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城第三小学, 浙江 宁波 315700
摘要:文化的传承必须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理清、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就必须先弄清它的载体本身。文言文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遗存的精华,大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通过这样富有文化底蕴的小古文学习,一方面可以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情景,可以从中感受古人的情怀,了解我们的过去,另一方面还可以受到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情感;想象;飞跃
一、浅读文本存疑激趣,情感初体验
新课程选入了古文是一种创新,我们在小学阶段往往称之为小古文,《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为了适应小学生整体认知水平,所选的也是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古文。如《杨氏之子》、《伯牙鼓琴》、《学弈》、《两小儿辨日》都是百字的小古文,从内容看,所讲述的故事较为简单,结合了小学生的成长历程,符合小学生学习的需要。
笔者认为,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文言文所描绘的故事意境中,使之以积极的情感和心态品味诗词语言、感受文言文的味道,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那么以读知文,以情感初体验为主,替代老师枯燥的讲读,更能促进学生对小古文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伯牙鼓琴》对于已有小古文学习基础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借助已有经验,借助工具书,借助文中注释,初步了解古文的大意对于班中多数学生来说是简易的。学生在经过反复解读,整体解读,加入自己的想法解读等多种方法之后,师肯定解读的非常好,让其对小古文持有学习的热度。
言简意赅的小古文,只是一味不变其调的读也会磨损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融入介绍一些古人的生活学习方式,顺带引出古人说话读书的特有味道,如:语气词的读法,停顿朗读技巧等,利用这些手段反复诵读,体味古文的韵味,古文的情感也会溢于言表。
读完之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自己读后的感受。同学们会说感受到伯牙琴艺之高超,子期非常懂音乐同时也相当地欣赏伯牙所弹的乐曲。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子期会听出伯牙琴声中的意思?为什么子期死后,伯牙要破琴绝弦?等等问题,老师顺势而导,通过同学们的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了古代友人之间的故事,读中有感受,读后有想法这就是会读书。那么古文仅仅是要告诉我们这些吗?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再来深入地学习课文,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小古文的欲望。
二、感受精美深邃文字,情感再提升
古人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伯牙鼓琴》中的“志”是文中的关键字眼。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总之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就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一个“志”字不仅表达出伯牙琴技的高超,也充分地表达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在古文当中像这样的关键字眼不仅仅一个,请同学们再将目光聚焦到“方”“少先之间”,大家当然知道这两个都表示时间较短的词,那放在这样的文章当中又有什么作用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借助这传神的字眼,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伯牙就能用琴声将内心地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此时琴声即心声,不愧为“琴仙”的称号;体会到子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听出伯牙琴声之间的转换,琴声里所要表达的情感;更深一层地体会到彼此之间是如此的心意想通,彼此之间的欣赏,彼此之间的珍惜……
通过这样的解读,学生明白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情义不单单是我弹琴,你能听懂琴音而已,他们之间有着常人所不能超越的情义,有着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心意想通。学生从中感受到古人用字、用句的精妙,细细咀嚼个中含意,是那么有趣,意蕴深长,原来学古人说话更能体现出一个的语文修养,知识的渊博。
文本情境展开想象,情感得飞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的载体,里面包含了古人的生活、情感、精神、智慧、哲学等。小古文虽都是篇幅短小、文言简练的文章,但其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是毋庸置疑的。
借助注释,抓关键字眼,我们所能体会到的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感受到的是一个形式,无法真正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丰富内涵。凭借学生现代人的目光,小学生仅有的知识层面去理解内涵是一种强人所难。以文本为根本,历史资料为媒介,学生想象为主体,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全方位的飞跃。
《伯牙鼓琴》在教学的最后一个板块时,出示伯牙凭吊锺子期的一曲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pou)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在之前情感的铺垫下,师身陷其中,情不自禁地朗读起这一曲短歌。长长的尾音,语气词的古韵,由轻而重的情感宣泄,铿锵有力的决绝之音,将学生带入到伯牙那悲痛欲绝的情感中。此时请同学们想象伯牙得知子期死后的画面。情感的调动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不用老师再多的语言,这时学生的情感正好要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于是丰富的想象以饱满的文笔流泄出来。衣袖终究擦不完伯牙的泪水;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时这句话在伯牙身上已无效应;那泪水如滔滔江河无声地向四方溢流……将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的情景形象、具体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伯牙高高举起那把陪伴他半生,弹出无数优美曲子的古琴,狠狠地砸在地上,手捂心口,久久不曾起身……友人已逝,世无知音,又有何义,不如追随而去的那份悲痛,通过学生们对伯牙动作、神情、语言的描述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真正读懂了作者的用意:知音难觅,应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深情。
学生不仅深入地体会到故事的内涵,更是将从中体会到情感,内化成了自己的情感,用个性化的语言创造性表达出来,不管是对文本的情感,还是自己的情感都得到了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