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31
摘要:建筑业农民工管理一直是困扰社会的一道难题,施工单位怎样才能做好农民工管理工作,落实好农民工实名制基础管理是关键。国家于2019年2月份发布《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强制要求实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以来,至今已经执行了将近两年,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将从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对施工单位带来了哪些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民工;实名制;影响;施工单位。
一、建筑业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现状
(一)建筑业农民工规模情况
建筑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每年都需要使用大量的劳动力,其中80%以上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农村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基础工程建设的主力军,据国家统计局于2020年4月30日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9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比2018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其中2019年建筑业农民工人数占农民工总量的18.7%,约5437万人,行业占比较2018年上涨了0.1%[1]。
图1 农民工规模及增速图 表 1 农民工从业行业分布表
产业类别 | 2018年 | 2019年 | 增减 |
第一产业 | 0.4 | 0.4 | 0.0 |
第二产业 | 49.1 | 48.6 | -0.5 |
其中:制造业 | 27.9 | 27.4 | -0.5 |
建筑业 | 18.6 | 18.7 | 0.1 |
第三产业 | 50.5 | 51.0 | 0.5 |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 | 12.1 | 12.0 | -0.1 |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 6.6 | 6.9 | 0.3 |
住宿餐饮业 | 6.7 | 6.9 | 0.2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2.2 | 12.3 | 0.1 |
其他 | 12.9 | 12.9 | 0.0 |
(二)农民工实名制落实情况
2019年2月17日国家住建部和人社部联合出台了《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建市〔2019〕18号),开始在房建工程和市政工程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机制,截止目前推行实名制管理范围已逐渐扩大延伸到了铁路、公路、城轨、水利等其他工程版块[2];各层级和各单位也都开始推行上线属于自己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但因国家当前还未正式出台实名制系统和相关设备的统一规范和标准,致使目前市场上实名制管理产品百花齐放、良莠不齐、互不贯通。同一项目为了满足各方期望和需求,往往可能存在上线多套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和设备的现象,实际造成了施工单位工作量增加和资源浪费等情况。
二、推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取得的效果
(一)规避了不合格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通过对农民工进实名制登记管理,及时掌握劳务人员籍贯、年龄、健康状态、技能、履约表现等相关信息,避免了黑名单人员、超龄人员、身体不健康人员、特殊工种无证人员等不合格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部分实名制产品实现了与国家公安机关联网,实名制登记时能快速识别出逃犯等不良人员信息,通过后台无感自动通知公安机关,杜绝了不良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同时也帮助了公安机关快速抓获罪犯。
(二)规避分包企业恶意上访套取资金
通过实行农民工管理制度,上线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完善农民工通过上下班考勤打卡机制,每月从系统中导出考勤表经双方签认,规避了农民工工资发放人员名单与现场实际用工人员不符虚假制表套取与农民工工资无关的其他资金等行为。
(三)指导农民工工资发放
通过对所有农民工进行实名制登记,每天上下班考勤打卡,能够准确掌握分包企业实际用工人员信息和劳务成本,农民工工资支付名单中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工种等关键内容由劳务系统导出经双方签认可作为施工单位指导发放农民工工资的凭证。
(四)为施工生产指挥提供了劳动力数据分析参考
通过对当期施工组织劳动力计划数据与实名制管理系统中农民工出勤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实际出勤人数小于计划数时,说明现场劳动力投入不足,可能造成工期延误;实际出勤人数大于计划数时,现场就有可能存在窝工现象,造成成本增加。管理人员可根据劳动力对比结果作为参考对施工生产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纠偏。
(五)建立了施工单位农民工大数据信息库
施工单位通过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完善农民工持证情况、健康情况、履历档案等基本信息,建立起本单位农民工大数据信息库。有利于项目部对一些专业、特殊工种等紧缺人才选用提供信息,分析农民工组成优化项目管理方法等。
三、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增加施工单位成本投入
施工单位要想做好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就必不可少要增加实名制设备和软件费用的投入,但目前造价体系下,还没有专门的实名制管理相关计费子目,导致实名制管理的深度落实缺乏资金保障,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均不愿过多的挤占自身的管理费和合理利润深入开展农民工实名制管理。
(二)市场上实名制管理产品互不相通
实名制管理目前已基本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但是由于不同层级和各单位对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的目的和需求不一样,系统开发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都在强制要求用自己的产品,致使目前市面上实名制管理软件和设备千差万别,各产品之间又无法完全做到数据对接,信息共享,造成施工单位工作量实际非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
(三)农民工超龄现象逐年增多
通过对《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近五年来农民工年龄50岁以上占比正在逐年提高[1],超龄问题日趋严重和显著。现在社会中年轻人都不愿意当农民工,有技术有能力的,愿意吃苦耐劳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不断下滑,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也将增大。
表 2 农民工年龄构成表
单位:%
年龄段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16-20岁 | 3.7 | 3.3 | 2.6 | 2.4 | 2.0 |
21-30岁 | 29.2 | 28.6 | 27.3 | 25.2 | 23.1 |
31-40岁 | 22.3 | 22.0 | 22.5 | 24.5 | 25.5 |
41-50岁 | 26.9 | 27.0 | 26.3 | 25.5 | 24.8 |
50岁以上 | 17.9 | 19.1 | 21.3 | 22.4 | 24.6 |
(四)分包企业主观意愿不强
因农民工很难与用工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分包企业对农民工管理主要依靠金钱控制,如果施工单位绕过分包企业直接发放工资给农民工,分包企业会认为这样失去了对农民工的管控权。另外,分包企业若如实向项目部提供完整真实的农民工工资表,就意味着“暴露”了真实劳务成本,触及了分包企业的切身利益,所以分包企业的行动意愿不强。
四、落实好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的建议
(一)尽快将实名制管理费用纳入工程造价体系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产品包括软件和硬件都要投入不少的费用,应尽快通过调查和现场实际测定,编制补充工程定额,针对工程类别和地区划分定额子目,明确计费标准,将实名制管理费用纳入工程造价体系,只有解决好了费用来源问题,才能保障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深入落到实处。
(二)完善实名制管理统一规范和标准,推进数据贯通
信息化手段是推动实名制推进的有效水段,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针对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产品的统一规范和标准,推进国家级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着力破解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难题,进一步在农民工实名制管理、规范工资支付和信息共享上下功夫,淘汰掉市场上不合格产品,实现不同平台之间数据联通、共享。
(三)针对超龄人员做好应对方案和保障措施
由于多种原因工地上难免会存在一些超龄人员,施工单位要对工地上存在的个别超龄农民工认真进行研判,对于身体不合格的人员,坚决劝退;对于经检查证明身体健康的人员,可要求其提供健康体检证明、承诺保证书等措施后,适当安排如扫地、厨师、门卫、库管等后勤工作。
(四)将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内容纳入分包合同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将农民工实名制管理要求内容纳入分包合同条款,与分包企业立好规矩,明确分包企业须同意接受施工单位农民工实名制考勤管理,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促进分包企业积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对于帮助施工单位提升管理水平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实名制管理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企业发展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最新发布.2020.
[2]马跃龙.如何深化落实实名制管理[J].施工企业管理,2019年7期:81-83.
[3]王纯科、肖文杰.建筑工人实名制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A].江西:江西建材,2020.247-248.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