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精髓 “提”升能力——小学音乐课堂中提问技巧之浅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问”出精髓 “提”升能力——小学音乐课堂中提问技巧之浅见

臧好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 314502

摘要:为了上好音乐课,每位教师都能进行教学预设,但是教学结果却往往各不相同,有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课堂精彩并富有创造力,但是有的课堂却大相径庭。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是否能寻找到学生关注的热点和他们的兴趣所在。问题的提出要具有情境性、趣味性、层次性和靶向性,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

关键词:提问;音乐;能力

导言: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问题预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课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学过程进行清晰、理性的设想与安排,同时也是教师对自己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及对策的准备。教师在“问”上下功夫,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音乐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的问题:问题过多过滥、提问“蜻蜓点水”、教学重点迷失等,使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地锻炼和培养,“满堂灌”成了“满堂问”等问题比比皆是。那么,该如何正确有效地提问,才能让学生在具有启发性的提问下提升音乐素养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问题预设的情境性、趣味性、层次性和指向性等四方面谈一些体会与思考。

一、音乐课堂的提问要讲究情境艺术

所谓情境艺术是指:音乐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讲究感情色彩,要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创造一种与音乐相和谐的环境氛围。

例:人音版二年级教材,聆听《狮王进行曲》,感受音乐形象。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仿佛来到了一片森林里,这里有很多的动物,一会儿我们会遇见谁呢?

(音乐结束)

生:老虎

师:为什么会是老虎,而不是老鼠呢?

生:哈哈,音乐听起来威风凛凛的,当然不是老鼠,肯定是森林之王。

生:对,听它走路是声音就是大块头

师:它是怎么走路的?

生:beng beng beng (同时模仿了声色、音高、节奏,还编配了动作)

生:狮子也是大块头,我觉得是狮子

师:为什么是狮子?大象也是大块头啊?

生:那吼叫的声音像是狮子发出的,很威武的样子,

生:大象给人感觉是温柔的,我还坐过......

师:我看你刚才还握紧同伴是手,你们是不是被它的吼叫声吓到了?

生:是哒。

师:你们可以一起来模仿出来吗?

生:(试了一下,模仿不出来)太低了,就是钢琴弹的很重的那一段

师:是这样吗?(中音区弹奏)

生:不是

师:(高音区和低音区分别再弹一遍)

生:低音区的这一段,是狮子的声音,很威武、凶猛的样子。

师:那你碰巧遇到狮子在森林里面干什么呢?

生:打了几个哈欠,慢悠悠的走着

生:在森林里巡逻,看有没有合适的猎物

(引出“进行曲”)

当教师提问到这里,音乐表现的到底是狮子还是老虎已经不重要了,后面学生自然明了。但听赏过程中,学生通过适合情境的提问和引导,直观的感受音乐要素所传递的信息:他们从音的节奏、强弱、高低、音色、及主要演奏乐器中对比出了具体的音乐形象,还配合语言描述进行了肢体上的情感表达,这些能力的提升是让教师感到惊喜不已的,也证明了此环节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和感官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二、音乐课堂的提问要讲究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经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例:人音版五年级教材《打猪草》,教师邀请男生和女生用动作及神态来表现音乐中胡琴与三弦的“对话”,感受音乐的风趣和幽默,让一堂欣赏课在一场“误会”中相识(竹筒胡琴、弹拨乐器三弦)、相知(湖北黄冈黄梅戏)。

我认为,在给学生介绍新的音乐作品时,教师首先要想办法引起学生对将要欣赏作品的兴趣。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的反应,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音乐素养的感知与提升。

三、音乐课堂的提问要讲究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体现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和教育素养,同时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它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又是音乐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恰当、准确、适时的提问,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若提问得法,则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1:人音版四年级《小小少年》,首先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然后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和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对于同一首歌曲的不同表现效果。让学生在听到歌曲最让你感觉激动的地方时起立,并随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轻轻律动。当学生能准确找出相关部分后再提问:“为什么在这里让每个人都有心潮澎湃的感觉?是音乐的什么发生了变化才让我们的感动更强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领悟到到虽然是同一段歌词,旋律完全相同,但后面一次重复的演唱形式是合唱,二声部忽隐忽现的音效,使歌曲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不仅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同时又让学生理解到同一首歌曲因为加入了独唱与合唱的不同演唱形式才有了独特的诠释。


 例2:人音版三年级欣赏《木偶步态舞》时,首先提问:音乐旋律给你什么感觉?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觉?跟着旋律一起哼唱一下找出旋律的走向来感受音乐的形象。乐曲用什么乐器来演奏?为什么选用这样的乐器?给你什么感觉?随着教师提问的层层深入,学生对乐曲的了解也由初步的感觉慢慢进入音乐,熟悉其旋律、了解其乐器演奏及特点,感受音乐形象,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达到欣赏的教学目的。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提问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层次上,必须使提问的层次向纵深发展,层层推进,使学生深入思考,拓宽学生思维。要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形成一个递进体系。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全盘考虑整堂课提问的主次先后,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先后有序。提出的问题要前后贯通,尤其对难点问题,更要层层分解,循序渐进。

四:音乐课堂的提问要具有靶向性

研究表明,学生是以语言为媒介实现问题的接受、理解、分析和最终解决的。因此,指向不明的提问往往会偏离教师提问的意图。教师提问得当,才能更好地激发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例:人音版五年级《编花篮》,一开始的导入部分让学生欣赏河南的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其目的是想欣赏过后让学生说出此曲听上去是一首戏曲。在试教时笔者预设的问题是这样的:同学们听听看这首曲子有什么样的味道?此问一出,有的说,这是一首古代打仗时的曲子;有的说这首曲子音调很长;有的说这些话听不清楚,不知是哪个地方的方言……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都不在点子上,跟笔者事先预想的回答完全不同。后来经过修改,笔者预设了指向性非常明确的提问,“这首歌曲跟我们平时听的歌曲在曲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马上针对曲调进行思考,答出这是一首戏曲。正是因为第二次提问明确了“歌曲的曲调”,思考方向直指曲调,才避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学生思维集中在曲调上进行比较,才能及时并正确的做出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综上所述,教师是否该利用音乐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把握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性、时效性,学会“观察”与“深入”地提问,问到“精髓”,才能使课堂气氛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发挥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从而启迪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 [J]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期

2.《高效课堂22条》李炳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8版

3.《课堂点睛:教师流行语的透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