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四川 成都 61123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置管3天后发现腋下包块的原因,处理及预防的分析。方法:病儿置管后3天发现腋下出现2.5cm*2.5cm*1.5cm大小包块,立即查找原因,予以对症处理,分析总结。
关键词:PICC,包块,制动,材质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axillary mass found in newborns after PICC catheterization .Menthods:3days after catherization ,a mass of 2.5cm×2.5cm×1.5cm was found under the armpit . The cause was found immediately ,and the symptomatic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Key Words:PICC block brake material
新生儿PICC置管是:经左手背浅静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利用PICC管将药物输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者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现将患儿病史汇报如下:患儿是个早产适于胎龄儿重症肺炎,年龄2天7小时36分,体重2060克,血管充盈度好,穿刺血管较粗,无静脉窦、无反复静脉穿刺史,符合置管条件,于7月 3日10时30分行PICC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流程如下:
1、告知患者家属置入PICC的目的、方法、优点,取得配合,确认已签知情同意书。
2、将患儿安放在整洁安静光线充足的辐射台上,助手协助摆放体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手臂外展与躯干呈90°角。
3、助手测量预置导管长度为21.5cm,上臂臂围8cm。然后予以消毒穿刺点,范围包括整个左手,及手臂,上到腋窝处,下到指尖。
4、按照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无菌隔离衣、无菌的无粉手套、帽子、口罩、无菌大单。
5、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
6、使用美德康1.9F的导管(导管编号MNLJ100),置管前检查导管的完整性,导管及连接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并用生理盐水湿润导管。
7、扎止血带,15°—30°实施穿刺,确定回血后,降低角度进0.5cm再送导入鞘,确保导入鞘进入进静脉内;放松止血带,拔出穿刺针芯,再送入导管;到预定深度后拔出导入鞘;固定导管,并安装输液接头。
8、将导管放置呈“S”状,用胶带及透明敷料固定。
9、透明敷料上注明导管的种类,规格、置管深度、日期和时间,操作者姓名。
10、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导管尖端位于T7椎体下缘平面。
11、记录导管外露刻度、贴膜更换时间、置管时间、测量双侧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对照。
12、无菌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固定:注明贴无菌敷料的日期、时间、置管深度和操作者。
13、记录穿刺部位情况。
14、冲、封管遵循SASH原则: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H—肝素盐水(若禁用肝素者,则实施SAS原则),根据药液选择适当的溶液脉冲式冲洗导管,每8h冲管1次:输注脂肪乳等粘稠液体后,用生理盐水10—20ml脉冲正压冲管后,再输入其他液体;封管时使用1U╱ml肝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封管液量应2倍于管道+附加装置容积。
15、次日更换敷料时,由导管远心端除去无菌透明敷料,无菌手套,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碘伏消毒3遍,消毒面积应大于敷料面积。
16、PICC护理记录单记录更换敷料的日期、时间,有无特殊情况,输液接头每日更换一次。
患儿期间无特殊不适,于7月7日06点患儿烦躁不安,查看患儿发现左侧腋下可见一约2.5cm×2.5cm×1.5cm左右包块,质地软,局部无红肿,通知医生查看患儿,暂停使用PICC导管,左上肢抬高制动,外涂喜辽妥,做好记录和交班。于7月7日 10时10分复查PICC导管尖端位置,位于T5椎体下缘平面。体表包块彩超示:左侧腋窝中等回声团,考虑血管瘤可能。请血管外科医生会诊后暂无特殊处理,建议定期随访腋下彩超观察。经上述处理后,PICC导管尖端定位正常,回血好,排除PICC管道迂回,打结可能,继续使用PICC管道。7月 8日左侧腋下包块为2.0cm×2.0cm×1.0cm,包块较前有所减小,继续抬高置管侧肢体并制动,减少对患儿刺激,哭闹时及时给予安抚,喜辽妥Q8h外涂患处。7月16日医生停用PICC管道,拔除导管后加压包扎穿刺点止血,继续抬高左侧肢体制动,现包块大小为2.0cm×2.0cm×1.0cm,7月17日查体发现腋下包块消失,现讨论分析原因如下:
置管侧上肢活动多:置管侧上肢活动多导致管子与关节处血管内壁摩擦引起。减少对患儿刺激,哭闹时及时安抚,穿刺侧肢体制动并抬高。
淋巴回流受阻:PICC穿过血管到达上腔静脉,可能刺激腋窝淋巴,导致腋窝淋巴回流受阻。穿刺后肢体抬高制动。
送管速度过快:送管时速度过快,损伤血管内膜,对血管造成机械性损伤,引起静脉炎。送管时动作轻柔,不可暴力送管。
与PICC导管材料有关:美德康与优力捷牌1.9F导管相比较,管子材料较硬,因而在穿刺时尽量选择材质柔软的管道。
结论:经上述原因分析,该患儿出现腋下包块可能与置管侧上肢活动多、
淋巴回流受阻、送管速度过快、PICC导管材料偏硬有关,在穿刺中我们应该注意送管动作轻柔,PICC穿过血管到达上腔静脉,可能刺激腋窝淋巴,导致腋窝淋巴回流受阻,穿刺成功后及时抬高穿刺侧肢6体并制动,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患儿哭闹时及时安抚。
参考文献:
1.陈立芳,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3,5(4);301-302
2.位娟,赵庆华。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0);3203-3205
3.苏绍玉,胡艳玲,新生儿临床护理精粹,人民卫生出版社
4.吴惠平,罗伟香,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