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白莹

古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古浪   733100

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展开探析,通过有效解决对策的提出强化检验精准性。方法:对某医院临床检验中筛查出的435例临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血凝是导致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占比为41.15%,标本量不足及未使用正确容器为次要原因,占比分别为31.72%与19.31%,此外,与病人信息不准确、送检时间超限、标准收集规范性差、溶血、脂血等原因也有所关联,但占比较小,仅为7.82%。结论:应强化血液标准收集与送检的规范性,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

关键词: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解决对策


实验室检验是现代医学诊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医疗救治中应用率较高的生物体液,血液标本检验是临床诊治的数据基础,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关乎临床诊治能否高质量开展。因此,加强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特别是标准收集与送检过程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据统计,大约八成左右临床检验中出现的血液标准不合格的因素均与采集、运输两个环节有所关联。为此,文章将对临床检验中血液标准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具体探析,并针对性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对策。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通过对某医院于2020年6至12月期间于临床检验中筛查出的435例不合格血液标准进行整理分析,且血液标本的采集及送检均由该院护理人员完成。

1.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所收集的临床血液标准信息进行分析,对导致血液标准不合格的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并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记录与统计,而后对导致血液标准不合格的各项因素进行明确,确定其所占比重,并在此基础上对有效规避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对策进行制定。

2.结果

通过研究发析发现,所收集与分析的435例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当中,因血凝而导致检验不合格所占比重高达41.15%,其次是标本量不足,所占比重为31.72%,占据第三位的是未正确选用标本容器,因此原因导致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占总量的19.31%。除此之外,病人信息不准确、送检时间超出限制、血液标本收集不够规范、标本可能受到污染、溶血或脂血等其他因素也会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但所占据比重并不高,这些因素集中在一起的总占比仅为7.82%。这说明,导致血液标准出现不合格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血凝、标本量不足以及标本容器选用不正确三方面因素。具体数据分析情况见表1所示。

表1 435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因素数量及占比统计

不合格原因 不合格标本数(例) 所占比例(%)

血凝 179 41.15%

标本量不足 138 31.72%

标本容器选用不正确 84 19.31%

病人信息不准确 8 1.83%

送检时间超限 6 1.38%

标本采集不够规范 4 0.92%

标本可能遭到污染 3 0.69%

溶血 2 0.46%

脂血 3 0.69%

其他 8 1.83%

合计 435 100%

3.讨论

3.1导致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分析

3.1.1血凝因素

调查结果分析表中,大约41.15%的血液标本是因出现了血凝而导致使检验不合格,而血凝是由以下六个原因所导致的。一是血液抽取时遇到阻碍,血液在注射器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导致凝结成块状。二是使用了多个试管,且注入顺序发生错误,因而使血液于注射器中发生凝固。三是完成试管中血液注入后,未及时进行摇匀,或摇动不充足,致使血液标本未与抗凝剂完成均匀性融合。四是因抗凝剂粘附在试管之上而导致其未能与血液充分混合。五是血量大,但所加入的抗凝剂量过少。

3.1.2标本量不足

护理人员缺乏对检验项目的了解,未抽取足量血液标本便将之送到实验室。或是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能力不足,未合理选择患者血管,致使难以抽取足量的血液。此外,患者自身身体情况也是导致标准采集量不足的直接原因。

3.1.3标本容器选用不正确

针对不同项目进行检验时所应用的采血管规格是不同的,由于采血人员对检验项目缺乏了解,或是未严格按照检验清单进行标本容器的选用,因而导致检验中所应用的采血管与规定不符。

3.1.4病人信息不准确

采血人员未详细进行患者信息核验,致使血液标本与患者信息并不一致,从而导致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

3.1.5送检时间超限

通常血液标本应于抽取完成后的4小时内送至检验室,如超出此时间限制所获取的检验结果将不够精准。通常应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血液标本的送检,若是由患者自行送检时,可能由于其对此规定不够了解而出现送检时间超限现象。

3.1.6溶血

导致溶血的原因较多,一是采血时未擦拭干净消毒剂,二是止血带捆绑时间过长或过紧,三是采血时对采取部位的拍击力较大,四是采集完成后以大力度摇匀血液。

3.1.7标本采集不规范

抽取血液时,于输液端进行抽取会使血液标本被稀释。

3.1.8标本受到污染

在消毒剂擦拭不干净会导致标本受到污染。

3.1.9脂血

患者饮食不当或休息不足会导致脂血现象。

3.2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问题的可行性解决对策

3.2.1夯实医护人员理论知识基础

针对医护人员进行血液标本相关知识的强化,使之认识到血液标本的重要性,了解血液标本采集的技术要求与操作规范,了解血液标本送检时限。针对新增的检验项目,应通过专题性讲座与知识竞赛等方式,强化医护人员关于血液标本的理论知识。

3.2.2强化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开展定期化的技能培训,使采血人员的采血操作技能得以规范,增强其对采血时间等注意要点的记忆,不可以较大力度进行血液标本混匀,而是应在180°范围内进行轻轻摇动,3至5次即可,以免出现溶血现象。还应加强采血过程控制,避免因采血量过多或时间过长而导致凝血。加强基础技术练习,不得于输液端进行血液采集,以免使出现样本被稀释现象。要擦拭干净消毒剂,以免血液标本遭到污染。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叮嘱其于采血前合理调节饮食,保证休息充足,以减少脂血现象。

3.2.3保持检验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通畅

检验科应于发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第一时间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根据引发原因而做出应对措施,加强对血液标本收集过程的控制,以免出现二次采集。组织各个科室共同进行会议探讨,对一段时间内工作情况进行交流,规避问题,加强配合,优化工作质效。

3.2.4提高管理力度

建立与完善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对血液采集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通过工作总结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通过严格的管理保证血液标准合格率的提升。

结语:血液标本检验是否合格关键在于血液标本采集与送检两个环节,为保障检验合格率的提升,应夯实医护人员理论知识基础、强化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保持检验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通畅、提高管理力度,切实保证医护人员可严谨负责地对待血液标本收集与送检工作,避免出现血液、标准采集量不足或标本容器选用不正确等问题,通过血液标本质量的提高,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更好的服务保证。


参考文献:

[1]唐光定,江伟河,黄海深.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及处理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48-49.

[2]杨飞扬.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对策探析[J].健康大视野,2019(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