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孙梅

山东省淄博市经开区聂村小学 255138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主任便是班级的领导者,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班主任的科学管理办法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学生今后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方法,以此为小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和保证。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提出几点建议,望对广大小学班主任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教育研究

在小学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级作为一个学生的独立集体,班主任便是集体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向上,不断学习和发展,这是每名小学班主任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加强班级管理的科学性,使班级管理结果卓有成效,给予学生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个班级体的科学管理能够激发学生的无穷动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班级的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直接领导者,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班主任的岗位是十分重要的,抛去肩负日常知识的传授职责,班主任还要对班级内的每名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引导,时刻注重学生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加以引导,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于班级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对于班主任而言,班级管理是否成功,其关键因素在于学生是否能对班级管理的内容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能时刻认清学习的重要意义。班主任只有将班级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班主任应当将班级管理工作当成一种艺术,理解管理工作中的内涵,找到切实可行的提升方案,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中,很多学校逐渐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加以重视,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与不足,首先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利用所有时间促使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这不仅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忽视了对学生品格能力的培养,且最后学习成绩也无法提高。同时,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往往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及鼓励,对于学习能力较差,且学习成绩无法提高的学生很多班主任则选择“放养”的态度,这种方式极不利于班级内的学习平衡,很容易使学习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并且与班主任的关系逐渐疏远,对自身学习也抱有“破罐破摔”的学习态度,对学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对于整体班级建设来说是极不科学的。同时,在日常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忽视了班级干部的积极性作用,对班级管理工作不够细致,对于学生的各种实际学习生活需求也无法充分掌握,而只是将精力浪费到日常的班规制度之中,如课堂纪律、行为准则等,进而使班级管理效率低下。最后一点便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学生的班级主体地位,没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主人翁意识,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从而导致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各项规定的时候严重地与实际情况相脱离,导致班级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三、小学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构建师生和谐桥梁

对于当前小学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来说,师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目前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教学目标,特别是班主任与本班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普遍的调查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少有亲密的关系,绝大部分都是处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因此“教”与“学”之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班主任都是心存畏惧,与班主任之间都可以保持一定距离,这种师生间不健康的距离导致班级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站在高效班级管理的目标上来说,作为小学班主任应当积极转变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与学生搭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彼此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使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加平等、和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深刻理解自身作为班主任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生是班级的中心,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只有站在这个理念上,教师才能够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降低自身的姿态,使自己与学生之间保持平等的沟通。从宏观层面上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和谐、自在的关系,均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学生与教师之间同样也要如此。因此,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亲和力,逐渐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为自己和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有效的沟通桥梁。

(二)采取民主管理原则,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若想使自身管理效果卓有成效,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积极调动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以往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小学班主任一直对学生采取“被动性”的管理模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完全按照班主任的要求进行,使学生时刻处于被动位置,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班级主体地位,这是班级管理久低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时刻处于被动的局面,心理压力较大,不仅不能很好地配合班主任工作,而且还会造成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使班级管理工作难上加难。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这样既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又可有效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将更多的时间利用到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当中。

(三)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教育界对于培养素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将时间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之中,更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德智体美全方位的教育工作中,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也是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最常忽视的因素。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积极调整自身的管理方式,将管理重心向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层面上转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比如,很多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无忧无虑,在班集体生活中不懂得照顾他人,自私自利,时刻以自我为中心。而班主任便可以针对这种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班集体活动。比如拔河比赛、足球比赛等,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使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同时,班主任也可以结合开展有关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电影视频,相对于对学生口头说教的方式而言,这种教育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离不开班主任的全程教诲,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时刻规范自身言行,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勇于摒弃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挖掘更多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管理模式,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月焕.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8,(36):314. 

[2]曾玉婷,朱景燕.浅析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J].读与写,2018,15(35):244.

[3]王静晶.小学班主任管理方法措施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