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5
/ 3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张知慧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豫才中学,浙江 绍兴 312000

:学困生具体是指基于各种原因,对学校提供的教育无法很好适应的学生。国内近年来加快了教学改革的进程与步伐,然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依然出现了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存在一定困难,以及无法很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听课质量下降,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习效率和质量差强人意。本文基于这一背景,探讨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以及化学学习现状,通过剖析这些内容,提出针对性地解决策略,以期能够为提升国内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其学习兴趣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困生;学习效率;对策

  自古以来,学困生在我国的教育群体中便占据较大的比重,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针对学困生问题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学困生问题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困生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上更关注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对学困生持放任自流的态度,距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优补差目标渐行渐远。因此,当前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深入到学困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中,深度挖掘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这些成因逐个击破,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策略,助力学困生走出困境。教育是面向每个人的教育,不应当厚此薄彼,在培优的路上同样不能忘记对学困生的关怀和帮助。

  1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特征

  1.1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进入高中后,学生接触到的高中化学知识更为全面,需要体系化的知识建构和理解,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节奏较快,忽略了学生从初中化学学习向高中化学学习过渡的不适应,无论是教学内容传授和还是教学方式选择,都不利于学生快速从初中化学的学习模式中脱离开来。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刚开始接触高中化学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无法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以至于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产生挫折,影响其后续的学习进度,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学时间较短,学习任务较重,基于考试的压力,高中化学教师更倾向于将有限的精力放到培育优秀学生身上,对学困生的学习比较忽视,也就造成了学困生在学习上的自卑与内向,不喜欢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就学习问题展开有效交流,长期对学习保持一种厌恶的态度,将自己困在自设的牢笼中,不愿走出。久而久之,学困生便会形成一种自卑的思维定式,无论什么样的问题摆在他的眼前,第一反应总是“这道题我不会”“这个太难了”诸如此类的心理暗示,长期处于这种不自信的心理暗示之下,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打压,即便是可以学会的知识,可以克服的化学难题,也总会在自卑的心理暗示下变得不愿意去尝试,最终也就真的演变为不会做、学不会。此外,学困生相比学习优秀的学生,对自我情绪的把握做得不到位,简而言之,就是学困生更容易发生情绪上的波动。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自己做对了某题或者回答对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受到了教师的鼓励和夸奖,学困生便会变得志得意满,认为自己平时不怎么学习,但是教师给出的问题自己还是会做,进而产生对学习的轻视心理。又或者好不容易鼓起信心和勇气去学习化学,但在学习过程中遭遇一点点的挫折和失败,便会产生否定自己的心理,认为自己压根就不是学习化学的那块料,受到打击后便一蹶不振。笔者从大量的实践教学案例深入调研后了解到,其实学困生本质上也有一颗上进的心,只是因为在学习上缺乏耐心和良好的自控能力,导致在学习上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去做其他的事情,导致学习节奏中断,再想重归学习便十分困难,由此陷入了学习困难、不爱学习的恶性循环。

  1.2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思维特点

  相比初中化学学习内容,高中化学学习内容更深入、全面,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高中化学的学习更重视学生的理性思维,尤其是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对前者的需求是因为需要理解和克服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应用抽象思维能力去理解和在闹钟模拟重现各类化学反应;对后者的需求则是需要学生应用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对高中化学知识点形成深刻记忆,同时能够整合不同的化学知识点,形成知识逻辑链,助力后面学习内容开展。笔者在对当前高中化学学困生调研后发现,学困生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缺乏对知识的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具体表现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学生无法将每节课的知识点紧密连接,在脑海中形成前后逻辑有序的知识点逻辑链,往往是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去记忆不同的课程知识点。第二,缺乏类比能力,也就是说学困生在掌握一个知识点后,遇到相似的知识点难题,不懂得应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该问题,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速度永远跟不上出现问题的速度,给学困生的学习造成较大压力;第三,学困生缺乏发散性思维能力,具体而言,学生在掌握了某个难题后,遇到与其相似的难题不会应用发散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解题的方法完全靠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第四,学困生缺乏连贯性思维,简单来说,就是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新课程内容知识,需要与前面学过的内容产生联动,助力当前知识点的学习时,学生缺乏连贯性思维,无法将既有的知识点同当前要学习的知识点形成联动,基础知识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无法紧跟教师教学节奏,学习节奏的脱节导致学生后续学习的困难。

