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陈国辅

河南省 永城市第一综合学校(初中部)



摘 要:乐学善学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之一,本文根据人类个体的先天智力成长和后天能力演变规律,分析了培养12~18岁中学生乐学善学观念的必要性。并结合三个教学案例讨论了如何培养中学生乐于学习的态度和善于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乐学善学;中学生教学;案例讨论。

一、引言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1],契合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充实了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理论体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全面成长提供了新的策略指导。在中国学生的成长历程中,中学阶段是桥接启蒙作用的小学教育和拔高作用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学段,对于该阶段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总结精品教学经验、统筹优势教学资源,使学生树立乐于学习的态度并塑造善于学习的方法值得深入思考。作为自主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充分落实乐学善学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夯实和社会参与意识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原因分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分别表现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创新实践等六大素养[1-3],而乐学善学正是学会学习的基本要点之一,其要求学习者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念并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塑造终身学习的意识。事实证明,无论是阅读课本书籍、聆听课堂知识,还是动手实践创新、总结经历经验,任何人在任何阶段的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学习与再学习,这种究其一生的“可持续学习”需要乐于学习的态度和善于学习的方式作为基础条件。

60582fe161a08_html_f3d6d27db63ac2ae.png

图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示意[1]

12~18岁的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机能快速增长期,根据图2中智力成长规律曲线可知,该阶段人体的智力水平增长速率虽缓于0~4岁和4~10岁,但相较18岁后的智力成长近乎停滞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图3直观表明,该年龄段个体的对外感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从而使得中学阶段学生的知识能力在不断学习的情况下以最快速率增长。

60582fe161a08_html_3f50a8b8bd05f5c2.png60582fe161a08_html_3b66ce99b735c2ff.png

图2 人类智力和知识水平演变曲线 图3 个体后天能力演变曲线

一般而言,个体的智力水平及其成长速率是先天决定的,但基于图2与图3的结合分析可知,后天改变却能够通过影响学习和再学习加强个体的对外感知、逻辑推理和理解运用能力,即通过知识的输入和再输入提高个体的知识水平,从而增强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的知识外部显现。实际上,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在雏形的12~18岁中学生而言,培养乐于学习的态度和善于学习的方式并非易事,加之该年龄段内的叛逆高峰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付诸正确且适宜的引领与指导,通过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活动培养中学生乐学善学的人生观念,进而为其学会学习乃至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案例讨论

(一)案例一:激发学生好奇心,增强授课生动性

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倘若援引恰当的科学典故或历史故事,则有可能变知识要点的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和“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分别引用毕达哥拉斯参加宴会和笛卡尔生病卧床的故事,类似的数学故事还包括祖冲之与圆周率、高斯与正态分布曲线等。同样地,在物理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昂热桥惨案”讲解物体的固有频率,通过物体重量变化讲解地球各处重力加速度的差异,通过载人航天与登月揭示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新的科学故事的提出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了解知识、接受知识并吸纳知识的好奇心,且相关知识也掌握的更加牢固。

除了通过科学典故或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之外,教师应充分利用优势教学资源提高课堂的生动性。目前,我国多数学校已配备较为先进的多媒体授课硬件设施,教师可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课件准备工作,如网络下载或自行制作图片、动画和视频,编制内容详实且效果美观的PowerPoint幻灯片。教学信息以图像和动画为媒介时的传播效率远远大于单一的文字罗列,若搭配以生动的授课风格与幽默的授课语言,则能够使学习者萌生兴趣,从而更容易、更迅速、更快乐地了解并掌握知识。

(二) 案例二:引导学习习惯与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能够使学习者受益终生,对于中学课程而言,学生应首先做到课前自学预习,该环节可使学生对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建立初步的了解,意识到每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在心中形成初步的疑问并在课堂上带着疑问去听讲。为了提高自学预习的效率,该环节应放在每天课后学习的最后阶段进行。课堂上,老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和幽默风趣的授课形式,通过提高知识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课堂听讲的专注程度,对于重点和难点,可留有1~2分钟时间供学生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同时,鼓励对讲授知识点或课本其他内容存在疑惑的学生发起提问,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在进行课后练习时,要求学生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切勿通过重点字或重点词以偏概全,初步阶段读题审题时应做到有耐心,虽做题较慢但正确率较高,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学生可基本达到做题速率与正确率显著提高的程度。同时,应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能力,任何习题均需认真写出详细的求解步骤,遇到问题时切勿参考习题答案。对于未解答或解答错误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复述自我思路,使其自行比较与正确答案思路的异同之处,并鼓励学生通过错题本加以记录,定期反复巩固错题本习题,使正确的审题方法和做题思路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

(三)案例三:训练自主学习能力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作为条件保障,学生在自身好奇心和知识趣味性的驱使下可逐渐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望。老师应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所把握,切勿使数量和难度极大的习题消磨学生初步建立的学习兴趣,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布置数量和难度适中的习题供学生解决[4],鼓励各个知识水平的学生收获成就感,推动学生发现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成功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随着良好习惯的长久坚持,学生将逐步意识到学习的目的及其重要性,通过习题训练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判断出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老师应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和整洁的学习环境。

四、总结

中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是承接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模块,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该阶段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新的策略指导。针对乐学善学这一基本要点,本文通过对比人类先天智力水平演变曲线和个体外界感知、逻辑推理、知识理解和运用等后天能力演变曲线,分析了通过学习和再学习扩大知识水平的可能性,揭示了培养12~18岁学生乐学善学观念的必要性。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讨论了三个较为典型的教学实践案例,给出了中学生建立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习惯与方法、训练自主学习的成套方法。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10):1-3.

  2. 郅广武.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担当意识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S1):230-233.

  3. 鲍广蕾. 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尝试[J]. 生活教育, 2018(5).

  4. 陈国辅.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 中学教学参考, 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