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3

研究生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

王蕊

西华大学经济学院 610039

摘要:当代社会发展的脚步愈来愈快,我国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高校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之一,很好的解决了当代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化的问题。在对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积极探索合适的思政教学设计方法,充分运用到财经类的教学课程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利用政治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和政治领悟。本文参考了当代部分高校思政教学设计教学的现状,以研究生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为例,主要就其思政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研究生;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设计探索

现代高校教育在培养研究生人才的时候不应该只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强化,更应该响应国家思政教育方针的号召,积极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为了贯彻和落实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贯穿在学生课程教育的始终,要积极探索如何才能从“思政课程教育”向“课程思政教育”的转变,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思政课程的狭隘方面,应该挖掘各个课程比如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思政因素,拓宽思政教育的维度和平台,建立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思政教育网络[1]

一、课程思政教学的含义

很多人以为课程思政教学是专门开设的一门课程,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课程思政教学指的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新时代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是基于目前社会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大前提下所提出的,是目前高校研究生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指导理念。课程思政教学其实就是思想政治的全方位教育,基本含义就是大学中所有的课程其实都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教育功能,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就是老师将课程中的思政因素提取出来然后合理的教授给学生,使之受到启发和领悟,正确引导研究生的思想和观念发展。

课程思政教学也是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能够有目的的发掘课程中所涉及的政治知识,兼顾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共同发展,并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和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2]

目前很多高校或者是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就是要将课程当中的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因素进行单独讲解,不得已要改变专业课的原来属性,使之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程,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课程思政教学不是要将专业课变成政治课,而是要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融入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给学生一个接受的过程,争取达到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思想的熏陶,逐升华自己的思想。

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思政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研究生相较于大学生来说思想更为成熟一些,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就是社会总体的经济变化,是对社会经济变化规律的探索,其中又涉及到关于国家如何制定经济政策来调控国民经济方面的知识,由此可见研究生宏观经济学中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不仅仅只是微观的经济投资,更多的则是关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社会总体的规律。

考虑到当代高校培养学生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主的教学理念,宏观经济学在我国研究生整体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就是宏观经济学的课程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以利益为主的注意,因为单纯的宏观经济学主要讲解的就是关于经济的利益问题,课堂上面所探讨的也是关于国家经济政策效益最大化的问题,所以自然不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除此之外,鉴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不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高校研究生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就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不应该简单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学生很好的解释我国经济政策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要在讲解经济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解释我国近些年来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就,把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穿插在宏观经济学的授课过程中,弥补了单一授课模式的局限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岁我国政治理论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的理解我国各种经济政策的制定背景和原因,做到了教学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高度统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和思政觉悟[3]

三、宏观经济学思政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

课程思政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新时代的教育方式。高校教育贯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应该考虑到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高校教师要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方式思政教育贯穿到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中去,使两者能够有机结合;第二个就是在第一个方面的基础之上结合思政教育更好的完成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专业知识,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总体来说,思政课程教学设计主要的目标就是实现有效教学,对学生有更好的价值引领,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实现有效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何为有效教学,何为无效教学?简单来说,有效教学就是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增强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宏观经济学思政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要丰富教学的内容,比如在宏观经济学中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以及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理论网络,通过对中西经济政策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辨别是的能力。

(二)提供价值引领,升华精神世界

价值引领其实就是要让研究生做到“四个自信”,在学习经济学的时候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问题,学会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读当代经济政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要对中国的制度理论和经济政策充分自信和自豪,要增强自己内心的荣誉感和归属感[4]

(三)提升学生能力,帮助全面发展

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就是出于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考虑。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快速的发展,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稍微的松懈或者是懒惰都有可能被社会抛弃,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当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过去单凭一技之长走遍社会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这也是为什么高校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因所在。

目标中所提到的能力提升指的就是研究生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分析能力和对其他事物的辨别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变能力,能够利用现有的理论去分析和总结经验,即使是情况复杂,也能够分辨是非,也能够保持足够的理智和清晰的逻辑,能够借助中国的特色理论更好的向世界讲述什么是大国担当、什么是大国经验、什么是大国故事。

