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3

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

银海霞 万冬华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永州 425100 )


摘要: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是评判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关乎到其今后的发展,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再加上需要处理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导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方式,深入分析问题成因,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使之能够从容面对挫折。

关键词:大学生;突发事件;心理问题


引言:大学生是特殊群体,虽然已是成年人,但由于缺少生活的磨砺,身心较为脆弱,正处于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大学生通过高考的考验,带着放松的心情进入大学校园,但随之而来的是陌生的环境,让其感受到较大的压力,引发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导致价值观出现扭曲,因此要及时加以疏导,帮助走出困境。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即人的身体发育良好、机理正常、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非常重要,这也正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道德健康归为健康范畴之中,健康概念可延伸为身体、心理、社会、道德四方面。

心理健康为被称为心理卫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学者指出,某个人事业上取得成功20%取决于学识与专业技术,80%依赖于过硬的心理素质与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若想快速适应社会,健康的心理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深入研究心理健康问题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探寻高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 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在步入大学前,整个教育过程以学习为主,大部分高中采取的是封闭管理方式,每天的任务就是取得更好的成绩,长时间已经形成惯性,在学校中将学习摆在主要位置。多数大学生不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步入大学后从严格的管理转变到宽松的管理,一时难以适应,每名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思想理念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想要与同学建立友谊,却不好意思开口。一些学生经历了几个月的大学生活,甚至还叫不上同学的名字,人际交往问题对学生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碰到困难无人帮忙。部分学生具有很强的嫉妒心理,造成交往困惑加剧。

  1. 严重自闭倾向

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会出现严重的心理落差。没有了父母的悉心照顾一切显得力不从心,感到非常孤独,成为新的班级中默默无闻的一份子。大学生的心理发育渐渐趋于理性,心思缜密,很难融于新环境中,内心缺乏对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度。长时间会出现严重的自卑自闭心理,不愿与人沟通,认为团体活动没有意义,对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1]

  1. 情感问题突出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在情感方面会出现相应的改变,家长与教师不会进行干预,恋爱在大学中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宽松自由的管理为大学生恋爱提供良好的氛围,但部分学生的自我认知方面有一定的偏差,难以很好的处理感情问题,因为高中阶段不允许恋爱,造成一些学生不知如何同异性交往,当出现情感问题时,易出现极端行为。很多学生因为感情不顺,对生活丧失信心,长期处在痛苦迷茫当中,深陷悲伤情绪,甚至选择结束生命,极端事件对亲人造成沉痛打击。

  1. 面临就业压力

应届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工作问题是学生和家长所最担心的问题,一些非名校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不足,加上教师与家长的深切期盼,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认为找不到工作便是愧对父母,枉费多年寒窗苦读。长时间的心理负担造成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对待专业学习抱有消极情绪。目前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面太过严格,多数学生在实习阶段就面临优胜劣汰,这对本就迷茫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打击。另外,初期工资通常偏低,多数学生有较高的心理预期,这种心理落差导致学生不愿进入社会,以上网、酗酒等方法宣泄情绪[2]

  1. 疏导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路径

  1. 高校实行教育改革

学校要深入了解当下劳动市场需求,不断改进专业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阶段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实践机会,提升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的外部环境可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借助宽松却不失秩序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处在安全的环境中,以免不良突发事件对学生造成刺激。培养优秀的心理辅导团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高校要加大重视力度,面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迅速给出相应的心理疏导,走出困惑。专业化的辅导团队可以给予正确的指导,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还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检查,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对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表现形式深入分析,制定解决方案,设置专门机构进行有计划的心理健康抽查,了解目前的主要心理问题,设立健康档案,以用作将来研究。

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若学生在上学期间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对性格发展和事业发展都会造成不利影响。教师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有具备高尚的情操,要有爱心,能够很好感染学生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催生出推动自身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学校要尽可能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举办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有趣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大学生多余的精力得以释放,消除由于长时间学习而导致的精神疲惫,另外,丰富的活动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愉悦其精神生活,还有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责任感,懂得关心别人,尊重他人,在团结友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学校也可通过板报、刊物、广播等媒体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各种自我调节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与生活,陶冶道德情操。为让大学生心理得以健康成长,每个人都有净化环境的责任[3]

