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1
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为解决雨水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和缓解城市内涝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海绵城市建设已经从试点城市延伸到地方层面规模发展。在国内新形势下海绵城建设规模化发展中,PPP模式也逐渐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等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模式。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模式构建和应用正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本文基于文献分析了PPP项目模式及其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应用现状,剖析PPP模式海绵城市建设应用所存在的实施效率低、参与度不高、融资单一等问题和原因,从而给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PPP模式;PPP融资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建筑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我国建筑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的现状,加大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力度非常必要。但现在的工程规模大,项目周期长,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多,如果没有控制好工程造价,就会导致资金使用率低,甚至由于资金不足出现工程中后期停工的问题。工程造价控制采用PPP项目模式,通过运行公司共同经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不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完善了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从当前PPP项目模式应用情况来看,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
1PPP项目模式概述
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英文简称,是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李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推广PPP模式,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探寻。事实上,国家亦出台了系列政策性文件,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等,为PPP项目在我国生根发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有效指导了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PPP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代表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又一重大变革,实现了更高的经济效率,且进一步扩大了基础设施项目辐射范围,提高了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的财务稳健性,对改善公共服务品质的效果显著。在此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业主方项目管理的难度,组织形式更为复杂,增加了政府层面的承担风险,且如何设定项目的回报率成为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因此做好业主方项目管理组织,是提升PPP项目工程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
2PPP项目存在的问题
2.1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具有复杂性,周期长等特点。很多地方在建设海绵城市PPP项目方面的经验等不足,在准备阶段准备不全面,从而导致企业的正常运营管理计划的实施,加重了工期控制难度。也一定程度影响许多企业无法在准备阶段参与到该项目建设,造成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签约率比较低。
2.2缺乏权威PPP模式的法律法规
PPP项目实际是在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和合约的约束下运行的。但现阶段我国尚没有建立完善关于PPP应用的法律法规。就目前来看,有关PPP模式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有的地方为了规范PPP模式的推广发展,起草了一些“PPP模式推广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且多为部门规章或地方性管理条例,这种开放式的构架不利于国家对PPP项目的统一管理和项目的健康发展,而且过多的管理办法也可能出现相互矛盾。同时,对于PPP项目运作过程中的诸多具体问题等均未涉足,客观造成国际上PPP项目融资的一些惯例和做法与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发生冲突。
3对策及建议
3.1建立全过程的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
PPP项目需要经过一个环节较多且复杂的程序体系实现最终目标,资金自始至终贯穿这一体系。为保证项目全周期内平稳推进,需要政府、社会资本、施工参与方、投资者、金融机构、独立第三方加强风险意识,建立全过程的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对项目周期内可能出现的风险统筹考虑。抓住资金这一管控核心,建立阶段性目标与资金配比关系,以目标锁定资金预控,以资金运动反映过程执行。建立以项目公司为主导的风险识别清单,构建阶段任务、风险事项、资金匹配对应表。设计职责体系和防范措施,加强项目过程中的风险管控,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实时管控现金流情况,对各环节形成监督。通过资金运动情况分析执行过程与客观环境是否相符,及时予以评估形成应对策略。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让防止项目财务风险的发生。
3.2创新组织方式
综合而言,PPP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在实际管理组织中,政府应基于业主方管理职责的视角,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包括项目内容、管理程序、权责划分等,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介入模式,包括全面管理、适度授权等。其中,全面管理模式下,政府要全面负责对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招标代理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的委托工作,并精准划分其权责,实现各环节工作的无缝对接,最终保证项目质量。在这样的组织框架结构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建设项目的规模、管理需求等,选择最佳的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并以自主管理为主,寻求专业咨询机构的介入,协助做好业主方项目管理工作。而在适度授权模式下,则需根据社会资本类型的差别,确定介入项目的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本优势,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3.3 创新融资方式
创新投融资途径。按照不同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做好资金需求和使用规划,从易得性、成本、使用效率等方面,设计适宜本地区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的融资模式。可充分利用已有的政府引导基金、绿色债券等工具,建立多元融资机制和有效地投融资组合。
3.4降低技术风险
首先需要加强项目管理,可以引入当前先进的BIM技术平台,事先模拟项目过程,将不合理之处提前剔除,有效地规避项目中的风险管理问题,若项目发生了变更,那么就需要在BIM体系中调整,并且再次完成模拟仿真。其次,需要在PPP项目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全面项目审核机制。审核的内容一定要更加细化,其中应当包含图纸的设计细节、工程的进度安排、开发成本的估计、安全标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针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进度、成本以及安全性问题,仅仅有项目的前期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成本的偏差、质量的偏差以及安全不过关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准确地计算与反馈,并且据此进行方案的调整。
结语
PPP模式通过合作共赢、互信互利实现政府、公众及社会资本的三方共赢。为了更好促进PPP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保护各方合法利益,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投资环境、法律环境和融资环境,项目管理者通过不断实践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项目投资分析、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促进PPP模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支持动力。
参考文献
[1]童向芬.PPP项目建设管理关键问题及改进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108.
[2]王柳清.基于PPP项目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2):224–225.
[3]于爱琳.PPP模式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及需求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8(1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