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史论课动态化教学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音乐剧史论课动态化教学探析

杨媚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

内容提要:基于当下戏剧尤其音乐剧普及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本人曾连续四期为基层教师开设市级共享课程《音乐剧艺术》线下培训。课程打破传统史论教学模式,多维视角切入,创造性地化“静态”史论教学为“动态”教学,提升了学员艺术鉴赏力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员内驱力。基于前期基础,该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史论课动态化教学模式的可能性,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各阶层教师,为他们今后教学提供导向性帮助。

关键词:音乐剧;史论教学;动态化;表演组合教学

音乐剧以其大众通俗、商业娱乐、元素综合等特点,已然成为当今世界最具魅力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尤其当下,音乐剧开始进入中小学校园,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承载形式而广受师生欢迎。不少基层教师渴望了解、学习这门朝阳艺术,以期拓展艺术视野,提升艺术修养。《音乐剧艺术》课程正是基于当下舞台艺术发展潮流及戏剧教育日益受重视的背景下而开发的。

一、史论课动态化教学模式创新必要性

音乐剧是一门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以戏剧结构为基础,以音乐、歌唱、舞蹈形式为手段,以戏剧表演为中心,通过戏剧动作的行为过程,借以音乐、歌唱、舞蹈、表演、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把其融为一体的高度综合的戏剧艺术。西方音乐剧的发展历史至今有一百多年了。随着当下世界音乐剧潮流的兴起,更是不乏佳作的涌现。因此,音乐剧史论教学不能剥离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一部音乐剧的发展历史从根本上说是一门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发展史。

纵观国外音乐剧专业教育,以美国的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波士顿音乐学院、纽约大学的Tisch艺术学院为代表,百老汇的众多音乐剧优秀表演人才都来自这些院校,这些学院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教学成就,与他们建立的较完善的教学体系是分不开的。其中他们的音乐剧史论教学非常有启发性,是通过各个时期上演的剧目为切入点来进行史论讲解的,教学效果甚好。

《音乐剧艺术》作为一门普及教育的课程,学员中,有来自教学一线的艺术教师,也有来自其他学科背景的音乐剧发烧友,更有大多数对音乐剧艺术处于“小白”阶段的初学者。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师学员,如何通过短短八次课,让教师们基本掌握音乐剧创作特点,梳理清晰西方音乐剧发展脉络,并能感受到五光十色的音乐剧魅力呢?

因此,在以往教学的基础上,这门课程教学设计以理论讲述为主线,充分利用音乐剧艺术元素的多样性以及剧目的丰富性,适时加入表演创作实践体验,让学员老师们沉浸式学习,学员反响良好。这样的教学体验也给我带来了动力,促使我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史论教学动态化的创新模式。

二、以音乐剧表演教学为引领下的史论课发展趋势

音乐剧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它的史论教学也必然应该摆脱刻板的教学,“静态变动态”、“平面变立体”的教学方式是发展趋势,即将“静态”平面的音乐剧史论,融入音乐剧剧目欣赏及音乐剧表演训练,充分令教师与学员互动,共同打造“立体”化的“动态”史论教学。

但是在音乐剧的史论教学方面,依然保留着传统地“静态”文字讲授方式,尚无把史论教学进行“立体化”,进行“动态”教学的先例。这也是因为缺乏系统地对表演教学进行改革的尝试。

音乐剧史论教学要做到真正的“动态”,就必须融入到音乐剧表演教学中。而音乐剧的表演元素有“歌、舞、说、演”、因此,音乐剧表演教学实质就是表演组合训练的教学。

传统的音乐剧表演专业教学是将表演的各个元素拆分开来,单独开设课程,如声音,台词,形体等等,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而音乐剧是一种高度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应该探索从学生入学开就就将各种表演元素融合起来进行教学,从而有利于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实践型音乐剧演艺人才。

音乐剧表演教学组合训练化,还可以横向联系史论教学等其它科目,使表演教学成为整个教学的中心引领角色。史论教学的动态化的探索,尤其需要表演教学的组合训练化的支持。

三、如何做到音乐剧史论课与表演组合教学的互渗

1、转“静”为“动”

将“静态”平面的音乐剧史论,融入音乐剧剧目欣赏、音乐剧表演训练、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打造“立体”化的“动态”史论教学。

例如,百老汇音乐剧奠基时期的音乐剧《演艺船》,这部音乐剧被誉为“美国音乐剧史上的里程碑”,是所有文化学者、戏剧、音乐剧专家公认的奠定了美国音乐剧表现形式的基础的作品。正是这部音乐剧揭开了美国现代音乐剧发展史的序幕,成为了美国的音乐剧史分水岭。1

由于该剧处于音乐剧与轻歌剧的分水岭的特殊时期,剧中歌曲的唱腔、发声位置也有些偏轻歌剧,因此在讲授该时期的音乐剧时就少不了以该剧为例,甚至不需要太多语言,只需放一段音频(例如:

2、基础音乐剧——“音乐戏剧小品”

音乐剧中的表演本身就包括了声乐、舞蹈和台词,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课程中鼓励学员编排组合型“音乐戏剧小品”,努力让学员综合体会各个表演元素,同时,配合音乐剧史论课所讲内容,编排一个或多个音乐剧表演片段汇报,使理论直接应用于实践。

例如讲述到音乐剧发展的黄金时期时,从《西区故事》《奥克拉荷马》《窈窕淑女》这三部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音乐剧中任选一个片段进行随堂排演。通过教师讲述,学员对这三部剧的框架已经有一些了解。然后引导学员亲自查阅相关资料,如简介、剧评和视频等,之后随堂即兴分角色读剧本,剖析人物,并在课堂上有限的空间调动起来实践角色表演,甚至亲身感受歌舞说演几项全能为一身的音乐剧演员的不易等。随堂“音乐戏剧小品”不会十分庞大,但却应当强调完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精致的作品将会给学生更大的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明显的学习收获,进而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让书本上的静态描述变成鲜活的动态式体验。

3、视觉艺术——视频资料

这是授课资料中最为丰富、实用,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视频资料包括表演、台词、唱段、舞蹈等所有内容,如同现场观演,是一个音乐剧各方面特色的综合体现。

例如,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音乐剧舞蹈编舞的最高典范之一的音乐剧《西区故事》,是一部集合歌、舞、戏于一体的音乐剧,这三个部分都互相影响,且每一部分都精彩至极。比如纵观整个剧的音乐,其中至少有十二段是为了配合舞蹈所作,杰若姆.罗宾斯以芭蕾舞、现代舞、拉丁舞为素材创作的舞蹈和音乐极为流畅的结合在一起,在几乎没有停顿的情况下就完成了场景和剧情的转变,发挥了以舞蹈描写人物事件、表现情感变化的功能。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些舞蹈,为舞蹈所作的音乐也就不会存在,观众甚至就会看不明白《西区故事》。因此,讲述这样非常经典尤其舞蹈部分堪称典范的音乐剧时,先让学员们看一段音乐剧视频,之后再就各个部分的特色加以简洁、清楚地讲述。在教学过程中,丰富的视觉传达能够让学员对某一个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建构。

综上可见,越来越多的人们尤其年轻人愿意走进剧场去感受一场音乐剧的视听盛宴。国外引进的经典音乐剧接连不断,中国原创的音乐剧佳作也不断涌现。作为音乐剧素养积累的史论教学,必须从内容上不断更新,形式上也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达音乐剧艺术瞬息万变的精彩!音乐剧史论动态化教学探索过程必将漫长,然而值得等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杨媚,戏剧学博士,副教授)



1慕羽.《西方音乐剧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第16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