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联创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430000
摘要:传统建筑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推动,也是传统与现代文化高度融合的主要体现,这不仅可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也是国家向世界舞台展现自身的辅助工具。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建筑设计;应用
前言
将传统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融入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可激发设计者的灵感,扩展设计思路,提高现代建筑的设计水平。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苏州的绿城桃花源,从整体来看,桃花源就是一座完整的苏州园林,且被称为是最纯粹的苏州园林社区。该项目带来的社会效益,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中式别墅项目自身的价值,更达到了唤醒中国社会对中国古建的认知、改变中国地产市场舶来品独占天下的现状、复兴几近失传的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高度。
1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应用价值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发展时间较长,很好的推动了建筑设计的向前进步。在我国古代,若要建设大规模的建筑,需要众多的劳动者付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如今大量古代建筑的留存,彰显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一方面要继承并发扬建筑文化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还需将传统建筑文化理念科学地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以推动现代建筑的创新发展。传统建筑的核心价值可概括为三点。
一是实用性。实用性可以说是传统建筑的核心内容,传统建筑主要是为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在设计中较为注重实用性的凸显,希望通过空间合理规划来改善建筑整体效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传统建筑中设计人员会以空间和尺度来衡量实用价值,在设计中占比较重。
二是人文性。传统建筑设计中的人文性是从社会和文化两方面体现的,社会自然指的是当时的发展朝代,且每个时代呈现的特征不同,自然建筑风格形式也各不相同。文化则是建筑所在朝代汇聚而成的,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及政治面貌,是经过不断累积形成的。
三是哲学性。传统建筑中体现了尊重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希望借助建筑设计将建筑、人、自然三者融合起来,实现三者间的协同发展,为后续建筑设计行业提供丰富的文化基础。不过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虽然也将上述理念融入其中,但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的矛盾较大,有待进一步优化。
2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间的关系
2.1传统建筑为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提供依据
现代建筑设计是在传统建筑设计基础上不断创新演变而来的,其中很多设计结构及审美方式都是遗传于传统建筑。传统建筑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具备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这些文化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为设计创新提供参考依据,提升现代建筑设计水平。另外,提取传统建筑中的精华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可将传统建筑蕴含的意境及文化思想渗透到现代建筑中,引起人们的共鸣,在欣赏建筑的同时,激发起对历史的研究热情,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再者,传统建筑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融入,也可为现代建筑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发挥出传统建筑的优势作用。
2.2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根植在现代建筑设计中
传统建筑设计思想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可将其中较好部分浓缩后应用到现代建筑中,深化现代设计师的审美意识,做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外,传统建筑设计思想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也可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提供助力,建设出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式建筑,将我国文化展示给全世界观看。
3传统建筑文化的当代继承探索——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创作思考
2009年,粤剧在广东省、香港及澳门三地联合申报下,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共有资产,因此其传承与发展不能仅限于表演和展览,需要系统的现代框架与可供交流之场所去承载。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粤剧艺术,2012年广州市政府决定于荔湾区恩宁路建设粤剧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馆),选址于“西关”片区,此处保留了广州最完整的旧城格局,同时亦是广州的粤剧发源地与粤剧社区,周边具有良好的粤剧基础和环境,期望通过粤博馆的打造为广州旧城区注入新的活力,延续和再生街区肌理,重塑西关城市记忆,继承传统文脉。
3.1延续地志,保持地脉
地志是指特定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在历史上各个时段所积淀的总和,延续地志就是拼贴历史精华的策略;保持地脉是指按照原有的地脉和肌理关系进行设计,尊重千百年来形成的地域环境特征。
在粤博馆的设计理念上,岭南传统园林形式的选择是基于历史脉络的逻辑推导。这里的延续地志和保持地脉包括场地的园林历史、粤剧文脉以及粤剧传统传唱空间三个不同方面的地域要素。摒弃先入为主的风格化选择,建筑从初始的营造就是与“当地”的一种深入的结合,是回归到对场所此时、此地、此境最本质的需求。
3.2巧于因借,气息造园
粤博馆通过虚实结合、强弱对比的手法追求园林中意境的塑造。在整体布局上,粤博馆在延续古典园林营造传统的基础上,更强调全园的节奏变化。以岭南园林的连房广厦园林手法为主要特色,采用排布紧密的六组庭院,中心围绕舒朗的湖面,水面的“虚”与周围建筑的连房广厦“实”形成强烈对比,建筑与庭院空间高低起伏、富于变化的节奏韵律,形成了虚实相生的关系。庭院之间采用连廊、冷巷、桥等过渡空间,使园林气息得以贯通与收放。历史上的园林,从阿房宫到上林苑、未央宫、颐和园都有通过高台营造高潮的传统。粤博馆为满足剧场舞台布景的功能需要设置了高台建筑-八和阁,顺势而为将其塑造为全园的主景与高潮,进一步加强了全园气息的韵律变化与节奏营造。
3.3协调和韵,和合之美
传统建筑文化追求一种“不和之和”的“和合之美”。即要求多样的统一而不是单一,且这统一表现为对立因素的相济,这是对和谐秩序的追求。粤博馆的营造中充分尊重岭南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达到协调和韵,
和合之美。在传统视野下,建筑中和而不同的效果常常通过对仗的途径获得,即通过同构关系构成完整和谐的群体。基于同构关系演绎自然秩序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欧洲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这种同构关系在园林布局中的表现形式包括向心关系、互否关系与互含关系。粤博馆的园林布局就隐含了这种同构关系。向心关系是指临水建筑的法线都指向一个大致确定的中心区域,在粤博馆中主戏台广福台就是临水建筑指向的中心,从红船舫和銮舆阁可以明显看出,虽然它们同其他建筑的关系扭转了一定角度,但是却隐含了指向明确的向心同构关系;互否关系是指相邻建筑的长轴以接近互相垂直为特征,这一关系在粤博馆的建筑布局上也有较明显的体现;互含关系是指互相对立的不同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对立面的成分,这一关系在山与水的关系上最为明显,如湖面与假山相对而立,却又做到山中有水(假山中的小瀑布)、水中有山(驳岸的假石堆),这一互含的同构关系使粤博馆的山水要素相济和谐,达到“不和之和”的“和合之美”。
结束语
如何抓住这一发展契机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是建筑师面临的重大难题。中国建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承、创新、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个事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需要有关仁人志士世世代代进行下去。这才能保证中国建筑之树永远常青于世界建筑之林。
参考文献:
[1]张诗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借鉴[J].艺术品鉴,2019(36):166–167.
[2]权馥媛.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居舍,2019(3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