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

赵小兰

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摘要:通过以往大量的研究实践,初中数学教师普遍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弊端,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技能,塑造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现在,这已经成为了课程改革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两个角度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广大同仁的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问题解决;初中数学;数学教学

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是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考。现代心理学认为,思考始于问题,而引发思考的最常见情况就是有能够吸引到学习者注意的问题。在数学学科中,就是将数学知识技能隐藏在一定的问题中,或将数学问题扩展为特定的社会实际问题,从而引起并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其教学活动中围绕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以动员学生参与思考,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上,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过时、单一、僵化,使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这些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和考试的成绩,而不是学生对数学学科和知识内容究竟有多么深刻的理解,是否能应用这些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情况当前已经有所好转,越来越多的初中数学教师开始认识到传统教学理念及策略方法的弊端,于是大力树立初中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花费更大的时间精力去调动学生们的主动学习热情。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比较明显,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一些教师缺乏耐心,他们认为课堂教学时间很有限,一旦学生在发挥主体作用的时候遇到难点,这些教师不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突破困境,而是干脆直接“代替”学生完成思考过程,教室又回到过去那种“一言堂”。还有的教师,虽然教学策略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转变,但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的关注点没有变化,仍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核心乃至唯一的标准,学生在这种评价方式的压力下不得不回到过去那种专注于基础知识的学习状态,仍然面临与过去类似的学习障碍。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1、提升问题趣味

总的来看,从问题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早已出现,比如课堂提问本质上也属于基于问题的教学。但是,过去之所以一直没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问题的教育意味过于浓厚,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感受与平时完成作业或者解决试卷上的问题没有任何区别。这当然不能引起学生对于问题乃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而兴趣是推动个人学习的最佳动机,它可以激发学生努力探究数学世界。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提升问题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初步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学校来举例,比如学校的平面图或者一些建筑物的外部形状,引导学生用几何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学校,思考如果形状中某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比如角度或边长,学校或建筑物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样的问题显然要比教师直接提出一个直白的题目要更加有趣,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甚至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利用教材知识让学生直接进行测量,这种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是很多初中生所渴望的,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兴趣会进一步增强。

2、鼓励方法创新

对数学学科稍加了解就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途径和解决方法都不是单一的。因为数学学科是一个各领域知识紧密关联的系统,比如有些计算问题就可以转而采用尺规作图的方式加以解决。有的方法可能看起来比较“笨”,但是学生能够发现这种方法,证明着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有了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今后一定有用武之地。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方法上的创新,有时还能起到帮助学生将各数学领域知识技能关联起来,形成更完善的知识系统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时候,有些学生会感到不好理解,解决相关问题时常常会犯错误。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想象,比如将之想象为学期开始时分发教材的过程,一共有多少本教材,分发的时候一人几本,最后会剩余几本;或者没人多分几本,最后一名同学会不够分。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回忆当时的过程,学生会发现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多剩余”,另一种是“不够分”。有的学生直接以方程的形式解决,有的则会通过穷举去“凑”出结果。最后都能准确解决问题,教师都要表示肯定,然后带领学生去提升认识。

3、创建生活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的体现。创建接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亲近感,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去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满足他们对很多生活问题的好奇心。上文提到的有关学校的几何问题以及开学发放教材时涉及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问题,其实就都属于生活问题。而除了学校生活之外,教师也要讲学生的家庭即业余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资源也充分利用起来,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学生留下一个类似于“绘制地图”的问题。每个小组可以任意选择当地的某一个位置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然后将自己了解的各个地方与原点之间相对的大致位置距离在这个坐标系上标示出来。最后看在一定时间之内,哪个小组标出来的地方最多,而且大家公认最准确,视为获得了胜利,然后由这个小组推选代表来阐述本组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思路和技巧。这样不仅完成了对知识的应用和深度理解,而且对于学生将来的现实生活也是很实用的。

4、拓展思考空间

所谓拓展思考空间,指的是单个学生的思考范围其实是比较狭窄的。他们在小学时候学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还比较基础,思维得到的锻炼有限,而上文已经多次强调数学是一门涉及领域非常广泛的系统性学科,学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经常是不够的。所以,有效拓展思维空间的主要途径就是多组织学生进行对问题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彼此取长补短,发现并解决自己过去学习中的一些误解或盲点,拓展所有人的思维空间。上文的部分例子就能起到这方面的效果。

例如,当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几个人一共乘坐两辆车前往某地,而且有时间限制。现在知道两辆车的时速,但是在前进途中一辆车在距离某地多少公里的地方出现了故障,而另一辆车必须分两次才能把所有人都送往目的地,这些人是否都可以在时间限制内到达约定地点?”然后让学生自由结组加以解决。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答案,于是所有人都能提出自己的思路和假设,给出一个大致的答案区间,拓展思考空间的目的就达到了。

简而言之,基于问题的教学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培养创新思维,应该成为当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思路,推动学生今后对数学知识技能的灵活有效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数学学科的生命力和现实作用,才能真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所帮助。希望大家能够在该领域继续进行探索创新,创造更好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美玲.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6):177.

[2]魏建发.浅谈问题解决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19(11):38.

[3]李金萍.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导学法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9,9(10):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