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安区实验初级中学 311300
【内容摘要】
教师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领悟编者的意图,把握统编教材单元编排体系的独特性,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大单元整合教学能将指定的主题和特定指向的语文素养分解到具体单元、具体篇目的具体教学中,有效实现课
程目标、教材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统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单元学习情境,制定单元学习任务,优化大单元作业设计和完善大单元评价方案等策略,开展大单元整合教学。
【关键词】 目标导引 大单元整合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及教学、评价建议。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单元编排体系,每个单元都有指定的主题和特定指向的语文素养,也就是有明确的大单元学习目标。这种编排体系适宜开展大单元整合教学。
现实教学中,部分老师未能领悟编者的意图,没有把握统编教材单元编排体系的独特性,仍然将重点落实于对单篇课文的深入解读,有时甚至会根据课时多寡、内容难易开展跳跃性教学,打破了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序列化。缺失单元教学目标的导引,老师的教学孤立而割裂,直接导致单元教学核心知识和能力“碎片化”。为改变此现状,教师开展目标导引下的大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和实施十分必要。
一、目标导引下的大单元整合教学
大单元整合教学是在明确的单元学习目标引领下,对单元内各学习内容和活动任务进行整体规划,整合设计。因此教师需明确各学习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作用和彼此间的联系,融通本单元与其它单元之间的联系,清楚单元内各学习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各单元之间的编排顺序,才能将单元学习目标分解、落实到课时学习目标中,实现课程目标、教材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统一。
单元目标
课程目标
编者意图(教材目标)
梳理教材单元体系,明确单元组元形式
整合单元教学内容
独立组元
螺旋组元
反复组元
创设单元学习情境
完善单元评价方案
优化单元作业设计
制定单元学习任务
评
教
学
表1:目标导引下的大单元整合教学框架
目标导引下的大单元整合教学实施初探
要实施大单元教学,首先要对教材的单元体系进行梳理,准确把握教材单元组成的形式,然后再根据大单元特点创设情境,制定任务,优化作业及完善评价方案,最后开展具体的教学。
梳理教材单元体系,明确单元组元形式
通过对教材的系统梳理后笔者将单元教学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组元形式,不同的组元形式对制定单元学习的细化目标直接相关。
独立型组元
独立型组元指单元学习内容在整个7-9年段只出现一次的组元形式。分别为八上的新闻单元、八下的演讲单元、九上的诗歌单元和九下的戏剧单元等四个“活动探究”单元。这四个单元切合了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理念,可知,“活动探究”单元学习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但由于单元学习内容不同,这四个单元分解细化后的学习目标也不尽相同。
以八上教材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围绕新闻题材,选取消息、特写、通讯、评论等多种新闻形式作为教材,可制定单元细化目标:①通过本单元的群文阅读,认识多种新闻体裁并比较异同,提高阅读能力。②培养学生新闻采访能力。③培养学生新闻写作能力。
这四个单元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去经历文本(新闻)的形成过程的新闻单元,也有重在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文本的应用和再度创作的演讲和戏剧单元,还有兼而有之的诗歌单元。总之,无论侧重哪一方面都扣住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单元学习总目标。
2.螺旋式组元
螺旋式组元即指在某册教材中连续几个单元集中围绕某一学习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如七上全册各单元均与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读”的能力相关。
整理发现,这六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可分两个层面。第一、二单元以朗读能力的培养为主,第一单元着重通过借助重音和停连把握文章情感,第二单元则是在第一单元基础上,要求还能从节奏和语气上感受文章情感;第三、四、五、六单元以默读能力的培养为主,第三单元要求一气呵成、一定速度的默读,第四单元则在第三单元基础上,要求还要会圈划关键和厘清作者思路,第五单元则又更进一步,要在默读的同时做摘录和概括中心,第六单元却又另辟快速默读的新目标。这些教学目标都是对“读”有关的课程目标的细化,能力点之间有关联,有梯度,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不进行深入的研究,仍然固守传统单篇教学模式或者跳跃性教学,教学效率肯定大打折扣。
3.组元
反复法组元形式在教材中出现最多,指同一体裁的学习内容跨单元甚至跨学段分布形式。这些单元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更大单元的群文阅读,教师拆分、重组、或者复盘学习单元,更加自主和多变,方便学生在集中的整体性的学习中快速、完整、立体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完成大单元学习目标。
比如说明文学习,部编教材中共设有两个单元,分布在八上第五单元的事物性说明文和八下第二单元的事理性说明文。事物说明文重在如何抓住并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说明文重在如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最终读懂文章事理。我们尝试将两个单元进行联动与融通,整合成一个更大的说明文单元后,教学时就可以从不同说明对象入手进行整体知识模块的搭建,也可灵活地根据说明文的概念、语言、结构、方法等等不同角度进行专题知识与对应能力的训练,另外进行比较阅读也是不错的思路。其他如议论文、小说和诗歌学习均可做此类探索和尝试。
