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难评级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呼吸困难评级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白洁

唐山市工人医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困难的评级工作,应用在呼吸系统疾病之中,在进行护理评估的时候相应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的实验区间为2019.6——2020.6从到本院的中挑选实验对象,共计100例参与本次研究,经临床诊断符合实验指征。按照电脑随机编码的方式将对象分为使用常规护理评估组和使用呼吸困难评级干预的护理组,前者设为常规组,后者设为实验组,共同了解并比较组间对象的呼吸困难程度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对于呼吸困难程度的掌握更加理想,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也更加理想,数据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应用呼吸困难评级的方式,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效果,能够提升患者对于病情的了解,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呼吸困难评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应用效果


呼吸困难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呼吸肥力,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则会出现发绀、需要有辅助呼吸肌参与,还会出现呼吸频率与节律方面的改变[1-3]。如果长时间的呼吸困难很容易导致患者呼吸衰竭以及呼吸肌的疲劳。而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的时候,护士是否能够做到准确的评估与描述,并及时的提供给医生,是诊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4]。所以文章就讨论了呼吸困难评级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收集对象共计100名筛选时间区间为2019.6——2020.6,倾向成年人并因护理方式选择不同而分成两组,即为常规组(50名)、实验组(0名).所有对象提供数据前已由本人或家属签字同意,同时实验资料已经交由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于临床实施。

常规组最高年龄、最低年龄86岁、33岁,年龄均数为(52.1±6.2)岁。实验组最高、最低年龄为84岁、32岁,年龄均数为(53.0±5.7)岁。一般资料P>0.05未有可比性,无肾脏基础病、贫血者,能作为基本数据。

1.2方法

常规组:对本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

实验组:对本组实施积极的成立培训小组,再通过理论培训,由护士长来担任组长,并由呼吸科的副高以上的医师作为指导老师,再对科室的相应护理人员做好培训与指导工作。在选择培训的方法包括流程,由资深的医生来Udine呼吸困难评级标准进行评能定,之后再对全科的医生、护士做好理论方面的培训,由科室的全体医师提供治疗中的实例,做好双方的试评,再进行一一对比,之后再由2名资深的医生最终做出评判,直到医护双方的判断取得一致,之后再进行评级,并将其应用到临床实际中,相应的评级结果需要及时的汇报给医生,同时需要在评估系统中体现出来。认识到培训相关知识和相关的标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定义,以及呼吸困难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的表现,从主观上患者的表现是自觉空气不足等,做好分级评价,0级患者需要避免剧烈的运动,而I及的患者需要避免剧烈的运动,防止患者出现急性加重的情况,II级患者则禁止剧烈的运动,也要避免长途的行走,并进行适当的运动,防止出现气短,导致患者不适,III及为长期的呼吸功能锻炼,在必要时进行氧疗,在室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IV级为需要长期的呼吸功能锻炼,实施长期的规范化氧疗,在床周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

1.3观察指标

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对于呼吸困难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询问患者和患者家属,并进行实地的观察。通过医护的共同学习作为标准后,由医生来对对病例进行选择,并通过双方试评,进行相应的比较,之后再通过2名资深的医师做出最终的评判,直到医护双方的判断实现抑一致后再进行评级。

1.4数据统计

使用SPSS23.0软件数据分析,计量、计数信息均数±、n %表示,t、X2值检验。当P小于0.05时,则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对象呼吸困难的程度掌握对比

组间对象呼吸困难的程度掌握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请见表1。

表1组间对象呼吸困难的程度掌握对比[n(%)]

组别

例数

掌握

部分掌握

完全没掌握

掌握的概率

实验组

50

39

10

1

98%

对照组

50

21

8

21

8%

X2

-


-


23.3100

p

-


-


0.0000


2.2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的比较

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的比较,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请见表2。

表2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病人对于呼吸困难的评级和相应健康知识掌握的概率

呼吸困难没有发生加重比率

实验组

50

47(94%)

45(90%)

对照组

50

29(58%)

31(62%)

X2

-

17.7632

10.7456

p

-

0.0000

0.0010

3.讨论

通过采取呼吸困难评级的方式,能够帮助医生对于呼吸困难的评级掌握的更加准确,更加一目了然也更准确,如果存在困难的情况,则可以邀请其对护理人员做好指导培训[5]

结果可见,实验组对于呼吸困难程度的掌握更加理想,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也更加理想,数据比较存在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于患者采取呼吸困难评级的方式,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效果,能够提升患者对于病情的了解,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黎黎,刘聪聪,王曙霞.呼吸困难评级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2):85.

[2]陈彩林,李改娥,郭桂梅.呼吸困难评级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8,16(6):682-684.

[3]张玮玮,于桂芹,冯连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及运动耐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22):6-8.

[4]郑子豪,刘占立,李亚丽, 等.困难气道清醒气管插管自主呼吸下行胸腔镜双侧肺病变切除术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8,34(5):518.

[5]黄燕,姜虹,朱也森.瑞芬太尼用于盲探困难气管插管时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8,31(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