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五七〇二中学
叶澜教授曾经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而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却往往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性思考和总结,从中发现优缺点,再进行纠正规避或改进提升,从而对以后的教育教学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全面深入的教学反思,至少应得分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反思---解读教材,分析学情,确立目标
上课之前,应考虑,这一课的重难点在哪儿?有什么价值?应该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教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培养孩子的什么能力?孩子要得到怎样的发展?对以后有没有什么意义?课前反思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的结合。
1、分析教材: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体会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把握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少教师会忽视对教材的解读,解读视野狭窄,解读方法单一,解读程度肤浅,不能从整体上分析和把握教学内容,导致解读教材不到位,出现偏差、误读,使整个教学设计、课堂实践、教学效果几乎等于零,甚至产生负效应。教材是专家们经过深患熟虑精心运择的典型教学材料,如果说课程标准是“罗马”,那么教材就是“道略”,只有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了,你的课才能上好,在实习中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2、分析学情:
教师在决定教什么与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的需求、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是主动求知与积极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也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3、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对于一节课,确立好教学目标尤为重要。因为它指明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教学的重难点,学习的层次水平及教学的深广度。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从兴趣、态度、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重点、难点、疑点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然后从实际情况出发设定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教学目标作为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的准绳。首先,教学内容要恰当地体现目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教学目标作为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的准绳。首先,教学内容要恰当地体现目标。
二、课中反思---与时俱进,随机应变,临场发挥
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断的反思。比如:考虑到今天的学生状态,天气,环境等因素,这节课应当以怎样的形式展开?我担任教学中的“导演”还是教学中的“演员”?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目前表现,回应和状态,考虑以下问题,如:布置学生的任务能否独立完成?学习兴趣是否浓厚?能否积极投入、主动合作?从而随机应变的进行课堂结构,课堂活动或者组织形式的生成。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这样道理同样适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教条的“循规蹈矩”,而应学会随机应变,临场发挥。当然,这样的课中反思,一是要求有长期认真投入的教学经验积累,二是需要养成课中反思的思维习惯,三是需要课后的总结反思提供的精准全面的理论支持。
课后反思---万事回头看,总结勤反思
教后反思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后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只有在全面深入的教后反思中,才能发现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在改进、完善中进步。教后反思,应全面反思教学效果,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变程度,教学行为,学生行为,以及改进措施。具体问题如:学生学习是否还存在问题?还有什么地方没弄懂?学生能认识自己学到了什么?学生喜欢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吗?等等。另外,课堂教学中,难免有一些疏忽、遗漏,或者没有处理妥当的地方,教师要从自身教学行为、学生学习兴趣、状态、参与度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剖析,在下次课中针对疏忽、遗漏以及遗憾之处进行弥补,也让其成为以后教学中的教训。
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反思型”教师,是新时代,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只有教师在教学中,长期坚持教学反思,才能使自己较好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具备更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真正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