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语言技巧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班主任语言技巧应用策略

林伟才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仍图中学 516169

摘要:语言是一门艺术,而班主任语言素养不仅影响着班级管理成效而且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例,阐述了班主任对学生开展思想工作的技巧,包括:问话、应答、表扬、批评、肢体语言等方面,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班级管理 谈话技巧 肢体语言

和学生对话,是班主任常见的工作场景。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运用一些有效的谈话技巧,增强感染力与吸引力,把握恰当的谈话时机,从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拉近师生距离,真正意义上促进师生的互动,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一、班主任问话的技巧

谈话中常用的提问方式有两种: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

(一)开放式发问

开放式提问常以“什么”、“怎样”、“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形式来发问。这种发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有关问题、事件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该提问方式并非仅仅以“是”或“不是”等简单的词语来回答。例如,当学生之间发生摩擦时,班主任可以心平气和地做出这样的发问:“对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的?”“当时你有什么反应?”。相反,如果班主任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动辄大发脾气,采取责问的方式审问学生,往往起不到太大的效果甚至会使谈话中断。如“你怎么又和同学打架了?”“你难道不清楚打架是不对的吗?”等问话方式是班主任忌讳的用语。使用开放式提问应根据现实情形合理使用,不限于一种问法。提问时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以免显得咄咄逼人。

(二)封闭式发问

封闭性发问是可以用“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对”或“不对”等一两个字就作出回答的提问方式。例如:“你认为同学不喜欢你,是吗?”“你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对吗?”。这类问题通常是以“是不是”、“要不要”、“会不会”等形式提出。其作用是获得特定的信息、澄清某个事实,帮助学生回归正题。使用封闭式发问需注意时机,在必要时候使用。这种发问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回答的地位,所以不宜多用。

二、应答的技巧

学生在交谈中常常会就某方面的问题进行发问。他们很多时候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无需正面回答的。如班上常有学生问到学习英语的方法。对于类似的发问,班主任不要滔滔不绝地给他讲述如何学好英语。其实,大多数学生是知道怎么学英语的。我们可以反问学生:“你能不能谈谈你自己平时是如何学习英语的?”多数学生往往会说 :学英语要多背多记,勤动手,勤动口,坚持每天不间断背英语等诸如此类的话。这时班主任只需要问对方是否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了,并要求和鼓励学生坚持下去,痛下苦功。学生在这样的谈话中会找到问题之所在,做出正确的归因。这种方法可称之为“反问法”、“踢皮球法”。

三、一般性谈话的非语言技巧

非语言反映也称肢体语言,是指在谈话过程中通过眼睛、声调、语速、动作、表情、距离、姿势和手势等方式实现的信息交流。例如目光的交流能促进双方良好关系的产生,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点头表示赞同,摇头则表示不赞成;关怀和鼓励的语调适用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温和、激励的语调则能帮助内向、胆小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抖腿、玩弄小物件或打哈欠等动作则是心不在焉的表现。班主任要善用各种非语言反映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各种肢体语言洞察学生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掌握非语言技巧能促使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使谈话顺利展开。

四、特定谈话的语言技巧

班主任和学生进行的特定谈话主要有两种:表扬和批评。

1、间接表扬 多数人认为“好话不怕多说”,学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其实有些表扬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有些班主任对所有的学生都惯用同一种表扬方式,如“你太棒了”,“你很用功”,“某某同学有进步,我们对他提出表扬”,或者惯用物质奖励做为表扬的强化物。然而当表扬成为一种形式的时候,久而久之其所起的作用是会有所消退的。随着中学生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除了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更渴望得到同伴、家长和其他人的认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通过他人来间接表扬学生所起的强化作用往往更持久,更催人上进。具体做法有如,班主任在平时和班干部、其他学生、任课老师、家长交流的时候,表露对特定对象学生的肯定、赞许,从而达到对特定对象的激励作用。

例如班上有位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迟到、旷课,同时我也发现该生在劳动方面表现特别积极,经常主动帮助同学完成任务。考虑到我曾在班上多次点名表扬却对他的学习、行为起不到太大的促进作用,于是我转变了方式。我尝试打电话和他家长取得联系,表达我了对这位学生在劳动方面的赞许和认可。由于该生缺少的正是家人的肯定和鼓励,自从我在他家长面前表扬了他之后,该生重新点燃了学习的希望,一改往日的行为表现。

2、委婉的批评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学生面对班主任一次又一次的批评还是要犯错的原因。批评是门综合艺术,批评的语言千姿百态。批评学生除了语言要中肯,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外,我认为有两点原则必须遵守:

(1)鼓励原则。班主任批评学生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他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求上进。因此在批评的时候要尽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先肯定后批评。诸如“你怎么老犯错?”,“班上同学的脸都被你丢光了”等消极的话不要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倘若你能发扬你的优点,克服某些不足,相信你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如果你能改掉某方面的缺点,你一定能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等之类的话。象这样的话让人感到的不只是批评,更多的是一种期望和鼓励,往往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尊重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这说明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比如“你看你这副模样,能做出什么好事?”,“你还有脸皮吗?”,“看见你,我就烦!”这些话具有很大的杀伤力,不但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还容易激化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反而会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恶性循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很强,他们多数有了是非辨别能力,更多的时候不愿意接受理论的教条而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

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时,要掌握一些语言技巧,善于把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明示与暗示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学生的个性特征、谈话的时机和场合也是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刘晓明等: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析与辅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3]张爱民,杨红.班主任如何讲究语言艺术.课程教育研究:2015(04):166-16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