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初探

马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第一中学 830016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化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语文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现代化大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刻契合素质教育理念,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在课堂中融入创新元素,实现学生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双向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注重“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因此,为更好的开展创新教育工作,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找出课程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制约因素,积极改善教学模式,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秉承以学生作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但尚未达到新课程标准的需求,教学模式较为程序化、模式化,对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发散造成了极大阻碍。通过在课堂中融入创新元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和探索,不必一味的按照教师的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停留在浅显的字词探析和文章讲解中,而是采用新的视野,用新的观点和概念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语文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二)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学生所需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并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其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地位逐渐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单一片面的学习模式转化为多元相互融合的学习模式,从学习相关知识转化为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其核心能力,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限制因素

语文教学中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来源于教师。首先,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问题,当下初中语文课堂主体倒置,学生本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颠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悖,不仅忽略了和学生的共同探究,还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其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采用“满堂灌”方式,一种教法贯穿整个课堂,学生不爱思考,也不善于总结,师生缺少互动,课堂气氛沉闷,这一教学范围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然后,教师的教学思维僵化也是一大问题,部分教师忽略了对新课改的探究,多年来一直没有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对于一些思维较为守旧的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自己的领域,能够更好驾驭,将自己的从教经验作为基础,但这也更加墨守陈规,对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极其不利。最后,受到传统教条式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活动和学习方式都是由教师主导,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学生一旦脱离教师,将难以自主进行知识的吸收,最终导致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受到阻碍。在学生方面,学生由于自身心理因素,不敢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启而不发”的现象存在,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阻碍。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分层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分层设计是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关键,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兴趣、思维方式进行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培养其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层。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个性、智力水平、潜在学习能力再结合课标要求对每一堂课程内容进行严谨的划分和细化设计,通常而言,教师可以将课堂练习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属于基础课,其重心在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语文练习的基本技能,达到课程标注的教学目标。B类属于拓展内容,这类就属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教师通过添加一些多种形式的练习内容,实现学生的思维拓展,让学生的学习水平超出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思维飞扬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无形中培养其创造才能。而C类则倾向于自主探究,这类主要面对具备较强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开展自主性、探究性练习。比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教师就可以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A部分注重按部就班,掌握文本大致含义,B部分则掌握文章内涵,揭示作者想要表达的重心思想,C类则更倾向于创新思维发散和创新探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进行文本探究,挖掘文本的隐含思想,对孔乙己今后的命运进行深度探析,充分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注重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文章适当添加一些假设和想象,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文本本身,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在《山的那边》的学习时,教师首先进行问题设计,如:从题目中你能看出什么?山的那边,到底隐藏着什么?同学们可以自行想象一下,学生们这时就会踊跃思考,并展开想象,有的学生会和作者“不谋而合”,山的那边,是海,在经过学生们充分的讨论和思考之后,老师点出主旨:其实山的那边既不是山,也不是海,山的那边,是理想,而作者口中的“山”,其实是我们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在战胜这些之后,就会找到你理想中的世界。学生们恍然大悟,通过这样一种“现实”和“理想”交织起来的幻想,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并在无形中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比如在《猫》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然后结合文章的描写,对三只猫的形象有初步把握,然后就文章几处细节展开思考,比如在读完“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这一段后,结合文章进行思考和想象:”“为什么它会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死前它又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是这只猫,你在生命弥留之际,想要对主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就这几处细节进行思考:猫带着遗憾和不甘就死了,作为人类,应该有怎样的反思?通过细致入微的想象,让学生也能领略到猫死前那种不甘和遗憾,让他们也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度掌握文章内涵的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在此过程中形成。

(三)转变教学主体,多元化教学内容

传统语文课程十分单调枯燥,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让语文成为一项充满吸引力的课程,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感知到语文的绚丽多彩,让学生的思维不再遭到禁锢。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中添加一些创新性、多元化内容,例如在文章讲解时,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延伸,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并让学生对作者的人物生平、故事情节进行多角度思考,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初中是学生思考方式的形成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多层次思考问题,在此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层面,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总之,语文教师应该要以新课标为核心,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多想、多学、多发现,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永祥.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学周刊,2020(32):141-142.

  2. 燕颖超.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0):43-44.

  3. 孙亚军.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2020(45):159.

  4. 辛枫.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