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江市双峰小学 江西九江 332005)
摘要: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应当对学生的视觉、触觉进行丰富,以此推动学生动手实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通过掌握的美术知识对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进行有效表达,并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美术知识和技法,另外也应当有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促进学生身心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心理健康;促进;有效策略
新课改明确指出小学美术教育要进一步对学生的情感能力进行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意志进行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在学生的行为和情感教育方面,要和家长形成合力,及时对问题发现并加以有效引导,让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外界环境很容易对其产生影响,假如说不能够及时的调节,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心理问题会越发严重。鉴于此,应当深入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能够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健全,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周边世界的真善美,进而促使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已经证实,小学美术教育能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效培养,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小学美术教育不单纯的能够对学生实施美育,也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基于学生的实习发展特点,通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育性质特点来看,可以划分为补救性教育和预防性教育两类,目标都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美育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和鉴赏美的能力,进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这些方面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都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机制形成的影响
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心理的发展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另外,其优势也比较独到。第一,美术学科内容有趣、轻松,能够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有着诸多的师生互动元素,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让学生们在和教师互动过程中敞开心扉。其次,美术课程要求学生们能够探索和追求生活中的美,进而能够陶冶学生的心灵,这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来说有着积极影响。
最后小学美术教育内容中涉及到很多美的元素,都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产生积极影响。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手段,在提升学生审美关和品行情操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美术史中一些优秀画家及作品能够进一步熏陶和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工作者也能够通过美术课更好的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例如在赣美版小学四年级教材中《齐白石》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齐白石,在课前我搜集了大量齐白石生前的影像及图片,在课上伴随着作品介绍老先生的一生。齐白石从小热爱画画,但因为家境贫寒,只能白天做木工晚上临摹《芥子园画谱》,后来他学习扬州八怪的金农,学习前朝的八大山人一直到60岁。尽管他这时的绘画技艺已经是炉火纯青,但他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为了画好虾,他每天全神贯注地观察它们,进行了画虾的“三次变法”一直到80多岁的高龄,从未停止过改变的脚步,此时老先生画的“虾”已经活灵活现,甚至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西方的大师毕加索说,“齐先生画的鱼和虾没有一丝色彩,也没用一根线去画水,但是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把一只虾画出仿佛活起来的境界,齐白石老人花了整整一辈子。艺术又岂止是高山大海,它可以是生活中的一蔬一饭,可以是人间烟火气。一只虾,谁说不能成为流传千古的主角呢?学生听完课后大呼:原来齐白石也只是个普通人啊,老先生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天赋只是一点点,他靠的是热爱以及一辈子勤勤恳恳的练习!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通过将艺术元素合理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能够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相应的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调动,当他们的情感和表现得以宣泄时,能够进一步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教育工作者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一方面传输入了知识,相应的也表达了情感。学生们在对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不仅积累了知识,也使得情绪得以宣泄。
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对这门学科的情感因素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美术课程进行丰富,以此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熏陶,培养学生的情操,同时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对愉悦的教学氛围进行构建,继而让学生们对世界的美进行欣赏,促使自身鉴赏能力的增强,进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能够获取怎样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构建的的教学氛围有着直接关系。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当构建起和谐活跃积极的氛围,另外也应当给予学生的情绪调节足够的重视。美术对于小学教育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就像是游戏,他们不喜欢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更喜欢基于自身的兴趣进行天马行空地创作。鉴于此,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活动中保持宽容的心态,尽量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将课堂教学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对集体的力量进行感受,如此才能为孩子们构建起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相应的也能够促使学习效率的提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也是组织者,所以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情绪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教师如何引导和渲染也能够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作用。假如说教师构建的课堂氛围比较愉悦,就会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相应的能够让学生的心理保持平和。另外,完美的融合教师指导和学生鉴赏也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进行创新。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是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当前新课改在不同地区的全力推进,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运用这一理念,进而整体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并不成熟。鉴于此,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学生的心理变化足够的关注并进行必要的干预。另外,教育工作者也应当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心灵进行陶冶,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大胆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有机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美术教学。比如在赣美版三年级上册《色彩的变化》、《色彩的应用》和《秋冬的色彩》中,带领学生学习了色彩基本的三原色、二次色以及冷暖色调的知识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课堂作业要求——“色彩日记”:画出你经历的故事或者你想象中的小世界,并用我们学习的色彩知识表达出你的心情和感受。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的绘画兴趣得以提升,巩固了课堂知识内容,也能让学生学习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对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想象进行分享,这无疑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作品见图1)