  2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2.1 教育方式限制

  进入高中后,学习化学难度增加,理论知识更为抽象和复杂,因此需要在学习高中化学过程中,有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究结合,通过实验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抽象理论知识,形成深刻记忆,便于后续学习内容开展。传统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多采取被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课前备案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单方面灌输理论内容,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开展,以及对知识点和重难点的掌握。高中化学知识比较抽象和复杂,不同章节之间的知识点联动更需要学生基于理解的基础上,做总结归纳,形成前后统一的有序知识逻辑链条,形成整体性学习思路。也就是说当堂课的学习,需要辅以实验的形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一方面基于不同学校财力问题,高中化学做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配备不齐全,缺乏足够的实验专员和实验室,学生没有条件通过实验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基于考试的压力,认为时间紧、任务重,觉得每节课亲力亲为地带学生做实验有点浪费时间,有做实验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化学习题,帮助学生提分。因此日常的教学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实在需要做实验展示的内容,为了节省时间,也大多会选择播放实验视频的方式来代替。从上述内容可知,学生在高中化学课的学习过程中,鲜有亲身接触实验的机会,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如此畸形的教育方式一方面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纯理论式的培养也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长期处于教学的被动地位,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一旦听课时无法跟上教师节奏,后续再想重归正轨便困难重重,进而形成恶性的循环,学生也逐渐变成了学困生。

  2.2 源自家庭的压力

  当代高中学生基本为“00后”群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家庭压力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00后”群体基本为独生子女,一方面成长过程中顺风顺水,“421”的家庭构造让这些学生们成为了家人们的掌上明珠,往往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们缺乏吃苦耐劳和拼搏坚持的精神,由此养成了学生们遇难则退,缺乏拼搏精神的性格特质,进入高中后,需要独自面对学习上的压力,他人无法分担,在学习高中化学过程中,便很容易遇到困难后退缩,进而在学习上受到挫折后便一蹶不振,成为学困生;另一方面家庭成员把所有的目光和期待都聚焦到了一个人身上,学生们的成长过程压力始终伴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学生们带去莫大压力,常年处于焦虑情绪之中,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便会崩断紧绷的情绪红线,产生各种心理失衡问题,影响其后续的学习信心,乃至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享乐主义,通过其他方式来逃避学习。

  2.3 源自学科的压力

  相比初中化学的学习,高中化学无论是对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还是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初中化学重点在于记忆知识点,且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和过渡阶段,涉及到的化学知识比较浅显,且与学生既往知识储备内容和生活阅历有较强相关性,理解起来难度较低,但进入高中后,化学知识走向深层次,例如物质的量、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点的学习,既需要学生牢固记忆知识点,同时也要对这些知识点深刻理解,并形成前后知识的逻辑链条和体系化学习模式。从这一点来看,高中化学的学习难度明显更高,且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近年来大量的教学实践案例来看,在学习高中化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记忆了知识点,却没有深入了解知识点,以至于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后续学习困难重重;还有部分学生则是理解了当前的知识点,却没有形成牢固记忆,同样在学习后续需要结合前面知识点的联动课程时,遇到诸多问题。简而言之,高中化学知识点具有连贯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总结归纳能力,但凡有一个知识点学习不到位,便会影响到整体高中化学的学习进程。

  3 提升高中化学学困生学习质量的策略

  3.1 基于学生需求 采用合适教学方法

  想要切实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深入调研和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学习难点,综合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着手,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策略,帮助学困生脱离学习困境,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将教学高度放低,以适应学困生学习的难度为标准,不能一味地照顾学习基础较强的学生,拔高学习难度,若这样做,便等同于从开始便判了学困生“死刑”,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基于知识点的难记忆性和难理解性,教师要反复穿插不同知识点和化学用语,加强学生的记忆印象;其次,在课前做详细备案工作,把当堂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罗列出来,由易到难进行排序,在课堂上的讲述要注意知识点和重难点的穿插教学,避免难理解的知识点堆积,使学生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并形成深刻记忆;再次,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要把眼光匀一部分到学困生身上,回答问题不能只点名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部分难度较低的问题也要点名和鼓励学困生积极发言和回答,学困生回答正确教师要及时给予正向反馈和鼓励,激发其学习的信心,学困生回答错误教师也不要过度苛责,同样要以鼓励的形式降低学生回答错误后产生的挫败感。此外,教师教学要适时改变教学模式,更多时间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多采用启迪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答案,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3.2 转变对学生的态度 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信心。以往教师习惯性的关注教学中的“培优”,关注那些学习更好的同学,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比较忽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被进一步抑制。作为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他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教师都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通过积极交流,帮助学困生找寻学习信心。

  3.3 加强家校沟通 建立稳固教育战线联盟

  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有重要意义,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教师和学校方面要积极努力外,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获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向学生家长传输正确的教育观念,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和教师,在家庭中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对学生的压力输出。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和进步告知家长,方便家长在第一时间掌握自己孩子的学习近况。总而言之,通过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为学困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在压力较低的情况下快乐学习。

  4 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将化学学困生转变为优等生,需要广大的教学工作者适时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入调研了解学生需求,降低课堂教学标准,对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关注与帮助,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为学困生的学习塑造良好的外部氛围与环境。

参考文献:

  1. 梁斌.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 000(001):162-163.

  2. 李茂林.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 新课程(下), 2017, 000(004):46-46.

  3. 黄高卫.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 000(003):00114-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