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蔡元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0
/ 2

试 谈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蔡元培

梁冰影

灵山县新洲中学 广西灵山 535400


【内容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素质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健全人格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承担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决定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的关键。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不宜松懈,应持续渗入日常教学中。

【关键词】 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日常教学;着眼未来

一、人格的定义与健全人格的特征

什么是人格?简单地说,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情、态等所表现出的为人的品位或格调。

健全人格的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人格的正常和谐的发展。心理学对于健全人格的相关特征有学术角度的定义,认为可从五个维度来定义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全心理是否健康——性格(内外倾)、人格品质(善恶)、责任感、情绪稳定性、思维开放性。

健全人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反面是不健全人格。当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出现了偏离或称障碍时,我们就需要对之加以纠正和解决。这个过程就是人格的健全过程。于是我们就把一个人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形称为人格不健全。反之,一个人人格发展平衡、和谐的正常状态,我们便称之为人格健全。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就是要促进人的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以达到人格发展的正常状态的过程。

健全人格的标准1.爱心 2.坚韧 3.宽容4.乐观5.平和 6.节制7.谦逊 8.守信9.责任感10.自省

二、人格教育理论的论述与内涵

人格教育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论述和应用。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格训练,形成社会所需的品德,以适应社会生活。卢梭认为,我们培养的人只是一般的平常人,身心健康、发展全面的人。我们要按照儿童的天性去施教,培养出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健康、道德完善、有良好修养、具有新价值、新理念的人。

蔡元培是中国教育历史上完整使用“人格一词的第一人。他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旨在立人,人立则国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治学和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朱自清早在1924年在他的《教育的信仰》一文中,明确提出“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认为教育的价值功用就是使人为善,学会做人,而人的教育也就是人生的教育和做人的教育。

由此看来,人格教育并不是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中外教育大家、知识分子及政府官员都很早认识到人格培养的重要性。我们今天再次强调人格教育,其实就是回归教育的本真。

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原则和策略

(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原则

一是全面性原则。人格培养必须把外部灌输和个体的内部自觉性结合起来。

二是示范性原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必须以身作则,从而起到模范表率的作用。

三是活动性原则。希腊哲学家强调人是通过行善而学得善的。根据学生的

身心特点,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可以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教育学生、陶冶学生。

四是引导性原则。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正走向成熟、走向独立,内心十分渴望他人的尊重和认同。因此,应多从正面激励、鞭策、引导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是合力性原则。学校须与家庭、社会三方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以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完善。

六是长期性原则。人格素质的形成具有可塑性,所以在教育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

1、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

.教师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渊博的学术水平,健康的心理品质潜移默化感染学生。

2、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正确引导学生

健全人格就是要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和不同的人的实际,教育方式灵活多样化,以教育的大爱挖掘激发鼓励学生,让个体在人格特质上得以不断健康完善。

(1)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鼓励学生多参与班校的集体活动。通过参与活动,逐渐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和判断趋向社会的评判标准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与社会融合的人。

(2)接受现实,让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要培养孩子的乐观性格,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顺境逆境。生活中的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确是一门“大本事”。

(3)要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让孩子懂得感恩所拥有的东西,珍惜老师同学之间的相处,才会健康成长。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教导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团队合作时,善于运用合作比知识更加重要。

(4)激励学生具有坚韧的毅力

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就要具有坚韧的毅力。观察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适时进行引导和疏导,踏实走好每一步,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坚定不移地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5)引导学生自尊自爱

我们常说少年强则国强!故坚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在人类社会占何种位置,因而觉得自身应该尊重,于现在及将来应如何打算,一改前此荒嬉暴弃的习惯,而发生一种向前进取、开拓自己命运的心。学生对于自己的行为,就会注意节制管理好。并能自动的求学,且随时注意自己发现求学的门径和学问的兴趣。

(6)引导学生谦虚、平和,不浮夸自满。无论人家怎样夸奖,都要明白自己还远不是个尽善尽美的人。比如学生在某次考试或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之后,表现出骄傲自满的苗头时,适时引导戒骄戒躁,不自满。

(7) 严格要求学生保持诚信,遵守信约。比如考试中不作弊,生活中有借有还,信守诺言。经常用社会上的例子让学生懂得,当今社会诚信即个人在社会立足的通行证。

(8)在广泛的领域中乐于为社会服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未来社会是一个高度一体化的社会,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有一颗爱家爱集体爱国之心,乐意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如鼓励学生勇于担当班团干,课代表,小组长等职务,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9)引导学生学会自省

“自省”不等于自我批判,包括自我肯定。正确的自省是积极的、愉快的、建设性的,是往好的一面引导自己的思想言行。

人格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渗透人格教育的理念,创新班会形式,倡导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再如学校举办大型体艺活动,校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各种学生社团巡演活动、社会爱心接力活动、社会名人励志讲座等等。

总而言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注重学校教育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学生创造一种“好”的环境,让“坏”的内部基因无法表达。在生活、学习中处处潜移默化,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也要适时更新,合理化、时代化、先进化,为人格教育的发展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只要我们整个社会都能够认识并长期践行人格教育,相信离教育的最终使命——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亦不远矣!

【参考文献】 
  [1] 优化干部培养机制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班主任之友,2001.9.35. 

  [2] 陈庆雯主编.求索集—广铁一中素质教育论文选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教育对策.羊城晚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