图1 《少女的下午茶》《猫咪大战外星人》《灵魂工程》《海平面的日出》
(三)基于学科特点,挖掘心理教育题材
小学美术教育主要者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有深入的观察和全面的了解,对小学美术教材中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美术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对美育的价值进行感受。当前我国的小学美术教材有着比较丰富的内容,其中不乏国内外不同时期的优秀美术作品,其中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也比较丰富,比如说《我的自画像》、《健康每一天》以及作品欣赏“最后的晚餐”、“呐喊”、“星月夜”等等。
在《我的自画像》这一课的基础上,我的美术课与心理健康课进行了一次联合活动——“不一样的你我他”。三年级的小朋友们先参加了一次心理健康活动课,课堂中心理健康教师带领小朋友们进行了三个环节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说说你为什么不自信?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学会肯定自己的与众不同。再在接下来的美术课堂中让学生画出心中的自己,并将你想对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在创作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回顾观察自己的经历,用线条、色彩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性格。孩子们都全身心投入到了创作中,有的孩子画出了平常爱生气的自己、爱吃零食的自己,有的画出了未来成为相声演员的自己(图2)。其中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位小女孩画了哭泣的自己,并在旁边写着这么一句话,“我想成为听话的孩子,不会让妈妈生气,可我觉得我做不到,我感觉自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课后我询问了女孩是否发生了什么,原来是因为女孩的妈妈发现她的书包里有一幅画,以为女孩天天上学就知道画画没用功读书,生气地把画撕碎了。我立刻安慰这位女生并跟她说妈妈的做法确实伤害到了你,可能妈妈事后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你可以和妈妈谈一谈,告诉妈妈你很喜欢画画,画画也并不会耽误主课的学习。小女孩第二天非常兴奋地跑来办公室跟我说,她和妈妈说了心里话,妈妈也答应会支持她画画并向她道歉了。我长吁一口气并打心底为她感到高兴。
图2学生与自画像作品
另外,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艺术家的真实事迹将一些优秀的精神品质渗透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们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与困难,但是不要轻言放弃,坚持到最后可能才会得到最终的胜利,获取成功的体验。在每学期的美术课程中我都会穿插讲述中外艺术家的故事,例如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在遭遇了一场让她瘫痪在床的车祸后,经历了无数次手术依然选择乐观面对生活,将画笔当作她抒发情感的方式,躺在病床上参加了属于她的个人绘画展,并在生前创作的最后一幅画中写下了一句“Viva La Vida(生命万岁)”。让学生知道人生的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但在遇到让你沮丧的问题时,是否可以问自己一句,“如果弗里达是我,她现在会怎么做呢?”
(四)通过合理的评价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干预学生的心理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情绪变化有全面的考虑,要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美术兴趣。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对美术作品所富含的积极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一方面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让他们感受生活的希望,进而有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保障学生的心理稳定健康的发展。
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当构建起沟通反馈机制。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但同时外界因素也很容易对其产生影响。教师一句鼓励和表扬的话,都会让她们高兴很长时间,相应的就促使其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但假如教师批评指责了他们,孩子们会低落很久,学习时垂头丧气。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时,应当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和观察,适当把握表扬和批评的程度。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选择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不要在人多的地方对其进行批评,语言也要温和,让学生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避免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在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时,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给予有效的肯定和鼓励,构建起良性的沟通反馈机制。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得师生情感得以稳固,相应的也促进了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其次多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美术学科性质较独特,学生的作品没有绝对的正误之分,学生们是以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将自身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所以美术教育工作者在评价反馈学生的作业时,不要用错误、丑、不好看这一些极端的字眼,应当多给予他们鼓励、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胆怯心理得以消除,遇到新的挑战时也会以乐观地态度迎难而上。
另外,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引导学生们对他人身上的长处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向主动型积极评价者发展。学生都希望他人给自己较好的评价,但是仍然有一些学生比较高傲,他们对于其他同学的作品不愿意欣赏,甚至还带有嘲笑。对此,美术教师应当在教学时多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做出客观的评价,教给孩子们一些比较简单的评价方式,比如构图是否完整,色彩是否吸引人等,当你遇到不喜欢的色彩或构图时可以想想作者是否想通过另类的表现手法表达当时的情感呢?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创作表达能力以及作品鉴赏能力都是核心内容,教育工作者应当基于不同主题对心理教育元素进行探寻,同时,在美术教学中,将心理教育融入其中,让美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培养孩子乐观的态度,坚韧的品质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参考文献:
[1]何旭.浅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J].大众文艺,2 0 1 6(24)
[2]张任.小学美术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 01 7(08)
[3]高波.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策略[J].学周刊,20 l 6(1 8)
[4]郝秀莲.浅析美术教学在中职生“心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培训,2 0 1 6(1 4)
[5]王海珍.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 1 6(24)
姓名:周扬,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南望城,出生年月:1992年 11 月 15日,学历: 本科,工作单位:九江市双峰小学,职称:小学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美术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