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的策略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2

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的策略思考

陆晓娟

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小学 674403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逐渐改变了教学方法,除了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给予学生学习技巧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提升小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学习技巧;逻辑思维能力

引言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抽象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数学老师,要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培养,就应该有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全面和更深层次去认识和解决问题。那么,什么是有效引导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呢?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进行如下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引导,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形成、学习兴趣及自律性的养成,非常有益。下面,结合自身对数学教学的认识,提出几点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引导的策略。

一、有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时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具体知识的教学前,教师可以运用风趣幽默的话语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可以借助小故事调动学生认真听讲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图形时,可以提前准备教具,制作各种颜色的卡纸,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教师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要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让学生扎实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注重氛围营造,引导学生自觉融入课堂活动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知识点多是数字、算式、各种公式等,知识抽象、难懂,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不高,乐于真正跟着老师的思维去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比较少。所以,要想在课堂上做到有效引导,氛围营造很重要,具体可以这样做:(一)革新教育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按照以往“一言堂”的教师方式进行授课了,应该充分关注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和变化,将学生真正视为课堂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以让学生真正敢于勇于参与课堂的讨论。当学生能在课堂上相对宽松地去表达自我时,在老师的各种问题引导时,学生才会乐于去畅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二)依托互动平台,促进学生融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互动利于学生融入课堂之中。在班级中,学生的互动方式有很多,如开展分组讨论活动,小组竞赛活动,课堂讲台展示活动等。例如,在学习“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出这样一个题目,在白班上出示规矩图,少年宫画廊上沿贴了79块瓷砖,有长方形和正方形,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瓷砖分别有多少块?题目给出后,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老师可以将全班分成四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问题寻找出来。充分利用这种分组比赛,不仅让课堂氛围变活跃,还能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三、借助课堂题目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

课堂习题是巩固和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好与坏的重要方式,在习题做与讲的过程中,老师要能合理地给予引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还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锻炼和提升的作用。在借助课堂题目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时,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讲解层次,还应该注意:第一,要让学生明白怎么思考,怎么从给定的条件中找到关键信息点和解题的依据。第二,学会反思和逆推做出的答案,检查答案正确与否。例如,在学习“公顷与平方米”这部分内容时,当懂得了公顷与平方米换算后,学生遇到的很多应用题,多是围绕两者之间的换算展开的。如一题目:小明家有个鱼塘为长方形,其长100米,宽78米,则这个鱼塘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鱼塘面积比一公顷大还是小?对于这样一个课堂习题,老师在讲解是不应直接一步一步将解题的步骤讲解出来,而应该让学生先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如“长100平方米”“宽78平方米”“公顷”等,让学生先在脑海建立数字间的关联,明确所求的两个单位“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换算关系。然后再列式计算,并在计算后,去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是否仔细,以确保答案正确。

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对学生今后系统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综合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前精确地为学生设计所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积极回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效提高课堂知识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2、3、5倍数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先圈出百数表中的数字,再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较难发现。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做好教学引导工作,让学生横着、竖着、斜着观察数据。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五、重视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成熟。他们虽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在计算时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一味批评,而要耐心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不要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当学生在低年级口算中出错时,教师应及时帮助、引导学生纠正错误,培养他们耐心计算、善于检查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耐心帮助下,会逐渐养成做完数学题后善于检查的习惯,有助于其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六、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方面,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因此,教师不妨让学生做小老师,将自身的做题思路讲解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同时,教师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评价和思考,以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不仅需要让学生明白本道题如何解答,更应该教会学生本类题如何思考、如何解答,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对数学出现畏难情绪。

七、关注每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做到一视同仁,上课提问的内容要做到“阶梯型”设计,既帮助班级的优生进行知识的强化和提升,也能帮助班级的后进生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做到对所有学生的兼顾,不固定化的找学生进行回答,提问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不在课堂上浪费一个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作为数学教师,应以足够的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的过程最大化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搭建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数知识认识更加透彻和牢固。

结语

有效的引导,能让后思维朝着老师预想的方向思考,减少课堂上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推进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和问题生成。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数学老师可以采取注重氛围营造,引导后进生自觉融入课堂活动;借助课堂题目练习,引导后进生主动参与思考;慎重对待错题集,引导后进生学会反思与总结;落实因材施教,引导后进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措施,来引导后进生思考,促进后进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1]王荣梅.以问题为导向,打造深度思考的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6(26).

[2]顾晓君.数学教学要注重引导后进生主动探究[J].甘肃教育,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