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王者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不一样的“王者币”

张锦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淞欣学校 412000

“同一片天空,不一样的美丽”。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它应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应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所以班级管理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只要讲究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那班主任如何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呢?我认为要班主任要学会针对学生心理,随机应变,有的放矢,让智慧与爱相伴,才能更好地赢得学生。

近年来,王者荣耀这款手机游戏真是十分火热,它的流行程度超过了我的想象,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这款游戏。课间孩子们在欢声笑语里谈论它,放学后孩子们在高谈论阔中提到它,甚至在课堂上孩子们的窃窃私语里也出现了它。而且它衍生产品已经影响到了大部分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似乎男生女生们都在交流着使用这款游戏的经验与心得。

“铃-----”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象往常一样安静地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忽然,走廊里传来哄闹声,似乎还有哀求的声音:“给我一张,给我一张吧!求你给我一张……”我急忙探出头来,只见离我班门口不远的廊道上围了一群小男生,有的伸手、有的踮脚、还有的美滋滋地退出来手里拿者什么。我心里纳闷,这一群人聚集在这里究竟要做什么?其中有个清脆的声音说:“别吵,小声点儿,别让老师看见了,想要王者币的,跟我来!”一听这中气十足的号召声,便知道这是我们班有名的潜能生小邓。这孩子在家是老大,性格开朗,做事情有主见有魄力,他和弟弟都在我们学校就读。但他平时做事大大咧咧,不喜欢遵守纪律,成绩也很是一般。看到又是他在“聚众捣蛋”,我的气不打一处来,真想冲过去看个究竟,可是理智告诉我——不能简单粗暴行事,以免学生形成逆反心里,在我们之间形成一堵高墙,以后更难教育,想到这儿,我决定先把这事了解清楚再说。

当天第二堂语文课上,我装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开始了我的讲课,并故意让没有举手但朗读较好的小邓同学读了课文,聪明的他成功地读完,我适时地表扬了他朗读不错。不过就在那时,我发现班上的小刘同学正低头认真地看着什么。我再仔细一看,啊!原来是一张卡片,而后,同样发现其他几名小男生拿着同样的卡片在手中琢磨,完全没有心思再认真听课了。我明白了,他们手中的这些卡片,肯定是他们刚才哄抢争要“王者币”。

奇怪,这“王者币”究竟有什么用呢?怎么会引起他们这般浓厚的兴趣呢?

放学后,我把小邓同学留在教室里,想在他这儿突破。“你为什么要给同学们发放王者币呢?”起初,他搪塞,隐瞒。最终,在我的劝说下,他说出了实情。原来,他在我班同学中发放“王者币”,只要得到他的币后,都是他的同伙,他是首领,大家得听从他,并规定队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王者币”是他们的标志,现在班里有十几人手持“王者币”。听后我又好气又好笑,好一个“王者队”就这样成功地组建了,真是游戏玩多了,还挺有派头!

晚上,我左思右想,同学们的做法大都出于天真、好奇。同时,足足可见小邓同学在班里是有一定威信的,既然这样,就不能生硬地拆散他们。否则,会引起部分同学的不满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必须变消极为积极。思来想去,要解决这件事还得结合我的朗读大检查,说不定会有所成效。

第二天,我找来小邓同学,针对他朗读较好这一特点,交给他一项任务——配合我检查全班同学的课文朗读情况,由我来布置朗读的内容,由他来评定朗读成效是否过关,且要对过关的同学发放标志,至于何种标志由他来定。我们的工作开始了,第一天放学后,我又发现有的同学手拿“王者币”,并且失去了原来的戒备状态,有的还美滋滋的,互相询问着,这时,小邓同学走过来,自觉地汇报这一天的检查情况:“共批准过关16人,并发了带有“√”字样的王者币,代表‘朗读过关’。”我很吃惊,却更暗自感到欣慰。就这样,我们一直配合着,半个学期不到,我班95%的学生拥有了“王者币”,并且检查结果全部令我满意。看着他那认真发放王者币的样子,简直像个大长官,此后的他,无论在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铃----”下课的铃声又响了,望着携带着“王者币”同学离去的身影,我会心地笑了。

事后有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作为老师,应该努力地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焕发光彩,而不是一味要求,更不能半途而废。孩子们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有的一点就通,有的懵懂无知,有的个性突出。需要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他们,忌怒忌躁,否则事与愿违。俗话说:“罗马不是一日建造成的。”学生的转化也是如此,总是考验着教师“滴水穿石”的耐心和恒心。

未成年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也许会犯错,但这也正是教师价值体现的时候,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时要静下思考,用智慧去化解,巧妙的将错误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不要去剥夺学生改正错误的权利,引导学生成长比要求学生成长更有意义。教师智慧的背后,正是对学生的理解和爱护,教师用爱与智慧,才能真正赢得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