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焕发活力——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上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0
/ 2

让课堂焕发活力——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上的运用

钟映红

深圳市龙岗区安良小学

【摘要】体态律动是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所创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体态律动是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化为感受和认知。体态律动的教学过程,是以声音感觉和肌肉感觉合成的印象为基础,不断加强音乐与听觉、动觉、情感和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音乐的节奏和力度表现,能够在人体运动、肌肉系统中找到相应的表现。本文我以安良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入体态律动的尝试与运用,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做法与认识。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尝试与运用


记得我刚毕业时,沿用实习指导老师将老师作核心,学生跟唱、倾听、被动仿照等老套的教学方法,发现很多学生在被动学习音乐,音乐课堂枯燥无味,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而我除了无奈,便是不知所措。而看到其他教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井然有序,我真是羡慕极了!同样是教学,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活跃不起来呢?怀着疑虑我开始了漫长的摸索之路,在这10多年里我经过不懈地学习与尝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总结和反思每一个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音乐课堂实际进行中加入了体态律动,来鼓舞、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反应水平,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利用体态律动衬托课堂气氛

以往的教学模式呆板沉闷,往往使学生产生不了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因此创建一个气氛融洽、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思考的前提因素,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小学的音乐课基本都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课或者下午,这个时间段上音乐课已经疲倦了,再加上学生不善于跟老师沟通,不敢说、怕说错。导致音乐课堂总是死气沉沉的,提出的问题也没人回应。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每节音乐课备课时设计好一些律动。比如上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歌曲《土风舞》,课堂伊始我让学生欣赏老师动作,和老师一起学习动作,接着展示新节奏,再配合动作练习节奏,最后加入伴奏音乐做律动 。简单的肌体运动一扫之前的疲倦,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也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孩子们也不再因为新的音乐知识点而有精神负担。

二、利用体态律动浅化课堂难题

(一)巧用体态律动导入,抓住关键的音乐要素

动作与音乐协调地结合,使学生可以用心灵去触摸音符的跳动,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无形地提高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生性好玩,在音乐教学中推行律动就要讲究策略。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知道欣赏曲《大象》的曲式结构和圆舞曲的强弱规律,在导入部分,设计通过两个不同的肢体动作来帮助孩子们感受乐曲《大象》的节奏、速度、旋律、(A-B-A)曲式结构和强弱规律等音乐要素。

(二)善用体态律动教学,帮助学生浅化音调问题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训练掌握音高音准的教学是非常枯燥的,学生很难理解音与音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音调更是难以把握,甚至有些学生连音阶都不会唱。基本都是我唱一句他们学一句,教师累且学生兴致不高。于是我编创了一套身体律动操,利用身体位置的变化来帮助孩子们感知音高,在身体的律动中达到目的。do是拍自己的小脚,re是拍自己的膝盖,mi是拍自己的大腿,fa是拍自己的腰,sol是在胸前拍拍手,la是拍自己的肩膀,si是拍拍自己的脑袋,do’是举起自己的双手。孩子们能熟练唱出音阶后再加入各种音阶小游戏,如:孩子们分小组扮演音阶中的一个音,我弹到哪个音,扮演这个音的孩子就站起来。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我采用的是位置运动,不同拍子的强弱关系用不同的拍击方式,四三拍强弱关系是强弱弱,拍击方式是强拍拍手,第二第三弱拍拍肩膀或者大腿;四二拍得强弱关系是强弱,拍击方式是强拍拍手,弱拍双手摊开等。慢慢的孩子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识谱快了还有了音高概念,在学唱歌曲时不但轻松了很多,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利用体态律动提升音乐能力

(一)体态律动与节奏参与法结合,使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体现第三方面是“社会交往价值”,这说明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往,它有助于养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在课堂中,学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随音乐表现节奏,引导学生在听觉和肢体上感受与乐队打成一片的欢乐和成就感。如在欣赏《大象》的主题音乐时,通过用拍手、模仿大象跳舞的方式,体验三拍子的律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表现方式与他人合作的乐趣,也再次感受了作品的结构,更加地熟悉了作品。

(二)结合体态律动,让音乐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焕发生命力

如上《小鸟与大象》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预设的:

首先,紧紧抓住教材的难点,努力去关注音乐课堂的生成机遇。如欣赏课《小鸟与大象》,《小鸟》主题选自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段长笛独奏表现了鸟鸣与鸟儿上下穿梭飞行的神态。《大象》是选自《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第五段,作曲家圣-桑选用低音提琴作为主奏乐器,两架钢琴为之伴奏,这段音乐描绘了一头大象正踏着圆舞曲节奏欢快起舞的情景,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三拍子韵律感的体验与五种节奏型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体态律动,体验圆舞曲节拍重音及其强弱的韵律感,五种节奏组合的模仿与听辨,初步了解三拍子节奏的组合规律。

其次,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例如,在欣赏《小鸟》时,当聆听完第一遍后,原来预设接着就是问孩子们听完后的感受,这时有个同学突然问“老师,我感觉转得太快了,有点站不稳。”我楞了一下,其他的同学都笑起来了,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于是我先表扬了这位同学的积极发言,再接着说:“老师刚没有踩着强拍的时候也很晕,后来把注意力放在强拍上,就站稳了,我们一起踩着强拍再来一次好吗?看看谁的舞感最美!”出乎我的意料,这一次大家的动作都很优美。

四、利用体态律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在课堂上使用体态律动可以很好的激发孩子们对音乐学习的欲望。我以自选人教版四年级欣赏课《划龙船》为例谈谈我是怎样用体态律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歌曲《划龙船》是一首安徽当涂民歌,歌曲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出形式,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为了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地参加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安徽民歌《划龙船》极具有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风格,可以感受到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对生活的向往之情,本课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是感受和了解劳动者“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课堂伊始让学生和我一起围着圈走走,可是大家走的一团乱。于是我请了一位同学在圆圈中间打鼓,让孩子们踩着鼓点走一走。孩子们越走越来劲,到后来齐声喊道:12、12、12。我顺势导入歌曲并介绍了歌曲的演唱形式,孩子们也在这一律动活动中了解到了这一演唱形式及它的特点。在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复听歌曲环节我安排了划龙船的小游戏,让学生分组以“一领众合”的方式表演出来并让其他学生评价,及时评价也能增加学生们再次表演的信心和热情。整节课我尽量将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体态律动,用体态律动贯彻整个课程。从学生们高涨的热情和高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中能看出他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对这节课的喜爱。所以我觉得要想让学生们喜欢我们的音乐课堂,就要在教学中让他们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索的教学领域,它打破了传统音乐教育的单元模式,以动态的韵律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能够更快地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虽然体态律动有很多优点,但也不能加入过多。有时仅仅是为了跟学生有互动而加入过多的律动,从而影响教学秩序。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尝试,掌握更多的教学手段,并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和发展学生“通感”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师生互动交流的同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音乐课堂能做到动静结合,才能让学生在体态律动的环境中去体验音乐的美!



参考文献:

【1】暴羽.《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第9期10-11页

【2】魏兆娜.探讨体态律动应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06-207

【3】王婉玲.巧用体态律动让音乐灵动起来[J].新课程(小学),2016(4):115-117.

【4】童琳.《北方音乐》2018年第06期

【5】缪力.体态律动课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