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开发学生主观思维与教师指导的协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在美术教学中开发学生主观思维与教师指导的协调

张博伦

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天津 300450

摘要:小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所具有的活跃思维是其最为宝贵的艺术天赋,具有发散性和不可复制性,是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所要着重培养的目标。教师指导是学生主观思维发挥的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只有正确的指导才能把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协调好教师指导与学生主观思维的发挥是美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将探究从教学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主观思维;创造力;教师指导;作品呈现


  1. 小学生艺术创作的独特之处


  1. 儿童绘画的特点

儿童绘画在创作的过程中与想象密不可分,它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感悟,是儿童真实情感的表达,具有平面化和概括化,以及色彩夸张等特点。例如在创作人物时,人物形象的位置和比例可以随意改变,在人物旁边的景物,也会跟随儿童的想象进行任意的移动与变形。儿童在创作时,会把不同时空里的事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比如云彩和飞鸟能成为朋友,花朵和野草在地上跳舞,把想象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在构图方面,儿童画的创作显得十分随意,并没有学院派要求的那种规范和法则,在形象位置的安排上,不考虑画面的平衡,注重创作的偶发性和随意性。儿童在进行创作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因素,在学生的作品当中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学生对于客观世界中事物的好恶,把美术当成一种天然的,需要通过美术来表达情感,以创作作为游戏活动。


  1. 教师指导的配合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如何指导成为当下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进行过度的指导就会把小学美术教学成人化,这样有可能抹杀孩子对于艺术的兴趣。但如果老师没有进行指导,那么学生将无从入手,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与创意,没有一个具体的方向和目的也无法创作出生动而有趣的艺术作品。所以在教学中协调好教师指导与学生发挥主观创造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

二、教师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起导向性作用

1.教师确定创作的方向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要以老师的正确引导为前提。每个学生在艺术创作上的能力与天赋是不同的,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其所擅长的表现方向来进行引导。比如有的学生天生造型能力较强,而个人的想象力较弱,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较为细致的描绘,力求真实。有的学生则是造型能力较弱,但有创新思维,那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去关注学生画得到底像不像或造型准不准,而应该关注其对于所观察事物有怎样的奇特想法。指导教师可以给他一些提示,让他能够在老师所给出的方向上更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思维。有的学生则是造型能力与想象力创造力均衡,我们可以把这两点协调起来,利用自己较高的造型能力来表现自己的主观想法,使得画面形象而又不失个人的思考。

2.在创作中落实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某个知识或某个理念,欣赏一些艺术作品或生活中的照片获取一些信息,并带有一定的知识植入,最终达到所预定的效果。以五年级上册《美术中的黄金比例》这堂课为例,在这一课当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并掌握美术中黄金比例的概念,并运用黄金比例的知识设计一个瓶子。这一课堂的作品具体呈现就会是各种各样的瓶子,需要按照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黄金比例分析的方法去设计造型多变的瓶子,其作品呈现要在符合黄金比例的前提下发挥个人的想法与创意,这也正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这就是美术课堂当中把完成教学目标作为学科教学的着力点,在这一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尽可能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结合学生情况传授技巧

小学生需要老师引导他们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体验利用绘画对事物的表达并发挥个人的创意思维。这一阶段学生的创意思维是成年人难以匹敌的,而这一天赋仅仅是在儿童时代才有的,没有经过许多规范和模式的束缚,可以没有顾及的展示其绘画表现力。学生对于自然天真纯朴的感受是非常珍贵的,其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不可复制的。童年时代的学生对于世界的感受是与生俱来而不可培养的,所以老师一定不要抹杀学生对自然天真而质朴的看法,保留其天然的艺术感觉,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三、儿童所独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1.西方大师对儿童画的借鉴

儿童对于自然的独特观察方法与感受成为很多西方大师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他们借鉴儿童的观察方法与思维方式,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有目的性的表现出来。毕加索曾说他一生都在追求如何画得像一个孩子,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有大量的作品借鉴了儿童涂鸦式的绘画语言,同其立体主义的艺术风格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艺术意象。由此可见,在我们看起来非常简单粗糙的儿童绘画是其艺术灵感的重要源泉,而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则更应该保护与欣赏他们的艺术语言,帮助他们叙述自己的艺术语言。

艺术家米罗在创作时借用了儿童涂鸦式的形状,色彩十分简单,在画面上涂出一个一个色块,而后艺术家再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深思熟虑,把他们组合起来。米罗在创设时尝试向儿童一样活泼,没有固定的思维,在创作时仿佛儿童将颜色随意泼洒。画家在创作时,把自己的内心完全释放出来,用无拘无束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探索世界,仿佛注入了孩童般的热情与活力。

2.在创作中对学生的引导与评价

老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把其高度活跃的创意思维引入到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当中,通过艺术的思维方式对于生活进行改造。例如学生在学习美术课《造型别致的椅子》当中,按照老师所要求的进行椅子的设计,从美观与功能两方面来思考。在椅子的造型设计上,学生们把自己对于客观现实中所喜好的事物完全地呈现于画面之中。在功能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自己对于生活的设想和需求,他们给椅子添加的功能正好满足了他们在生活当中各自己所想要的、所喜爱的事物,用自己的设计来为其生活服务。

在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当中不要讲对与错。我们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来进行评价,引导其按照现有的想法进行对个人思路的扩展,根据学生所想要达到的目的给予其指导,使主观想法得以最大程度的变为现实,提升其对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师指导同学生主观思维的协调关系

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作品有了教师的指导之后才能较为完善的绘画语言,让想象力以物态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作品更加的生动有趣。但过度干预会使得美术课程变得枯燥无味,过度讲求绘画技巧与规范会加深绘画的难度,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例如把高考的素描教学照搬到小学美术课堂之中,追求明暗的变化与造型的肖似,这样既疲劳又无趣。但若没有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随便表现却没有给出清晰的方向,则无法达到启发式教学中来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其结果可能是画面空洞,甚至是留下一张白纸。

综上所述,教师指导与学生的主观思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学生作品呈现效果好坏的关键之石。要让教师的指导为学生提升对创作的兴趣,开拓思维,使教师成为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引导者与帮助者,最终使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以最好的面貌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艺术概论.杨家安.吉林教育出版社.第1版 (2011年4月1日)

[2]美术学科教育学.常瑞伦.人民美术.第1版 (2007年10月1日)


作者简介:张博伦(1992.8-),男,汉族,河北省邢台市人,单位: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硕士学位,小学美术教师,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