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0
作者简介:赵明哲(1999-),男,山西运城人,吕梁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基金项目:2020年度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不同毛片羽毛球对羽毛球训练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CXCY202031
摘要:本文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针对不同毛片羽毛球对羽毛球训练效果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羽毛球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采用实验法深入研究不同毛片羽毛球对羽毛球训练效果的影响,分析并讨论提高学生训练效果的方法,并通过吕梁学院体育系羽毛球必修课的教学实验,探析不同毛片羽毛球对学生学习达标成绩、技评成绩的影响,论证不同毛片羽毛球在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训练中对训练效果的影响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尼龙球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使用鹅毛球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能力方面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使用鹅毛羽毛球对上网正手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三项羽毛球技术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尼龙球。使用鹅毛羽毛球和使用尼龙球对上网正手勾球技术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尼龙球;鹅毛球;训练效果;实验法。
羽毛球运动因为其竞技性和技巧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也因为其本身需要的技术性强, 初学者不容易掌握, 制约了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毛片羽毛球对羽毛球训练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在使用不同毛片羽毛球进行训练时的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等,进而提升学生的竞技水平,使我国羽毛球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不同毛片羽毛球在高校公体羽毛球训练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吕梁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1702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
通过期刊检索和网络查询的方式收集了大量有关不同毛片羽毛球、教育学、教学论、训练法、羽毛球课程等方面的专著和论文,了解了不同毛片羽毛球等研究现状、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为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针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实验设计、实验控制、实验指标的效度及信度等问题,通过走访和网上交流的形式对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咨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1)从2020年10月—2020年11月在山西省吕梁市的吕梁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中,随机抽取一个班共46名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鹅毛羽毛球,实验组采用尼龙羽毛球,两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实验。共计总学时36学时,历时十八周,对实验过程进行变量控制,保证教学实验的科学性。
(2)实验控制。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同一任课教师执教,为了避免实验组的学生产生异常心态,两组学生均不知道进行实验,也不告诉他们实验目的,采用盲测,即将两组学生统一编排并按抽签顺序进行测试,由其他任课教师按统一标准进行测试;为了防止不利于实验效应的出现,聘请了具有丰富羽毛球教学经验的专家型教师对全部的实验过程进行监督与执导;实验的前测与后测均安排在教学实验的开始和结束后的3天内进行,以防因间隔时间过长而造成实验的内部效度的降低。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训练实验前、后的测试数据(两组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基本情况、技术水平情况以及达标、技评等测试结果)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本样本T检验,结果数据分析表中以P<0.05,表示达到了显著性差异,以P<0.01,表示达到极其显著性差异,作为判定和比较差异程度的标准。从而对实验结果进行量化,保证了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综合素质考核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实验前我们选取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3min单摇跳绳、20×5往返跑、立定跳远三项指标和羽毛球技术水平:正手上网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上网正手勾球四项指标进行了同质性比较,其平均数、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1、表2所示:
2.1.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考核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表1 实验前期两组身体素质考核数据分析
项目 | 组别 | 人数 | 均值 | 标准差 | T | P |
3min跳绳 | A组 | 23 | 214.8261 | 1.49703 | .090 | .929>0.05 |
B组 | 23 | 214.7826 | 1.78266 | |||
20*5往返跑 | A组 | 23 | 24.3043 | 1.449042 | -1.279 | .208>0.05 |
B组 | 23 | 24.8261 | 1.26678 | |||
