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北京 10003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教育理念也不断更新。大家在不断思考,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全面育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概念应贯穿于孩子们的所有课堂学习。这就必然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由教师输出至学生的单向学习转变为生生互动合作研究状态下的“对话式”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多方面发展能力,提升全方位素养,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获得真正的成长。
一、全面育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我们的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不能光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智力的挖掘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也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冷漠学习需要帮助的学生,无论哪种做法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教师要把教学变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塑造性格的乐园,在这个乐园里每个学生各有所获,各有所得,而不是优与劣的评比,好与差的区分。
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材,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不光是使学生在校成材,而且走出校们后还能成材。因此,教师要为学生今后着想,着眼未来,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认识、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充实和完善自己。这样的目标告诉我们:课堂里的孩子决不能是“独立的”,要把课堂建立成一个丰富的“多元体”,有输入,有输出,有交流,有对话。孩子们要在这里完成数学的学习,更要完成作为“全人”的成长。
二、对话式学习——课堂的实施手段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各学科素养养成成为教育最终目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对话式学习的重要性。
(一)对话式学习,势在必行
我们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会思考,有建树,能表达,会合作。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引领,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现在,随着老师们教育理念的更新,老师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把课堂还给孩子,这样学生才能有真正地成长。于是,孩子们越来越多的被请上讲台,畅所欲言的发表见解,各方面能力也随之提升。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样的课堂还是存在不足。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往往集中在几个孩子身上。看似开放的课堂,只不过是从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的“一言堂”。
“对话”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前提下。无论是与教师的交流,还是与“学霸”的对话,永远都是两个阶级的对话,永远都有人占上风,永远都会朝着既定的方向,得到预想的答案。大部分孩子沉醉于聆听,并未真正加入其中,看似自由交流的课堂,他们依旧只是旁观者,人在心未动,因此,往往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也往往达不到“火花四溅”的效果。课堂发言及参与率都有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这所有问题都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让研究活动更好的开展,让学生都能真正参与,有自己的思考和发言机会。让不同的孩子都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这需要一个平等的舞台。
(二)对话式学习,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对话式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互相信任,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班级大集体。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对话式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交流者能够在小组或班级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多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对话式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在交流中反思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张嘴说话,进一步思考、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班交流时,小组与小组对话,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三、不一样的课堂——学生的真正成长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自己的课堂上能做哪些改变?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我在班级授课中进行了一年的改革实验,让孩子们从合作开始,在小组内实现面对面的“对话”,反思加行动,让孩子们获得真正的成长。
(一)坐得更贴近,课堂能把握
对于对话式学习来说,成员的构成是最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我结合自己的经验,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操作方案,并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巧妙地完成了合理分组。本学期,他们将以小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一份子,所有事情都要在小组内交流,每人都要发表意见,形成最终小组决议。班级评比,共用一本评价记录册,小组好才是真的好。
接下来,是班级的第二个变化,座位形式的转变。教室里的桌椅不再是单行摆放了,为了交流对话更方便,摆放成了T字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适应,再加上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适时适当地评比评价,我们的课堂很快就变得有序起来。
(二)听得更丰富,教师巧提升
新的教学形式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该做点什么呢?我们如何促进和把握课堂呢?
小组内的对话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但是要想落实到位,真正达到效果,就需要老师们做很多改变,改变原有的备课设计,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甚至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内的对话更有效更有价值,每一个教学设计,每一个研究任务,每一次交流的主题都是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既要达到知识学习的目标,同时,还要指引学生在小组里学会合作。
(三)说得更充分,学生真成长
在取得了初步成果之后,我们更加坚定了要做下去的信念。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计算课还是概念课,我们都从备课开始,把主要活动设计成生生对话交流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空间,提供舞台,让学生去探索。
我们手拉手带着孩子成长:从指名一人与全班对话,到请一个小组给大家讲讲;从“我的想法是……”到“我有补充……” “我有质疑……”;从站到讲台上只会说答案,到有理有据侃侃而谈,最后还不忘了看着大家问“你们对我刚才说的有疑问吗?”看到孩子们的变化,老师们放心了,我们的坚持是对的,孩子在这种教与学的方式里,说的更充分了,得到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学生各个方面素养也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吴正宪老师说:“数学,就那点事!”“教学方式,只是个方式。”“课堂,要关注孩子,同时,也要关注数学的本质。”这一切,都应该从改变课堂开始。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营造平等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机会,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孩子们不断成长,与自己的未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