐步渐进增加难度。体育教师在体能练习初期要支持学生克服急于求成的想法。教师在训练任务布置时和训练中,应该关注学生参与体能练习的全过程,而非是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教师对那些原先体能较差的同学,应该鼓励学生看到自己在练习中的持续改善,增强学生训练信心。

在体能练习流程中,教师制定训练计划还需要留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情绪和训练态度调整练习,减轻学生对于体能练习产生的不良情绪,强化指导体能训技巧,协助学生掌握要领。对一些体重较重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的体重情况,在体重下降过程中积累体能训练信心。当“小胖墩”遇到“极点”时,教师指导学生克服,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鼓励学生自信自强。通过教师持续优化训练安排,使得学生体能表现得到明显改善。

3、增强体能训练的趣味性

体能训练往往给学生一种枯燥的感觉,体育教师需要为学生增加体能训练的趣味性。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早操的时间,组织学生慢跑,跟着音乐的节奏和班级的步伐,活动身体,提升耐力。并且在体能训练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逐渐增大学生的运动量,注意学生的休息时间,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逐渐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久而久之对于体能训练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体能训练的效果,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结束语

体能训练是小学生改善BMI指数较为有效的手段。体能训练有利于学生身体上、心理上、思维上、意志上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体育课程体能训练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能训练的课堂效果,促进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树立学生不断锻炼的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孙宝兵. 小学体育课堂中综合体能训练的实践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17):40-41.

[2]王昱隆. 体能训练导向下的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与优化策略[J]. 田径,2020(03):34-35.

[3]李丽铭. 小学体育课堂体能练习的有效策略[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27):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