立定跳远 | A组 | 23 | 224.0435 | 7.98566 | -.357 | .723>0.05 |
B组 | 23 | 224.7826 | 5.92342 |
注:A组为实验组(尼龙球) B组为对照组(鹅毛球)
由表1可以得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在教学前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因此笔者认为实验的内部效度较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项指标上具有可比性,保证了实验的可比性。
2.1.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羽毛球技术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表2 实验前期两组羽毛球技术考核数据分析
项目 | 组别 | 人数 | 均值 | 标准差 | T | P |
上网正手挑球 | A组 | 23 | 7.96 | .767 | .552 | .584>0.05 |
B组 | 23 | 7.83 | .834 | |||
正手发高远球 | A组 | 23 | 7.00 | .798 | -.358 | .722>0.05 |
B组 | 23 | 7.08 | .848 | |||
后场正手杀球 | A组 | 23 | 8.96 | .825 | 1.074 | .288>0.05 |
B组 | 23 | 8.69 | .822 | |||
上网正手勾球 | A组 | 23 | 6.74 | .810 | -.934 | .355>0.05 |
B组 | 23 | 6.96 | .767 |
注:A组为实验组(尼龙球) B组为对照组(鹅毛球)
由表2可以得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水平在教学前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因此笔者认为实验的内部效度较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项指标上具有可比性,保证了实验的可行性。
2.2实验组实验前后羽毛球技术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为了解使用尼龙羽毛球的羽毛球训练对提高学生羽毛球技术成绩的影响,我们选取上网正手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和上网正手勾球四项羽毛球技术总成绩(达标和技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实验前、后学生羽毛球技术考核成绩比较其平均数、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组实验前后各项考核数据分析
项目 | 组别 | 人数 | 均值 | 标准差 | T | P |
上网正手挑球 | 实验前 | 23 | 7.96 | .767 | -55.6 | .000<0.01 |
实验后 | 23 | 17.17 | .717 | |||
正手发高远球 | 实验前 | 23 | 7.00 | .798 | -43.6 | .000<0.01 |
实验后 | 23 | 16.34 | .775 | |||
后场正手杀球 | 实验前 | 23 | 8.96 | .825 | -35.9 | .000<0.01 |
实验后 | 23 | 16.35 | .647 | |||
上网正手勾球 | 实验前 | 23 | 6.74 | .810 | -67.4 | .000<0.01 |
实验后 | 23 | 20.43 | .590 |
注:实验组(尼龙球)
由表3可以得知,实验后实验组学生上网正手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上网正手勾球四项羽毛球技术考核总成绩均高于实验前(P<0.01),说明使用尼龙球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3对照组实验前后羽毛球技术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为了解使用鹅毛羽毛球的羽毛球训练对提高学生羽毛球技术成绩的影响,我们选取上网正手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和上网正手勾球四项羽毛球技术总成绩(达标和技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实验前、后学生羽毛球技术考核成绩比较其平均数、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4所示:
表4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考核数据分析
项目 | 组别 | 人数 | 均值 | 标准差 | T | P |
上网正手挑球 | 实验前 | 23 | 7.83 | .834 | -60.2 | .000<0.01 |
实验后 | 23 | 20.30 | .559 | |||
正手发高远球 | 实验前 | 23 | 7.09 | .848 | -67.0 | .000<0.01 |
实验后 | 23 | 19.43 | .590 | |||
后场正手杀球 | 实验前 | 23 | 8.70 | .822 | -51.8 | .000<0.01 |
实验后 | 23 | 19.48 | .593 | |||
上网正手勾球 | 实验前 | 23 | 6.96 | .767 | -51.06 | .000<0.01 |
实验后 | 23 | 20.17 | .650 |
注:对照组(鹅毛球)
由表4可以得知,实验后对照组学生上网正手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上网正手勾球四项羽毛球技术考核总成绩均高于实验前(P<0.01),说明使用鹅毛羽毛球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能力方面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
2.4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羽毛球技术达标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为了解使用尼龙羽毛球进行的羽毛球训练与鹅毛羽毛球训练对提高学生羽毛球达标成绩影响的差异,我们选取上网正手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和上网正手勾球四项达标考核成绩进行比较,两组学生羽毛球达标考核成绩比较其平均数、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5所示:
表5 实验后期两组羽毛球技术达标考核数据分析
项目 | 组别 | 人数 | 均值 | 标准差 | T | P |
上网正手挑球 | A组 | 23 | 10.52 | .511 | -14.5 | .000<0.01 |
B组 | 23 | 12.65 | .487 | |||
正手发高远球 | A组 | 23 | 9.61 | .499 | -14.6 | .000<0.01 |
B组 | 23 | 11.70 | .470 | |||
后场正手杀球 | A组 | 23 | 9.61 | .499 | -15.2 | .000<0.01 |
