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陈玲

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民族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中,如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是科学教育活动所面对的挑战和难题。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解决科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了解基础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学

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探索发生机制,在科学实践中体验奥妙的学科。学习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到处有科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而生活化教学是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日常生活情境,让科学教育更贴近生活

在科学教学中,让科学实验不拘泥于在实验室里进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实验。老师要善于发现科学,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科普。比如冬天下雪时,学生们都会很高兴可以玩雪,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抓住孩子们对下雪的好奇心他们科普关于下雪的知识。比如可以告诉他们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下才会出现,热带地区就几乎不会下雪,边看雪边听老师关于雪的讲解,这样他们理解会更直观,记忆也会更深刻。如果学生觉得下雪不方便,老师还可以告诉他们关于下雪的一些好处,比如下雪可以帮助农作物防冻保暖,利于作物的新陈代谢,还是一种天然“肥料”,让学生理解每一种自然现象都具有科学意义,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感受科学的无所不在。下雪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日常生活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情境中的科学现象,从而掌握日常生活与科学的相关性,解决与科学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并且能够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的天气现象都可以用科学原理来解释,只是平常学生们都很少会注意到或是不知道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比如,常见的打雷闪电就是因为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天冷时说话会“冒烟”是因为冬天气温低,嘴里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会化成小水滴,就会有“冒烟”的现象了。这些情境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小学生可能会感到好奇,老师要抓住这样的时机进行恰当的科普。

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拉近学生与这门课程的距离,不会感觉到陌生,并且能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表达出对这种科学理论的看法,调动出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就地取材,进行科学小实验

小学科学教育中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把生活化的材料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认知水平。比如生活中一个普通的鸡蛋就可以做很多种实验,包含许多科学原理。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做一个“盐水浮鸡蛋”的实验,普通的盐水和鸡蛋怎么会浮起来就会让学生们很好奇了,在学生们都很好奇时把容器里注水,加入几勺盐搅拌几下,再把鸡蛋慢慢地放进去然后鸡蛋就开始摇摇晃晃地浮起来了。这时老师就可以告诉学生鸡蛋之所以能浮起来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这就是科学书上关于密度的实验,教会了学生关于密度的基础理论知识。

同样还是普通的鸡蛋和盐,还可以再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这个实验同时也是小学科学课本中学习摩擦力内容。实验内容就是在桌子上撒上盐,然后把鸡蛋放在盐上,调整角度把鸡蛋立稳后吹掉多余的盐,学生会看到鸡蛋稳稳地站立在了桌子上。这个实验的原理是盐粒与鸡蛋产生摩擦,同时盐粒会与鸡蛋球面顶点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架,所以盐粒能把鸡蛋支撑起来。这个实验也很简单,小学生也会很容易学会怎么操作,而且实验用到的器材生活中随处可见,每个人都对此很熟悉。科学老师如果用学生们平常很难见到的器材做实验,就很难达到实验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可以就地取材,利用非常生活化的材料进行科学实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理解课本中的科学原理。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科学就是要不断探索奥秘,而探秘绝不是仅仅通过书本描述和老师授课就能做到的。科学需要不断的亲身实践和行动,这也是科学探究的意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老师要经常给学生们创造各种实践和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比如可以带领学生们在校园里进行观察,看他们能否发现隐藏在学校里的科学原理。有的学生会发现操场上体育老师把篮球抛向篮板时,球会被篮板弹回来,可以告诉学生这是因为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的学生会发现学校里的雕塑和假山一直稳稳地站立在校园里,可以告诉他那是因为雕塑的重心恰到好处,假山的搭配正符合平衡原理,所以才会一直稳当。课外观察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发现生活中许多可以用科学原理解释的事情,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促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老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操作实验过程,真正参与到科学知识发展的全部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进行科学实验时应该让全班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亲身体验。班级同学一起做实验是非常有趣的事,他们会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因此这样学到的知识会记忆更加深刻和具体。

四、教学过程中语言生活化,布置生活化课外作业

小学生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语言的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如果科学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用专业性比较强的,晦涩难懂的语言来教学的话,学生可能会听不懂老师所说内容,从而走神或干脆不听。所以在上科学课时,老师要尽量用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来上课,适当的举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增加感染力,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把现实生活和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实验作业时,也要注意可以让学生用身边随处可见的素材来做实验,只有让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才会对孩子具有吸引力。

结束语

在科学教育中,老师应结合实际生活和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热爱科学,使科学自然融入生活中去,同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两者结合,使小学科学教育更加生活化,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乔国峰.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浅探[J].青海教育,2020,(4):51.

[2]李慧.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J].基础教育论坛,2020,(14):36-37.

[3]周礼波.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神州,2020,(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