四、研究生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探索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对思政教学的认识

目前仍有部分高校不能够充分认识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教育意义,学校尚且不重视,就更不要说学生自身了。因此想要提升研究生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转变教学理念是第一步,只有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思政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够积极探索更加合理和高效的教学方式。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有部分大学教师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作为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轻视思政教育的作用,既然学生已经是研究生了,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量,也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思政教育了,认为思政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即使研究生有了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要对其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科学主义的理解。

除此之外很多教师讲课的时候往往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思政教育为辅,并且也只是讲解表面知识,并不会向学生强调隐藏于问题背后的价值取向问题,而学生所学到的也不过只是事情的表象呈现,并不知道这些经济问题的产生来源,如此一来,学社工的能力也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无法理解经济问题的实质,触及不到经济学的本质。因此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充分挖掘课本中隐藏的思政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学生,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深度发掘经济问题背后的本质,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的实质。老师要向学生积极讲解经济理论,并且还要和我国的社会经济现状结合起来,让理论服务于实践,让理论应用于实践。

宏观经济学思政教学也要考虑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和民族自豪感。当今世界各种极端主义和保护主义正在抬头,中国作为大国,在各种大型世界事件面前向世人展现了什么是大国担当。在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控制方面,让世界知道了什么是中国速度,有力的彰显了大国风采。中国经济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也不能没有中国,作为世界进出口贸易第一大国,中国向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出了不小的力量;作为联合国成员国之一,中国大力维护联合国的利益,坚持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是联合国最为坚实的后盾[5]。教师在进行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联系当今国际世界的局势,分析中国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担当,使得研究生自觉地将自身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鼓舞学生有所担当,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自信心。

(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有效教学

要想合理的将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话就要合理的设计和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合理的选择讲解教材,笔者建议研究生可选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只是部分和《西方经济学》的下册,这两册无论是在内容的编排上还是在理论的讲解方面都更具有逻辑性,老师讲解和学生理解都更为通俗一些,最重要的是两者的最后结尾处都坚持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进行深层次问题的分析,比如站在马克思的角度来批判西方的经济政策,可以让学生清晰的了解西方经济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启发。

为了吸引学生的上课兴趣,营造良好的授课氛围,老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设置问题的提问环节,提问的主要内容就是某一个宏观经济学问题中所体现的具体理论,然后将理论讲解给大家,加深大家的印象。课堂教学要积极引进当代社会所提倡的新理念,比如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还有应对目前的经济状况,国家采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安排。教师在进行教案的设计或者是教学编排工作的时候应该重点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带料理论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其中,将主要思想渗透在每一节的授课过程中,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政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新时代下,高校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理论性极强,内容一般都较为抽象,单纯直接讲授的话会有很多学生跟不上节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对比式”的案例教学方法是针对研究生宏观经济学此类课程思政教学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经济增长理论上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将中国和印度两国在近七十年中的增长历程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印度和中国都是人口大国,一样都是发展中国家,并且独立和解放的时间也差不多,可以说有着相似的国情,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就远远领先于印度。教师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学生在理解经济增长论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情境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最为直接的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发一些和课程相关的视频或者是电影片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陶冶学生情操。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现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历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经济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安排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思政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政治思想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始终贯穿思政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倡共性和个性的共同发展,努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积极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59-62.

[2]崔琳.互联网+”时代下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2019,(10).125-126.

[3]郑迎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 --以《投资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9,(4).141-143.

[4]章丽群.宏观经济学(英)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对外经贸,2018,(9).152-155.
[5] 李苏.民族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7,(12):7-8.


作者简介:王蕊(1988.12—),女,汉,四川广元人,博士研究生,现就职于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职称。研究方向:宏观经济,银行金融,


课题:西华大学2019年研究生示范课中级宏观经济学项目(QJ02020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