  1. 进行良好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学会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起到重要作用,也影响到每名家庭成员。受到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的大学生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充满爱的氛围中不会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有强烈的安全感。家庭氛围的建立是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家庭成员间的平等交流,使学生抱有积极的心态。新时期传统家庭观念有所改变,学生可经常同家长进行情感交流,同时家长给予良好的反馈,要根据实际情况抱有期望。尤其是单亲家庭,要尽量弥补孩子心灵上的创伤,经常进行沟通,给予足够的理解与信任,当学生情绪出现异常时,要进行适当引导,切不可严厉训斥。家长要家庭中做出榜样,以身作则,起到模范作用,培养学生自信心与爱心,最大限度防止出现心理问题。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环境,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助于人格的协调发展。相反若家庭成员间充满矛盾与冲突,会引发学生心理的焦虑,产生忧虑、沮丧的情绪。家长生活态度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专制型家庭会给学生施压,使其长期处在紧张、压抑与闷闷不乐的消极情绪中。溺爱型家庭的大学生缺乏自主性,产生较强的依赖性,离开家庭便很难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经受不住巨大的挫折,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易于激动。一些家长工作繁忙,对子女疏于管教,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学生具有冷酷无情的特点,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家长要在情感与心理上予以帮助,不可仅提供经济支持,更需要关心与陪伴,要加强学习,才能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

  1. 学生自我调整维护

大学生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大学时期的爱情是令人向往的,但需要做到专心、专一。大学时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要妥善处理学业、人生和爱情的关系,感情到来时要勇于面对,但不可太过沉溺,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找到能够彼此守护、共同进步的人,才是爱情的意义所在。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不管同任何人交往,都要有坦诚相待,宽以待人,克服自身羞怯心理。两个人之所以成为朋友,不仅是分享彼此的快乐,更是能够互相理解对方,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要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做出规划,在面临就业时,一份可行性的职业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让大学生有为之奋斗的方向,能够理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就业形势[4]

  1. 提供优质社会服务

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新时期传统落后的观念难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要努力转变观念,建立现代化心理教育模式,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迅速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经过专业化的指导,逐步摆脱困境。另外,社会要更加包容大学生心理问题,避免由于社会歧视加剧心理问题。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网络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要一起维护网络环境,传递健康文明观念,缓解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教师,尽可能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手机、电脑是当代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开展心理教育,教师能够将视频课程发布到网络上,学生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收到信息,避免了亲自进行心理咨询的尴尬。心理健康不但需要外在的服务于帮助,更需要自我调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教育,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实现高效自我调节,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身坚强意志,加强融入能力,摆脱社交恐惧。

  1. 创建心理咨询室

学校在进行教学与管理工作中,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关注,建设专门为学生服务的心理咨询室,提供宣泄情绪的场所。在实际疏导过程中,要从根本上予以重视,打造让大学生感到安全舒适的良好环境,良好氛围不但需要一个宽敞、安静的场所,最为重要的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提出个性化建议。另外,在建设心理咨询工作室阶段,任课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与渗透,例如教师要根据现阶段的社会背景,向学生传递一个理念,即许多人都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并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和疾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病症,让学生正确看待,避免因为自卑心理而羞于和心理医生交流。心理咨询师要和授课教师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生活,探讨实际问题,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疏导方案,高效治疗心理疾病。

  1. 提升抗挫折能力

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部分来源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互联网媒体,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家庭的影响,这些都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外部原因。归根到底,教师需从学生的内在原因着手,展开研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包含教育、预防、治疗三方面,构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提升“逆商”。比如,在进行心理辅导时,鼓励学生跳出固有环境,淡化困难,排解不良情绪,敞开心扉,建立情绪协调机制,加强不良情绪控制能力,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尽可能发挥同学间的相互作用,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其更快的融入群体,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这些举措让学生能够以辩证的思想看待负面信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强大的自我保护屏障,寻找合适的情绪宣泄方式,让自己朝着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情绪与情感是人的主要心理活动,消极的情绪会加重心理疾病,是多数精神疾病的诱因,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情绪教育很有必要,使之养成乐观向上的情感,学会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避免受到不良情绪的牵绊,以维持心理平衡。理性看待挫折,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发现其积极意义。要鼓励学生多寻找事物的积极面,转化消极情绪,化悲伤为动力,无论在多么艰难的处境下不丧失信心,勇做生活强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具体方法以减轻心理负担。

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至关重要,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产生原因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努力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方案,为大学生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念.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0,11(21):90-91+93.

[2]高馨.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0,22(09):97-100.

[3]雷宏德.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护理常见问题研究[J].国际公关,2020(07):180-181.

[4]徐晓影.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0,8(03):38-41.


[作者简介]银海霞,1985年11月7日,女,侗,湖南永州人,湘潭大学2010级本科毕业生,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万冬华, 1971年2月 ,男, 汉 ,湖南省永州市人,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 研究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