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教学的失与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旅夜书怀》教学的失与得

李云丽

云南省昌宁县第二中学 678100







在教授唐朝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一诗时,刚开始我以为杜甫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诗人,而且《旅夜书怀》对高中水平的学生来说也较为浅显,因此,我没有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东西,与平时一样备好课就走进课堂了,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上得是无精打采,而且课后练习也不能当堂完成,学生学习兴趣基本没有。

课后,我反思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了以下几点的失误并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学生对杜甫较为了解,上课伊始就介绍杜甫基本情况,既浪费时间,又会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教学。应在复习中有创新,回忆中有新意。

第二、《旅夜书怀》一诗没有生字词,理解和背诵上没有问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当堂背诵并默写。

第三、为创建高效课堂,应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完成学案,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能包讲到底,

第四、为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水平,本节课不能只停留在《旅夜书怀》一诗上,应进行比较阅读和拓展阅读。

第五、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尤为关键,不能死板的用诸如"标题、作者"这样老一套的方式来开头,而是应采用音乐、画面等形象生动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验总是从失败中来,"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我决心把总结的经验教训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平时所上的是同一年级的两个班,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我重新备好了课,到另一个班重新上了这课《旅夜书怀》。

首先,确立了较为贴切的教学目标:

1增进对诗人杜甫的了解,体会诗人沉郁顿挫诗风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能体会并赏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3.能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

其次,列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诗人的背景和经历,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融情入景,缘景明情。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导入新课

由蒙古民歌《鸿雁》导入新课。

教师深情并茂的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了不少杜甫的诗歌,杜甫的一生中,晚年的时光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他把这种情感用诗歌来传达,艺术是相通的,在我国民歌宝库中也有一首歌的意境和杜甫此刻要传达的情感一致,那就是这首蒙古民歌——《鸿雁》。"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总结二者相同点漂泊孤旅之愁,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杜甫基本情况以"朝代字号又称诗圣史诗《三吏》《三别》"为线索,简单、快速、高效的复习。

3.总结杜甫诗歌特点

4.解读诗题

5.讲解背景,知人论世

自学诗歌,完成学案

这一环节尤为重要,既考察了学生的课外预习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研究学习的精神,还扩大了课堂容量。

教师主讲,师生共同赏析全诗(时间限制在十五分钟以内)

1.通过"夜"字察实景

⑴第二个关键词是"夜"(板书)。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

明确: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⑵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板书)

⑶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共有两组: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

⑷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凄冷)

第二组: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

⑸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2.通过"书怀"悟实情

⑴"书怀"(板书),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把诗中"书怀"部分朗读一遍。

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⑵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在诗中"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⑶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⑸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明确: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后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6)除了比喻,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

明确: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除了教师讲解之外,我还利用多媒体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了包含诗歌意境的一个个美丽画面,学生结合画面欣赏诗歌,既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学完全诗后,我启发学生总结了本诗的写作特色

1、寓情于景

2、衬托

以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以茫茫的天地衬托出一只沙鸥的渺小孤独。

3、比喻

4、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结合

我们学习的目标绝不是仅仅为了读诗背诗,还要能拓展延伸杜甫的这种自感身世孤苦漂零的沉郁之作你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明确:在其后两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在他去世前两年所作《登岳阳楼》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请学生对比赏析《渡荆门送别》

结合学案,读思相济

教师选择其中较有难度的练习评讲一至二题,并做规范答题示例,学生在预习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听讲,学习较为高效,

听配乐朗读,再次感悟诗境

读懂了诗歌,理解了诗意,学生此刻读起来格外有劲,再加上本课的多次阅读欣赏,学生大多能轻松背下并默写全诗。

当堂背诵并默

上完这一课后,我感受颇深,教学活动确实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备课,马虎大意,自以为是是上不好课的。我的这节课也得到了学校的好评,并获得了学校赛课活动一等奖。

对比两节课,一失一得,在得失之间,我有了很多收获:

收获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才能成功;

收获之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新鲜,才是学生所需要的,否则只会既苦了老师,又苦了学生。

收获之三、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上,要深入挖掘课堂的深度,尽量拓宽课堂的广度,创设大容量课堂。

收获之四、先讲后练,讲练结合,学生学得扎实,知识点巩固得牢,才能创设高效课堂。

通过此次对比教学,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是一片还未完全开垦的花园,只有辛勤耕耘,才能让花园姹紫嫣红,只有不辍耕作,才能育出满园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