B组 | 23 | 11.74 | .449 | |||
上网正手勾球 | A组 | 23 | 12.70 | .470 | 1.809 | .077>0.05 |
B组 | 23 | 12.43 | .507 |
注:A组为实验组(尼龙球) B组为对照组(鹅毛球)
由表5可以得知,实验后实验组学生上网正手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三项羽毛球技术达标考核成绩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使用鹅毛羽毛球对上网正手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三项羽毛球技术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尼龙球;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上网正手勾球羽毛球技术达标考核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使用鹅毛羽毛球和使用尼龙球对上网正手勾球技术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2.5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羽毛球技术评定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为了解使用尼龙羽毛球进行的羽毛球训练与鹅毛羽毛球训练对提高学生羽毛球技评成绩影响的差异,我们选取上网正手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和上网正手勾球四项达标考核成绩进行比较,两组学生羽毛球技术评定考核成绩比较其平均数、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6所示:
表6 实验后期两组羽毛球技术评定考核数据分析
项目 | 组别 | 人数 | 均值 | 标准差 | T | P |
上网正手挑球 | A组 | 23 | 6.65 | .487 | -6.94 | .000<0.01 |
B组 | 23 | 7.65 | .485 | |||
正手发高远球 | A组 | 23 | 6.74 | .449 | -7.55 | .000<0.01 |
B组 | 23 | 7.74 | .447 | |||
后场正手杀球 | A组 | 23 | 6.69 | .470 | -7.21 | .000<0.01 |
B组 | 23 | 7.69 | .468 | |||
上网正手勾球 | A组 | 23 | 7.52 | .593 | -1.40 | .168>0.05 |
B组 | 23 | 7.74 | .449 |
注:A组为实验组(尼龙球) B组为对照组(鹅毛球)
由表6可以得知,实验后实验组学生上网正手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三项羽毛球技术评定考核成绩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使用鹅毛羽毛球对上网正手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三项羽毛球技术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尼龙球;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上网正手勾球羽毛球技术评定考核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使用鹅毛羽毛球和使用尼龙球对上网正手勾球技术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1)使用尼龙球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使用鹅毛球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能力方面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
(3)使用鹅毛羽毛球对上网正手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三项羽毛球技术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尼龙球。使用鹅毛羽毛球和使用尼龙球对上网正手勾球技术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1)通过不同毛片羽毛球对羽毛球训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尼龙球和鹅毛球进行训练后,学生上网正手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上网正手勾球四项羽毛球技术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使用鹅毛羽毛球对上网正手挑球、正手发高远球、后场正手杀球三项羽毛球技术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尼龙球。使用鹅毛羽毛球和使用尼龙球对上网正手勾球技术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专项运动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建议在练习球飞行距离较长、飞行高度较高的技术时,选取鹅毛球作为训练用球;在练习球飞行距离较短、飞行距离较低的技术时,根据个人喜好选取训练用球。
(2)考虑到大部分羽毛球爱好者为初学者,技术掌握不够全面,选取尼龙球作为训练用球也可以使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而且使用尼龙球可以达到保护环境、节源资源的积极作用,因此建议,对尼龙球作为训练用球进行推广运用。
(3)建议适当举办羽毛球比赛,借此增进高校羽毛球氛围,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机能,培养学生们拼搏奋斗的精神。从而促进羽毛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永楠.高校羽毛球训练与比赛水平提高的对策研究[J].体育风尚,2020(10):88-89.
[2]李鹏.多球训练法在青少年羽毛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04):139.
[3]孔铧,王宇笛,余肇科,宋雅伟.羽毛球耐打影响因素[J].教育现代化,2017,4(26):165-167+193.
[4]刘星明.对高校学生羽毛球训练状况研究及其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6):74-75.
[5]牛立昌. 不同毛片羽毛球飞行轨迹的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4.
[6]叶菁,周志辉,戴劲.提高高校羽毛球训练效果的方法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23(0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