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教育要让开放与多元融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7
/ 2

后疫情时代的教育要让开放与多元融通

吴小平

武汉外国语学校

所谓“疫情时代”,是指世界较大范围内出现的较大型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阶段。疫情主要指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等。

所谓“后疫情时代”,是指疫情并未完全消失,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的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作实质推进,教育思想推动着教育教学的开放。教育语境下,有人主张封闭管理,校内办学;有人主张民主管理,开门办学。开门办学就有“开放”的成份。从国家层面看,教育的开放意味着,国外的教育可以进入中国,中国的教育也可以走出中国。从教育宏观看,教育的开放首先是远程教育和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场域的扩大;其次是文化教育的多元。从学校层面看,教育的多元包含教育内容的多元和学习场域的扩大,如课程的多样化、教学资源的多元化以及教学评价的多主体和多维度。开放性教学新模式具有科学性、人本性、和谐性的基本特点。这三个基本特点是辩证统一的,分别体现了这一教学模式的真理取向、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要求做到“合规律性”和“合审美性”的有机统一。

新冠肺炎疫情开启了全球教育体系的大变局,首次出现了非常规中断与大规模关闭实体学校的情况。中国学校已经在大规模在线教育、混合式学习上进行了全球最大的教育实验。在技术支持下的特殊学习环境中,学习内容更加开放,学生可以获得海量的信息。互联网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技术能够识别学生关注的或者个人需要的信息,给学生提供更为精准、多元的信息,促成学生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疫情来临,线上教学展开,实质上形成了教学资源的开放,从而引发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开放与多元。

获取多元新知,必须依靠开放的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有开放的文化支撑。在开放的文化氛围中,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以“竹杖芒鞋轻胜马”般投身创新素质实践行;可以“高山流水觅知音”;以诗书科学为友,以良师益友为伴;读生活之书,读社会之书,读科技之书,读心灵之书。古今多少事,需要开放读。开放能观西方千年智,开放能融东方万里识。

学生的多元智能及其生涯发展规划所需的多元教育,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多元。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真实需求。在线教学也需要基于技术、超越技术,达到与学生发展差异性需要相适应;需要创设优于传统课堂的学习结构与学习活动形态;需要建立完备的政策制度保障,切实成为适应学生发展的育人体系。教育的多元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

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应该是开放与多元融通的模样。

一、立足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下的开放与多元教育,创新育人方式

  线上教学使教育教学场域变得无比广阔,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人们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方便。学生与教师、同学、学校难以“面对面”,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学习的方式有了极大不同。教师从以往的面对面、手把手的“给予者”、“控制者”转变为线上教学环境下的“引导者”、“激发者”。所以教师不得不尝试前所未有的“大放手”式教育教学,并以成长导师的角色,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推动“小组学习”、“自主学习”,鼓励和督促学生在自主自律、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方面获得成长。

疫情下的在线教育教学是应急也是创新,育人方式也会产生创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提高育人质量指明了方向。

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站在学生角度,则需要学生的自我教育(自育)。要尊重学生“自育”积极性、创造性,采用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吸引力,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方式进行引导。在线教学背景下,要通过资源库开展艺术展、公开课、微电影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和自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线学习背景下,用眼疲劳是共性问题。国家对新一代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学得好”,而更要“长得好”。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后疫情时代,身心健康,尤其是眼睛的健康必须放在教育教学的突出位置。


二、构建学校“开放、多元”线上教学平台,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近十年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硬件支持和多元的线上教学平台。为防控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工作要求。因为教师和学生居住的地点广泛(省内省外、国内国外),能用的上网装备多样(台式分体电脑、台式一体电脑、手提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络电视等),武汉外国语校教师探索运用了多样在线教育工具,如:武汉教育云、腾讯会议、钉钉、小鹅通等,主要用于在线讲解;智学网、QQ聊天及邮箱、微信等,主要用于作业的发布与反馈、家校的联系等。不同的在线工具、不同的学科对在线教学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在使用平台时需要学习使用不同的程序,学生也要随着学习使用相应的程序。虽然只是技术问题,但如果培训学习不到位,也是会影响学习效率的。


