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
生本教育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学习、突出探究合作。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样应该体现这些特点。在中学思政课中,突出以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探究型学习是常见的一种作业形式,它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生本教育的特点,同时符合课程的目标要求。 笔者在统编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坚持新发展理念”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惠安水资源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的探究型学习作业。下面以此为例,探讨探究型学习作业的设计。
一、“以生为本” 的探究型学习作业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1.确定探究学习的主题和任务。
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程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出每一阶段的探究学习的主题和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一课立足国情,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是《经济与社会》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对资源国情和环境国情有一定了解,但对其严峻形势认识不足,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不够强烈,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屡见不鲜。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本课探究学习的主题和任务:主题为《惠安水资源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任务为通过探究学习,了解惠安水资源状况,思考我们该如何应对。通过本活动拟完成下列任务:一是了解我县水资源环境的状况,树立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二是知道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培养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三是增强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能力,积极行动,参与实践,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此设计体现了思政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调查实践,深入体验,了解本地水资源状况,进而了解我国的资源国情和环境国情,从而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多维教学目标,达到知行意信行的统一,体现了“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文思想。
2.创设真实的情境。情境的创设触及了学习者的情绪和精神领域,因此应当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近期适逢我县实施分片停供水这一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怎么回事?如何控制浪费、节约用水?你想了解停供水背后的原因吗?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使学习者认识到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感受到树立保护资源和环境意识的紧迫性,促使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实践。
3.探究学习过程设计及指导。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包括作业设计,都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自主性。
【过程】(1)明确本活动要解决的几个问题:①为什么近期惠安县实施分片停供水?②我们身边存在哪些浪费、破坏水环境的现象?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分别从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等角度谈。可到社区、企业收集一些好的举措与大家分享。根据我县或家庭的具体情况,为节约用水献计献策。)④请你用合适的方式对调查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简要概括整理,准备在班级展示。(2)制定活动方案,四人小组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及完成的时间(一周内)。(3)学习小组汇总材料,交流讨论,确定展示活动成果的形式。(4)先在小组内预演,然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汇总。(5)延伸: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还存在什么样问题,或有什么发现想进一步进行探索研究,请你或与你的小组成员一起继续完成。
【成果】通过学习活动,学习小组将形成下列成果:一份活动方案。一份调查成果(可以是小论文、课件、手抄报或建议书等)。一份此次活动存在问题的汇总文件。
4.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包括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和成果的评价、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来设计。
评价的内容、等级标准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告知学生,使学生在不感到压力,保持兴趣与热情的情况下,客观、公正、确切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如实反映每个学生在探究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能有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超越的欲望,促进生命的提升与发展。
二、“以生为本”探究型学习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本次作业设计的主题来自生活的真实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了学习者的精神需要。学生饱含激情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他们交上来的材料丰富多样且富有创意:“惠安缺水吗?——关于惠安水资源的调查”“一个水龙头滴漏,一年会造成多少浪费?”“为家庭节水支招”“节水公益广告设计”……课堂上,所有的小组都展示了他们合作学习的成果。课外合作探究和课堂交流互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增强了资源环境忧患意识,他们出谋献策,共同探讨“节水高招”。从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课堂呈现的合作成果及效果来看,本次作业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1.深入了解学生,是作业设计获得成功的前提。“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对学习主体——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面对多元化的文化与价值观,在道德判断、价值选择上,中学生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思政课教学的发展规律,有效发挥思政课特有的教育功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业的设计同样必须建立在教师对学生认知结构、心理需求和能力水平等学情的正确认识上,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才能确定出有意义的主题,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饱含激情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有效学习。
2.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以生为本”探究型学习作业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相反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必须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基于学情而设计及组织的“教”的活动必须有助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发展学习能力,激活思维,激发兴趣,让学生“学好、会学、乐学”。在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帮助者和忠实支持者,不断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必要帮助和具体指导。
3.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学生的学习总是带有一定情感的。教育心理学家杰里·布罗菲(Jere Brophy)提出12条有效教学原理,其中第一条是“建立支持性的课堂气氛”。研究表明,洋溢着关爱的学习环境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它意味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关爱和协调。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与快乐。因此,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重视优化学习环境,如: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营造积极愉悦的合作氛围,使学生在与学习伙伴协作的过程中,既能够获得真诚的帮助和启迪,并不断得到学习伙伴的肯定和激励。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也将不断鼓舞着学生,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实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注:本文系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第二批立项课题“新课标下高中政治学科内容教学融合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S191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