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多元合作机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多元合作机制分析

管昌盛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

教育扶贫已经成为当下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向,贫困地区由于地势偏僻和教育发展滞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教育扶贫工作开展面临严峻的形势,而多元合作机制在教育扶贫工作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多元主体的参与,进而提升教育扶贫的工作质量。本文从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理论基础研究出发,分析了多元合作机制在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并结合研究给出了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多元合作机制的构建路径,旨在以此促进贫困地区教育扶贫长效机制的形成,保障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多元合作

从本质上看,教育扶贫就是针对贫困地区中的贫困人口,以教育资源投放和教育服务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地区教育水平,从而保证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这种扶贫方式是一种由救济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有效转换方式,能够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的人口提升科学文化素养,进而促进贫困地区社会和文化水平得到发展,最终实现脱贫。在我国大多数的乡村贫困地区受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以及教育配置等多方面的影响,教育水平不仅无法得到提升,反而在扶贫工作的开展中逐渐下降,针对这些现象,在贫困地区通过多元合作机智的应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能够从本质上形成“扶智”的工作效果,从而保证脱贫攻坚目标的快速实现。

一、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理论基础

(一)贫困文化理论

贫困文化理论是基于个人层面展开的理论研究结果,该研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揭示了贫困现象,这一理论认为,贫困人口之间独特的居住方式促进了贫困人口之间的集体互动,从而与其他社会生活中的人形成了隔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文化,在这种贫困文化影响下逐渐构成了一种以贫困生活为特征的制度化生活模式。而利用教育扶贫的方式对这种贫困文化进行改造,能够从思想上转换贫困地区人口的观念和生活制度,从而起到扶贫的效果。

(二)能力贫困理论

能力贫困理论是从社会角度形成的一种理论研究,主要是指贫困人口在获取发展资源方面处于劣势水平和地位,因此难以通过与外界的有效交流来获得能力上的延续发展。该理论从一个相对广泛的角度对贫困进行了定义,即收入低下并不是贫困,可行能力的丧失才是贫困。

(三)人力素质贫困理论

人力素质贫困理论是以教育素质水平为依据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贫困的本质是人口素质的低下,结合这一理论将教育扶贫应用到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中,能够通过提升人口素质来达到脱贫的目的。

(四)系统贫困理论

系统贫困理论是融合了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贫困的产生有着诸多相关因素,这种系统中各项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地区出现了长期性贫困。在这一理论的支撑下,将教育融入到理论研究中,通过教育分析影响贫困的各种要素构成,再用教育支撑起要素组成的网状系统,破除这些关键要素的阻碍作用,从而解决贫困问题。

这些关于贫困的理论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阐释了贫困的本质特征,对于指导开展教育脱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因此,在利用教育展开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要将这些贫困理论进行有机融合,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从而确保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多元合作机制在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一)理论研究不足

对贫困地区展开教育扶贫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展开学科层面的教育,还需要结合贫困地区的人口特点、自然环境,致贫原因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多个方面展开综合研究。但从目前的多元合作机制应用情况来看,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既缺乏前期的理论研究和情况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没有相应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作为指导,

(二)机制应用局限性较大

在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工作开展中,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教育扶贫工作、基金主导的社会资金扶贫等方式构成的,但从目前多元合作机制的应用情况来看,很多教育扶贫工作都是只针对扶贫客体或者扶贫主体展开单一性的研究,无法从整体的发展层面对教育扶贫工作进行有效的研究,所以导致多元合作机制在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工作中应用性不强,教学扶贫效果也不够明显。

(三)合作方式缺少适用性

在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中,多元合作机制的应用关键在于将扶贫主体的作用和效能有效的激发出来,促进扶贫工作的多方面来开展,但从目前的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来看,没有充分促进扶贫主体的作用发挥。

三、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多元合作机制的构建路径

(一)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提升贫困区域的就业空间

在教育扶贫的工作中,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拓展就业空间,能够推动教育扶贫和地区扶贫工作效果的双向提升。结合当地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展开针对化的教育,既提升教育扶贫的精准性,也为当地企业的长远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因此需要在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中着重强化对人才的定向培养,从课程教材的开展、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等多个层面来强化教育扶贫效能。

(二)以校际合作为路径优化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

从目前社会发展情况来看,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有多个方面,但其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是影响贫困地区代际传递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利用教育展开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通过校际合作的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教师流动机制的建立提升贫困地区师资队伍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师范类院校与贫困地区的合作。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优质学校的教师与贫困地区的教师展开教学研讨会和共同开发课程教材等等多种方式来加强校际合作。

(三)以政府帮扶为保障构建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

在教育扶贫多元合作机制的应用和开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各项政策的扶持,同时也离不开合作机制的优化创新发展。在合作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政府帮扶政策促进扶贫主体的多元参与,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教育扶贫工作中来;另一方面也要下大力气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研发工作,结合教学具体情况和致贫原因以及学生未来的意向发展方向进行针对化的教育,在多元合作机制的应用中将贫困学生作为主要的合作客体考虑在内,创造合适的有利条件广泛吸引社会资源,丰富教学资源,保证教育扶贫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扶贫是提升贫困地区扶贫工作效能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保障扶贫效果长期性的重要措施。在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中,涉及的扶贫主体相对较多,影响因素也较为复杂,通过多元合作机制的应用能够促进教育扶贫工作的体系化发展。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既需要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的平等分配,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主动帮扶,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强化多元合作机制在教育环境中的全方位应用。

参考文献:

[1] 雷经国. 贫困县乡村学前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进展与地方实践——以贵州省为例[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 036(004):P.93-98.

[2] 周洪箭. 分析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多元合作机制[J]. 青春岁月, 2020, 000(005):119.

[3] 聂素丽、林惠玲、侯红科、邹少琴. 基于多元合作的"教产创"融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机器人产业园建设为例[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v.17;No.187(15):153-154.

[4] 何志魁. 主客位视角下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对策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 2020, 031(001):37-42.

[5] 马紫璇. 职业教育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作用及其发展前景分析[J]. 山西农经, 2020(13):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