三、丰富优质在线教学资源,建设优质资源库及其共享机制。

疫情时代的在线教学,没有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在线教学,学生只能听老师讲解的音频,看老师的课件演示。互动比较麻烦,而且费时间。教学视频是可以通过口令回看的,因此,课件应该作为课程资源来建设,既包括讲解必须的部分,也包括因没时间讲解而作为自学阅读资料的部分。课件资料要丰富,让学生随时可学;课件呈现要规范优美,让学生主动愿学。

后疫情时代应与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相适应,建立丰富优质在线教学资源,构建在线教学规范和协同共享机制。


四、用生动活泼的在线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在线学习的动机。

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会交替呈现。“线上见”与“面对面”各有优势,混合学习才是未来的方向。“在线教学”若想保证学生“在学习、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关键。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让每位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尽量减少“不学习、无学习、假学习”的现象,都是教育变革的价值追求。从设计学习动机的角度看“用教材教”,其意就是让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把教材内容变成有趣、有用、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将所教的知识结构化、情境化、意义化,倡导终身学习、深度学习与累积学习,以便于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教师可借用新近的传媒剧情、新近的人物、新的表现形式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增加了学生课堂记忆的参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不能现身说法,现场演示的遗憾。


五、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驾驭学习资源的能力。

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从教学生读书学习为主向读“网”学习为主转变,从传授硬知识为主向师生共同建构软知识为主转变。学生在线学习处在完全自主、缺少监控的状态。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在线学习能力,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

要培养学生驾驭学习资源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学习环境和相关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方法。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述观点,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尝试创造性实践。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和反馈的机会。放手给学生自己做主的机会,让他们在新的教育形态、新的学习方式下自我适应、自我成长。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后疫情时代对教学的具体要求。


六、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提升教育合力。

疫情期间,在实施“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背景下,家庭变成了临时学校,家长成为了助教,家庭教育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后疫情时代,学校应当强化家校合作。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不仅要关注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还要倡导亲师共同成长,即家长和教师在平等合作中实现双赢;在家校合作教育形式上,线下教学环境下的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访等活动要坚持,不管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育教学环境中,要更加注重常态化的网络空间交流;在家校合作内容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心理健康等更多领域。


七、构建心理援助联动机制,保障教学生态与学生心理健康。

在长久的居家防控学习环境下,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如,出现持续的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情;出现入睡困难;对各种信息过于敏感、紧张;容易愤怒,与家人发生冲突;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提不起兴趣来;容易思考极端问题等等。如果不能及时给予调适和帮助,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是运用在线答疑或资源学习迁移渗透,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危机应对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正确看待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要让孩子意识到主动寻求他人帮助,也是有智慧有能力的表现,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和弹性,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要帮助家长认识到:一颗勇敢无畏的心,一定是先被父母无条件地爱过、接纳过、信任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精准施策,解决问题。

二是借助专业力量,科学开展心理干预。全面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筛查,组织专业力量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科学制定心理辅导对策。

三是发挥基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优势,组建应对疫情心理支持服务小组,疫路心防,用爱护航。如,编写疫情防控心理“口罩”,运用学生教学用的在线平台以教学资源推出,并在相应的广播电视台少儿节目“空中课堂”播出,帮助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提高情绪免疫力,隔离“心理病毒”。自创漫画,用鲜活的形式,传递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正能量。录制系列心理微课,增强学生心理弹性。为师生和家长提供网络与电话心理援助。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教育环境还是师生教育心态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给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应高瞻远瞩,立足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趋势,勇于探索创新;为师生搭建高效的线上教学平台,指导师生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更新优质的教学资源,建设线上资源库。教师应积极应变,不断探索生动活泼的在线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勇敢放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在后疫情时代,家庭教育是一股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因素,不容忽视。学校还应进一步提升家校教育合力,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援助联动机制,为实现开放、多元融通的教育体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