单元目标导引下的大单元整合教学实施步骤
教材梳理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组元形式,在课程目标、教材目标和单元学习目标的层层导引下,制定合理的课时学习目标,实现课程目标、教材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统一。有了各级目标的导引,才能制定大单元整合教学的步骤。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如学情、校本资源、地方课程资源等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实施教学。
1.创设单元学习大情境
情境教学使知识变得既具体化又有生活化,既有情趣还有思维。完成大单元整合教学需要以单元学习目标为导引,创设真实的单元教学大情境。合理的大情境可以顺利构建单元课程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生命相接的过程,有效促进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
例如,八上新闻单元创设大情境如下:学校公众号要进行校运会相关报道,请同学们踊跃投稿。利用运动会这个大情境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新闻的积极性。想要投稿成功,学生首先要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消息、特写、通讯、评论的写法,然后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为了进行系列报道则需要进行采访,明确采访目的,拟写采访提纲,然后根据学校公众号需求撰写不同类型的新闻稿件。
总之单元教学的大情境让教学由零散走向关联,从浅表到深入,变空洞浮泛为贴近实际。
2.制定单元学习大任务
有了“大情境”,还要有与之匹配的单元教学“大任务”。大情境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创设,大任务也要围绕单元学习目标制定。因此教师需要经过全盘考虑,设置适切的单元学习任务,统帅和串联单元课文,这样才能有助于单元目标的达成。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4个活动探究单元,都有明确的单元学习“大任务”。仍以八上新闻单元为例,教材围绕单元学习目标设置了三大学习任务。(任务一:学习新闻稿,任务二:学习采访;任务三:学写消息、通讯。)
以活动单元为借鉴,其它阅读单元老师也可根据单元目标、单元情境进行单元学习任务的整合。一般情况下单元核心任务不宜过多,在每个核心任务下可以设置小任务来促进核心任务的达成。单元学习任务的设置不仅要考虑各篇目之间的整合,还应考虑到单元各部分的整合,如将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或者口语交际有效整合,兼顾设置。
以七上六单元为例,单元学习目标为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便可以此设置核心阅读任务。同时,本单元配有“发挥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板块,“文学部落”的综合性学习板块,“《西游记》的精读和跳读”的名著导读板块,这都是我们在单元教学时不能忽视的,通过分析,我们可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整合如下:
表2:七上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单”
3.优化大单元作业设计
一份合理、优秀的单元作业设计要紧紧围绕单元学习目标展开,单元作业目标要能分解至课时作业目标中,使得单元学习目标更趋精细化。同时,单元作业设计还要多方考虑,比如作业的操作性、过程性、科学性,作业类型的多样化,作业的难易度等第。
以七下三单元作业设计为例,课时作业设计应以单元学习目标为依据,实现单元作业设计的细化,各课时作业设计互为补充,共同服务于单元作业设计,实现单元学习目标。
表3:七下三单元“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单元学习作业单
4.完善大单元评价方案
单元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判,教师可依据评价结果检验单元学习目标的完成度,又可据此反思自身教学,优化单元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策略。
单元评价设计形式多样,但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这些要素必不可少。单元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评价的标尺,所以评价目标和教学目标要高度一致;评价主体有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选择;评价结果的呈现也可以展示、报告、归档多途径;评价内容则可以与单元学习的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等内容相结合。
表4:七下第三单元“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单元学习评价方案
三、目标导引下的大单元整合教学实践反思
对目标导引下的大单元整合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施,教师上课“思前想后”,教师的教有针对,有条理,有层次,学生的学有兴趣、有目的、有反馈。大单元整合教学收效大于各篇收效累加已不是空想。
为了遵循目标导引和实现编者意图,教师的个性化理解和创造又怎样更好地体现,也是一个现实问题。笔者归纳的关于教材三种不同形式的“组元”纯属一己之见,仅供参考,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部编教材的解读也会更加深刻,可开发的“点”也会越来越精准。
此外学生各异,学情不同,大单元整合教学的目标导引和编者意图如何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编者、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学中这三者的顺利对接与合理调整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