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铭瑶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 200092
摘要:城市空间是市民休闲和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对于城市空间的塑造不仅反映城市空间质量,还体现城市文化形象。因此,在城市空间整形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空间塑造相关要素和文化表达进行分析研究,以有效促进城市空间塑造总体设计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本文主要分析城市文化综合体建设在城市空间的作用以及讨论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表达。
【关键词】城市空间塑造;文化综合体;文化表达
引言
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来看,如何将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根据城市特点来改善城市社会功能,实施城市规划内容,改善城市功能空间,凸显城市文化特色,增强城市活力是本文的主要内容[1]。
城市文化综合体概述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早期文化建筑主要是独立的场所,如图书馆、科技馆和各个地区的博物馆。由于这些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独立建筑不仅建设周期长,而且竣工后的运营成本也很高,这给地方财政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内的可用土地资源也呈现出日益紧张的发展趋势。与过去一样,政府部门再也找不到可用于在城市建设公共文化建筑的土地。因此,如何降低现有城市文化建筑的运行成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现代城市文化建筑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地方规划设计部门将同一建筑中的各种不同功能融为一体,形成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化综合体,是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所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的建筑形式,以逻辑组合的建筑物群或巨大的单一建筑物的形式出现。与传统的单一场所相比,文化综合体不仅功能更加多元复合,节省了部分土地资源,减少了场地开发和运营成本,而且通过在开发项目中引入商业支持设施,有效地提高了文化综合体的盈利能力,从而明显地减少了对地方财政的依赖。另外,由于新的城市文化公园内文化建筑体是一种新的建筑形式,是将多个单功能建筑融为一体,并且与文化公园中的功能紧密相连,因此不仅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互补性,还满足了城市的多样化需求。将单一功能的文化建筑发展为多功能的文化综合体,使公众能最大程度地便捷使用文化综合体,不仅增强该区域的活力,还可能使该区域自发地形成区域活动中心。
2.城市建筑文化设计要点
2.1城市与建筑整体化设计
(1)通过空间减法创建核心公共空间。规划设计部门运用地势关系法则,减去城市布局中的虚拟空间,并结合虚拟空间的组织和联系,将其单元整合为建筑物的核心公共空间,从而实现建筑的核心密集主入口广场空间的目的。这种利用空间减法创建城市公共空间的方法,不仅减少了城市大型建筑规模对公共空间建设的影响,而且还为每个子功能和单个建筑物的设计提供了相应的数据。(2)统一的底座或屋顶。如果现有场地无法通过减空间有效创建公共空间氛围,则城市规划和设计部门可以从建筑层面有效解决此问题。统一解决建筑物的基础或屋顶问题,有效整合原有分散的子功能单元,形成统一的整体屋顶形象。(3)统一的形式和详细的逻辑。由于每个子功能单元具有统一的形状和详细的逻辑,因此在视觉上为整个建筑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规划设计部门可以采用将各种子功能单元组合在一起以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单一建筑形式的方法,以完成相同建筑逻辑的拓扑重构[2]。
2.2空间环境的连续性设计
所谓的空间环境连续性是指每栋建筑物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整个城市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整体布局才能有效地显示城市的整体形象。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在进行空间环境的连续设计工作时,必须遵循集约化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以约束新的建筑和场地规模,使人们局限于一定的空间和规模感。目前,我国城市空间环境连续性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视觉连续性。视觉上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建筑形式的连续性上,例如建筑物的轮廓,材料颜色和细节逻辑。(2)公共空间的连续性。公共空间的连续性和可及性是确保从城市过渡到建筑物的关键。根据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特点和要求,公共空间连续性设计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外部公共空间连续性。外部公共空间的连续性有效地避免了负过剩空间的发生,但是这种空间也有一定的缺陷。它的主要和次要划分不清楚,并且层次设计也不充分。空间连续性设计存在空间混乱和连续性不足的问题。(2)内部公共空间的连续性。内部公共空间的连续性一般是指通过串联,并联等方式对室内公共空间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设计,以确保室内空间的连续性和平滑性,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并确保室内空间的顺利实现[3]。
2.3多样化公共空间
积极塑造人性化、生态化和特色化的公共空间是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任务之一。为了促进城市活动和城市空间品质的提高,并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政府部门必须建立文化综合体,为居民提供文化公共空间。城市对公共空间设计和建设是创造城市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的基础。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在进行文化园区的建筑设计时,应结合城市特点设计文化园区内的多个功能单元核心、交通枢纽空间和公共空间,为城市居民创造特色化的公共空间。例如,美国著名建筑师约翰波特曼提出的第一个中庭空间设计概念是通过改变建筑功能和交通联系来设计一个集通讯、休闲、文化、交通和其他公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体建造。随着公众对绿化景观和公共空间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公共空间地面架空方法显然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空间需求,这要求规划设计部门在地面上方设置多个的公共空间。这种方法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开放空间,充分发挥了文化综合体的不同属性和功能,并为人们提供了交流,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也使得公共空间更具创意和多样化 。
2.4在地化重构文化符号
如今在创建城市文化空间的过程中,已有成功的本地化战略实例是在重建本地文化空间时尊重当地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强调本地文化基因,并着重于通过场所改造或在场所中重构本地文化符号,使文化空间在同质化中彰显其自身的独特性。例如,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散布着大量的工业文明,已逐渐转变为艺术空间和公共空间,表现出后工业时代的特征。杨浦河滨公共绿地,徐汇河滨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世博河滨美术馆等。这些以优秀历史建筑为载体的城市文化空间,不仅以继承历史文脉为己任,而且到处都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感,散发着城市独特的人文气质。用建筑物改造或赋予新建筑物其文化服务功能,创造独特的本地化文化体验空间,守护并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4]。
2.5城市空间文化表达
对于城市空间文化表达首先是创造城市的地方文化特色。通过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和符号分配到空间、建筑、景观、商业设施和公共设施,使该空间成为表达和体验城市文化特征的最集中区域。
第二是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文化不是展位上的文化,而是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商业活动紧密结合的文化。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这个生命体需要经济活力、社会活力和文化活力的支撑。经济活力是城市活力的基础,是产生现代城市活力的前提;社会活力是城市活力的核心,是城市活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所有社会活动的综合;而文化活力则是城市活力的内涵,是决定城市个性、生活品质和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城市生活因为城市文化而更加具有特色活力,而由于文化的植入,城市更具内涵和魅力。
第三是标志性的文化景观。无论是海滨休闲区还是文化街区,最具文化品味和商业价值的空间都会面对开放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即坐在这里品杯茶、喝杯咖啡也会是这里最宜人靓丽的景观。因此,如果要创建一个既具有文化品味又具有商业价值的空间,就必须注意创建开放的标志性文化景观空间。
结束语
简而言之,城市把文化综合体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名片,不仅促进了城市社会影响力的显着提高,而且促进了文化综合体的多样化使用功能和复杂文化特征。联动带动城市商业、娱乐、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城市居民的文化休闲生活。另一方面,城市空间塑造的文化体现需更加注重城市景观的建设,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和街道景观。以公共空间景观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强调城市建筑以及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以文化特性,设计出融合在地文化并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宁静.城市治理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发展路径研究——以溧阳市为例[J].安徽建筑,2020,27(12):40-41.
[2]王改玲.地域性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与预算,2020(11):35-37.
[3]雷旭升.城市空间塑造对于多元文化的体现[J].居舍,2019(21):3.
[4]何依蔓.广安市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的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