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医院 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目的:研究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7月到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62名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31名患者,对照组采用持续鼻胃置管法系统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间歇性鼻胃置管法方式协同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结果:观察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改善和置管的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结论: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能吞咽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脑卒中;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约37%~78%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同时又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误吸和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1],为了保证进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一般入院患者首选留置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但是由于长期留置胃管可能会导致的食管反流和误吸;容易压迫鼻、咽喉部的粘膜,增加患者的不舒适。留置胃管一定程度上影响软腭上抬,会厌翻转,对吞咽功能恢复产生干扰[2]。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主要在进食之前将胃管经口腔插入患者的胃部,可以给患者进行流质事物、药物、水的注入,结束之后在拔出的一种营养供给的方式[3]。脑卒中患者中有近一半的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问题,在具体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过程中因为护理人员不足,对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应用不多,缺乏重视,本文将其应用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7月~2019年10月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62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为58.0±7.8,对照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为60.0±6.2。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和诊断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②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③患者入院之后进行吞咽功能障碍检查,确诊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情况;④无认知障碍或轻度认知障碍但能够配合检查及遵循治疗指令;⑤患者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排除标准:①有严重临床合并症或并发症:严重肝肾疾病、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②既往有其他原因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如鼻咽癌、食管癌;③咽反射敏感或亢进④咽喉中度以上水肿;⑤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呼吸机辅助呼吸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⑥伴有全身感染或免疫力极度低下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
对照组遵医嘱采用留置鼻胃管置入法,保留胃管,妥善固定,同时治疗师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需要护理人员在留置胃管之后,每四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消化情况鼻饲流质。且有康复治疗师利用吞咽功电刺激和冰棉棒刺激口腔咽喉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额频率是每天两次,每次保持三十分钟即可[4]。
观察组在入院沟通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间歇性鼻胃管置入鼻饲,每次给与糊状食物250毫升到350毫升,以患者有饱腹感为宜。同时每次鼻饲之后都在患者呼气末拔除胃管,每日间歇置管4-6次,每周需要更换一次胃管,同时每日鼻饲前,未插管情况下进行对照组同等的康复治疗。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2周以后吞咽功能恢复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前后喉镜检查内容,包括吞咽启动时间、会厌谷残留量,有无渗漏误吸。②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后置管满意度调查。应用科室自制的住院病人置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共4个问题,包括两种置管方法的舒适度、每日痰液量、治疗满意度、睡眠时间四个方面,每项按1—4计分,满分16分。患者出院前进行调查,并回收、保存。
所得观察指标数据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 检验;同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 检验,实验结果在P< 0.05 状态下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相关指标数据比较
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的相关指标数据比较 | |||||
分组 | 例数 | 喉上抬幅度增加 | 会厌谷残留例数 | 误吸改善例数 | 误吸改善率 |
对照组 | 31 | 6 | 1 | 4 | 12.9% |
观察组 | 31 | 17 | 3 | 10 | 32.3% |
2.2 两组患者鼻饲置管法满意度比较
由表2可见,观察两组患者进行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满意度得分为 (98.46±1.3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4.74±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147, P<0.05)。
表2 间歇置鼻胃管满意度组别 | 例数 | 置管满意度 |
观察组 | 31 | 98.46±1.38 |
对照组 | 31 | 84.74±1.63 |
统计值 p | | t=18.147 P<0.05 |
3.2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在应用在脑卒中吞咽功能改善过程中会有一定局限性。研究证明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对于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是具有良好效果的,但是需要得到患者的配合,相对于持续性的鼻胃管置入法来讲适应性小。因为脑卒中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会因为反复置管的痛苦而不愿配合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而从护士的角度而言在护理过程中希望节省时间,高效有用[7]。如果患者不能接受每顿插管,临床上也可以采取早插晚拔的方式,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夜间拔管后睡眠质量有改善,接受度更高。在本文的护理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反复鼻胃管置之后已经基本掌握了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这对于以后的出院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吞咽功能患者中应用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对于在护理应用中的局限性,需要在临床中加强患者的配合教育,告知患者间歇性鼻胃管置入法应用的意义,对于出院之后的护理也会具有良好的效果。
[1]丁里,王拥军,王少石,王柠,王小珊,王伊龙,王丽娟,王国平,王宝军,王春雪,牛晓媛,冯加纯,朱遂强,刘春风,安中平,李海峰,李焰生,杨晓苏,沈雪丽,张猛,张婧,张小宁,张杰文,陈伟,罗本燕,周东,郑天衡,赵钢,赵性泉,胡波,胡兴越,段淑荣,贺茂林,徐运,徐安定,郭力,唐吉友,彭斌,董可辉,董强,曾进胜,樊东升,潘速跃,薛蓉,瞿浩.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J].中国卒中杂志,2013,(12):973-983.
朱美红、时美芳、万里红等。吞咽-摄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6.3(51)
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张克春,刘珊,曾乐琼,庞慧,辜兰英.改良胃管置入法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13):2002-2005.
[5]叶良桂.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01):201-204.
[6]王芳,姚志清,陈璐.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置管改良[J].护理学杂志,2018,33(16):47-48.
[7]朱靓瑾,杨秀芳.脑卒中合并气管切开病人鼻胃管置管技术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07):102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