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医院 重庆 400021
摘要:目的:体会在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中应用盆底康复疗法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7月内慢性盆腔疼痛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针刺治疗)和观察组(37例,联合盆底康复疗法);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不同时段患者疼痛评分。结果: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高达97.2%,明显比80.4%的对照组高,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段疼痛评分较低,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应用盆底康复疗法价值显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降低不同时段患者疼痛评分。
关键词:盆底康复疗法;慢性盆腔疼痛;预防;治疗价值
慢性盆腔疼痛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具体是指时间超过半年,且通过镇静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盆腔疼痛。在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近年来该病临床发病率居高不下,患者以“腹部疼痛反复发作”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对患者身心健康、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1]。为体会在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中应用盆底康复疗法的价值,特纳我院2019年5月-2020年7月内慢性盆腔疼痛患者78例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7月内慢性盆腔疼痛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41例):年龄25-49(32.88±6.15)岁;病程1-6(3.78±1.78)年。观察组(37例):年龄25-48(32.56±6.59)岁;病程1-5(3.56±1.56)年。借助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取“关元、足三里、中极、三阴交以及气海”等穴,对以上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借助针刺(1-2寸毫针)进行治疗,得气后留针半小时,隔10min进针1 次,每天治疗1 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坚持治疗四个疗程。
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准,联合盆底康复疗法实施治疗:指导患者分别取站、坐或平卧位,叮嘱其吸气并收缩肛门,时间控制在5-10s左右,并在呼气时放松肛门,反复开展收缩训练,每天训练次数控制在3-4次。训练3个月为一疗程。坚持训练四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2]:显效(经对症治疗后患者自觉盆腔疼痛基本消失,且疼痛超过15d 没有发作),有效(自觉盆腔疼痛出现缓解,相关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疼痛无明显变化,部分患者疼痛加重)。
不同时段疼痛评分:疼痛用VAS评分进行评价,分值0-10分,其中0分记录无痛,疼痛轻度记录1-3分,疼痛中度记录4-6分,疼痛重度记录7-9分,疼痛剧烈则为10分。
1.4统计学内容
建数据库并借助SPSS 22.0软件展开统计,内含的计量资料凭借完全随机设计“t”进行检验并给予处理,内含的计数资料借助“x2”进行检验并作处理,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结果
2.1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高达97.2%,明显比80.4%的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临床疗效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性(n,%) |
观察组(n=37) | 20 | 16 | 1 | 36(97.2) |
对照组(n=41) | 18 | 15 | 8 | 33(80.4) |
x2 | -- | -- | -- | 5.3938 |
P | -- | -- | -- | P<0.05 |
2.2不同时段疼痛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较为接近,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段疼痛评分较低,P<0.05。见表2。
表2:不同时段疼痛情况
组别 | VAS(分) | |||
时间 | 治疗前(分) | 治疗二疗程 | 治疗三疗程 | 治疗四疗程 |
观察组(n=37) | 8.15±1.23 | 6.55±1.02 | 4.23±0.58 | 2.02±0.15 |
对照组(n=41) | 8.22±1.33 | 7.66±1.14 | 5.26±1.13 | 4.36±1.00 |
t | 0.1842 | 6.5688 | 8.9146 | 5.4015 |
P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3、讨论
慢性盆腔疼痛是一种妇科常见且高发性的慢性疾病,疾病进一步发展,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会造成直接且严重影响。临床研究指出,该病的产生机理较为复杂,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具有直接联系。而盆腔炎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疾病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孕症状,且此类患者如若遭受细菌感染,还会诱发瘢痕粘连的出现[3]。“发展缓、病程长以及持续疼痛”是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所以既往对此类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所以“不间断用药”方案为主,但该方案的长期使用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诸多副反应,并且大剂量的使用药物还会导致增强患者药物依赖性,停药后极易复发,进而导致其机体免疫大幅下降,部分情况较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微循环障碍。
祖国传统中医并没有对慢性盆腔疼痛给予完善的表述,但对类似症状进行了阐述,认为气血不调是此类疾病的病因,而气滞、寒滞等因素则是诱因,所以治疗该病应遵循“活血通络”原则。此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主要选择三阴交等穴位,借助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可在舒筋活血的同时减轻疼痛。而盆底康复疗法是一种辅助方案,通过肛提肌的收缩训练,可有效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并提高患者免疫力,在发挥疏通经络的同时促使体内积液吸收,进而舒缓患者疼痛症状[4]。
此研究结果示: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高达97.2%,明显比80.4%的对照组高,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段疼痛评分较低,P<0.05。证实了在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中应用盆底康复疗法的价值。提示:对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盆底康复疗法价值显著,可增强盆腔功能的同时有效减轻疼痛,进而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曾雪平.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20,41(08):1941-1942.
[2]赵燕平.产后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6):31-32.
[3]黄婧,张一宁.针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1):115-116.
[4]叶明龙.针灸结合盆底康复疗法对改善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盆腔功能的价值[J].双足与保健,2019,28(2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