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一味的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也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所以,教师在此教学期间应及时加强课堂活动的设计环节,这也是特别重要的。合理科学的活动设计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教师将课程设计为丰富有趣的音乐活动,这样的模式可以及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培养。
关键词:教学活动;低段音乐;课堂教学
引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有明确提出,教师在此教学期间应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以及参加音乐活动积极性的培养,处于首要位置。为此,处于小学音乐阶段的教师应努力将音乐教学课程设计成学生对此课程充满兴趣并积极参加的音乐活动,使学生通过自身情感、认识、以及行为的投入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与“原生态”
一、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活动设计的原则
(一)设计形式多样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阶段,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与求知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及时利用学生的此特点,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会使学生对此保持好奇心与探索欲。例如,教师教学期间可以适当的将课堂地点从教室转换到室外;在将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并通过集体或个人开展听、说、读、写等形式的考察;将教师考学生的模式转化为学生主动询问教师的情况。
(二)活动设计科学化
教师在此期间开展课堂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音乐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此期间及时掌握音乐知识。然而如果教师只是为了活动而进行活动就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导致音乐课也只是表面上“热闹丰富”的课堂游戏,从而教学计划很难实现。因此教师为了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需要及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活动的目的;其次,设计的活动也要符合教学的内容;最后,活动的设计也要符合学生的受教育水平。
(三)设计目的明确化
实施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与存在的问题,让活动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会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通过简单的互动适当的调整上课的节奏,也使学生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同时也使学生快速进入音乐学习的状态。
二、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教学模式可以从形式上、内容上这两方面进行创新。首先,在形式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手段与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同时也要注意应根据学生的年级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对小年级的学生进行音乐课的讲授时,教师需及时运用相对活泼且生动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并在课堂上采用一些较为有趣的音乐教学游戏、音乐活动。比如,节奏游戏、课堂听觉练习、看图识谱等等,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升,课堂氛围逐渐活跃,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音乐。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相应的电子化设备来辅助教学,使学生眼睛、耳朵、嘴巴、以及手等感官得到刺激,从而使学生对乐理知识的记忆逐渐加深。其次,在内容方面,处于中学阶段学生的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课程的布置也需更为丰富,及时带领学生突破知识点成为教学中的重点。例如,教师在此教学期间可以增加相关鉴赏类的课程,比如现代歌舞类音乐、经典影视剧歌曲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增加相关创造类的课程,如歌曲创作的基础课程、舞蹈编排、音乐课件制作等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音乐课堂要变单一为综合
处于中小学教育的学生是初级阶段,也是塑造学生的最佳时期。若将音乐学习与其他领域相结合,如音乐与舞蹈、美术、影视、戏剧等结合,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音乐教学不应该是单一的乐理学习,而应结合其他学科更好地进行教学。例如,歌曲填词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对生活的感悟离不开自然知识、人文科学,而传统的戏曲唱腔、影视作品更是对音乐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多学科结合,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中发现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将美术的美、音乐的美、人文的美结合起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适度运用多媒体音乐教学
如果仅仅依靠课本枯燥的音乐符号、乐谱、文字来进行音乐教学,不仅忽视了音乐本身的特征性,也会极大地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若长久下去,更会使得学生厌倦音乐学习。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进,如VCD、CD、电脑等,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听、看、感悟的需求,还可以利用画面与影像的作用将学生带入音乐学习的意境之中,使学生能够最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韵律一起打拍子、合唱,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将学生带进课堂教学中,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效果分析
(一)设置“照镜子”的歌唱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事实上,每个音乐教师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歌唱教学中,集体唱歌唱的挺好,但单独演唱的学生会出现跑调、忘词的现象。而唱歌教学中活动的设置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鼓励他们富有表情地演唱。为此,教师可通过设置“照镜子”的课堂活动:教完歌曲学会后,让们学生自由组合,彼此为镜,运用不同的表情(微笑、紧张、不情愿、害羞)演唱,交流彼此看到对方表情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再次唱歌时,就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表情和唱法,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演唱习惯。
(二)音乐欣赏“动起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如果是欣赏教学,教师可再设计一个“动起来听音乐”的课堂活动:教师在第一遍演唱时结合歌曲特点,在音乐的特定部分加入一些动作,让学生观察学习。
(三)引入互相点评机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
培养课堂小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参谋、顾问、以及引路人的角色,在需要时帮助引领学生进行学习,这可以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所以,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变化与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和个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美育是一种生命的教育,也使学生的生活质量与精神道德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更高效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此教学期间为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期间就需要及时重视课堂教学,这不仅能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得到巩固,而且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培养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曼.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效果研究[J].戏剧之家,2014,000(010):191-191.
[2]易亭廷.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分析[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000(021):1-1.
[3]罗佳丽,乐颖,刘媛媛.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