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浅谈

李建香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平安中心小学 516146

摘要: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学会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学会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课本与实际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教会学生主动找到问题和答案。鉴于此,本文对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知识和经验不足,理解能力较弱,在知觉、记忆、注意力、想象、思维等方面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世界,激起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打好基础才便于学生更快适应中高年级的学习。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延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一味的灌输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并通过大量练习的方式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僵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且大量的练习还会严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会给应用题教学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缺乏对学法指导的重视

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提升教学效率,往往会教授学生一些公式化以及格式化的结题方法,而对应用题的分析则一笔带过,使得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学法指导。在这种教学方法影响下,学生虽然也能解出应用题的答案,但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1、提高阅读能力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基础阶段,更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这时的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不久,对教师的配合可以是最好的也可以是最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旁的积极辅助和引导,尤其是数学应用题的阅读理解类型题目,需要在低年级大力开展关于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习惯的培养活动,让学生养成一个认认真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这必定使学生在后来的数学学习中受益匪浅。

低年级数学应用题目的阅读和一般的文字阅读过程是同样的,都是一个心理活动到外部表现的过程,首先需要自我感知,然后结合知识记忆进行理解,但同时,因为数学阅读包含符号、图片、逻辑性语言等,所以相对于普通文字阅读又有些抽象,教师应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在训练做阅读理解题时,把重要字词圈起来,大声读出来,提醒自己多注意。

低年级中的许多数学阅读理解题,都是与情景联系的趣味题,这就尤其需要“手动”读题理解:1.数数和画式子。在趣味图题目中,要仔细数数,即有顺序地数,一边数一边做记号,并写出草稿式子与之对应; 2.折折拼拼。有些难以理解的文字叙述的图形问题,比如:“长方形对折三次可以得到几个三角形?”可以让学生动手折纸拼图,提高学习趣味,更好地理解题目,做出解答;3.课中提升阅读兴趣。低年级数学应用题大概有情景图、图文结合、文字叙述这三大类题目,一般的教学都是逐层深入的,所以在初次学习情景图类型的应用题时,就要大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找题目主要的信息,课中适当安排阅读环节,提升学生阅读自觉性;4.联系生活转换文字为数字。低年级数学运用中大部分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可以从要求学生动嘴读题,动脑联系生活解决数学题,比如学习数学十几以内的运算,可以通过用钱币交换或实物交换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法则。

2、创设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择数学问题的素材,使数学素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实现现实生活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有些学生因为理解不了题目意思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题方法,所以学习数学的兴趣一直不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和检查问题,让学生将自己视为情境中的主角,体验问题表现出的生活情境,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问题的实质。所以,在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问题的含义,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教材中编排的大量情境图,如分水果、运动会、小游戏、商店购物等,为解决问题的教学提供了具体而丰富的生活情境。教师从熟悉的现实背景中引出数学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明白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但是,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学生不能完全熟悉和理解所有的情境,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体验情境,以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3、图解强化理解

受年龄、知识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低年级学生以直观的思维为主,难以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因此,对一些隐藏在数学问题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教师需要借助教学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终达到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低年级数学问题的意义时,有一种主要的分析方法较为有效,即通过绘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一般而言,常用的图解法有实物图和线段图。

比如,一道锯木头题“一根木头锯了4次,每段长3米,这根木头一共长多少米了”光是看文字,有些学生会直接得出4x3=12(米)。可如果画图,学生就可以很明确地发现,木头锯了4次应该得到5段。通过画图,能更形象地展示出来规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锯了4次得到的木头数量是4+1=5(段)。学生用线段图分解问题中的复杂条件,能简化复杂条件,具体化抽象概念,清晰地呈现问题中的各种定量关系,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训练学生熟练地用图表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理清思路,理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三、结语

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小学低年级教师要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把生活常识带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对常见事物的理解来分析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维英.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明日,2018,000 (038):P.280-280.

[2]张晓红.浅谈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问题及策略[J].中外交流,2018,(26):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