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及政策建议探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6
/ 2

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及政策建议探究分析

史艳彬

方正县自然资源局 黑龙江省 150800


摘要: 从土地整治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各地方的耕地面积虽然有了明显的增加,但由于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问题缺乏重视,因此新增耕地的质量水平并不高,有些甚至无法满足基本农业生产需求,而通过对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的应用,则可以使耕地质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由此可见,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鉴于此,文章重点针对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及政策建议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工程;耕地质量;影响;政策建议

1导言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甚至会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土地整治是缓解人与耕地冲突与矛盾的重要手段,通过土地整治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土地权属关系和组织土地利用活动,实现土地管理可持续发展。

2土地整治项目的内容分析

土地整治项目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表述,其一,广义层面,土地整治项目从广义上来讲形式很多,比如,土地开发、土地复垦等等。其二,狭义层面,土地整治项目从狭义层面来讲主要是指具体工程,为达到土地整治项目的不同目标与要求而开展的各项活动,比如,土地平整、灌溉排水工程等等。具体如下:

土地平整项目。土地平整是指按照农业活动需求所实施的各项基础工程,为保证田面平整,便于耕作,可对田面进行挖填方施工。在土地整治当中土地平整工作至关重要,是顺利开展其他工程的前提条件。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梯田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工程修建的方式改善耕地坡面平整度及提高连片程度。通过土地平整,可以提高机耕质量,达到灌溉排水需求,实现水土保持,提高土壤肥力。

田间道路项目。田间道路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实施的道路工程,是整治土地的重要一环。田间道和生产道是田间道路工程的主要内容,通过田间道路建设,可保证田间作物和机械设备顺利进出,提高机械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目标。

灌溉与排水项目。机井、灌溉沟渠和管道等均属于农田灌溉排水项目。针对地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利用沟渠引河流水灌溉。针对地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则需利用管道、田间渠系统进行输水灌溉。通过完善灌溉排水项目,可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耕地产量。

3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

3.1自然因素

耕地自身所具有的属性、以及耕地位置环境等都可以对耕地质量造成影响,其中包括地形地貌、水土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等许多方面的因素。在众多自然因素当中,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就是地形地貌条件,它直接影响着土地应当如何利用,同时也决定着耕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向如何。地貌条件的影响主要包括海拔和坡度,其中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高光照强度增加45%。而我国禁止在坡度大于25°的土地上开垦耕地。

3.2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按照耕地位置环境和区位条件进行划分,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的有效管理来实现对土地质量水平的衡量。同时也包括基础设施条件的影响,主要是指农田护林密度、田块平整度以及灌溉排水条件等因素。农田护林密度也大,其防风固沙能力以及防水土流失的功能就越强;田块平整度直接影响着耕地规模的大小和耕地经营的适合程度。此外,灌溉排水条件也对农作物生命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区,在农业生产当中就方便运输物资,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为提高耕地质量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控制及政策建议分析

4.1科学合理落实整治措施,提高耕地质量等别

目前,新增耕地与耕地保护多采用土地整治措施,通过科学合理落实整治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等别,优化耕地结构和布局。但一切土地整治项目的建设,均需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在全面了解当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情况下,采取差异化的土地整治措施,准确掌握土地整治的方向、重点,明确整治任务。比如,针对土地平整项目,要对区域内的耕作田块进行科学划分与归并,加大耕作层厚度,合理开发宜耕后备资源,进一步提高耕作田块连片度。同时,还要做到保护性耕作及测土配方施肥,深松深耕耕作层,推广绿肥种植,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耕地产量与质量。 

4.2严控土地整治项目选址,提高耕地质量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斷加快,我国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土地整治是提升耕地质量和产能的重要手段。耕地质量的提升并非一撮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在项目开发与复垦当中,耕地质量提升难度更大。为了稳定耕地质量,必须在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之初,科学选址,特别是复垦开发项目,应先深入实地进行项目调查,只有在全面了解其情况真实性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分析,保证土地整治效果。针对那些不适宜耕作且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尽可能避免,防止出现耕地撂荒的情况,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 

4.3深松改土

正常情况下,耕地的有效土层厚度基本都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但如果耕地中存在障碍层,将土壤层或松散母质层分隔开来,那么耕地就会出现有效土层厚度不足的情况。针对这类耕地质量问题,可选择深松改土的方式来消除耕地中的障碍层,以加深或恢复耕地有效土层厚度。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看,耕地深松改土需要在播种前进行,具体时间应根据土壤含水量而定,正常情况下深松前土壤含水量以15%~22%之间为宜,以降低深松机械的阻力。深松改土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好作业深度(通常为30~50cm),并将土壤中的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如地质条件特殊,还可适当增加或降低作业深度要求[2]。另外,如深松改土在秋季进行,那么在作业结束后,应将作物秸秆粉碎后还田,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若冬春季节降雨较少,则还要在春季土壤解冻前对耕地表层土壤进行镇压,以达到保墒的效果。

4.4土壤培肥

耕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直接相关,而要想解决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的耕地质量问题,提高土壤肥力,也同样需要通过土壤培肥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从目前来看,耕地土壤培肥的常用方法比较多,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培肥效果最佳的增施有机肥方法,将绿肥、人畜粪肥、堆肥、沤肥等各类有机肥料直接均匀施放在田间,由于有机肥本身就是含有大量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因此在施放有机肥料后,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就会明显增加。如有机肥料不足,则可以选择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撒入田间与土壤混合,并适量增施氮肥,这类土壤培肥方法虽然培肥效果不如增施有机肥,但成本较低,且基本不会出现肥料不足的情况。

5结束语

总之,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代就有着丰厚的土地改革经验,然而在实际应用当中,当前我国的耕地态势大概处于人均耕地少且日益减少;总体耕地适量水平偏低、后备资源不足且没有质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应当不断通过土地整改工程的落实来实现对耕地质量的提高,要想切实保护我国现有耕地,要不断缓解我国当前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杲广文,梁勇,孔胃,王长鹏.土地整治项目中耕地质量重估方法优化研究[J].国土资源导刊,2020,17(01):62-66.

[2]刘佳皓,王艳慧.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影响分析——以元氏县苏阳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7):61-66+70.

[3]张小青.面向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优化研究[J].山西农经,2019(10):55-56.

[4]韩博,金晓斌,孙瑞,项晓敏,刘晶,曹帅,周寅康.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04):71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