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研究

许祖铭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湖北省襄阳市 441600

【摘 要】目的:对末梢血及静脉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我院2020年2月-10月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30例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纳入65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A组患者采集末梢血作为检测样本,B组患者则抽取静脉血作为检测样本,比较A、B两组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A、B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PLT(血小板计数)、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V(红细胞体积)和RBC(红细胞计数)水平差异无意义(P>0.05),但A组的Hb(血红蛋白计数)、HCT(红细胞比容)和WBC(白细胞计数)水平却要高于B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样和静脉血样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静脉血样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临床检验时应尽量选择静脉血样,以保障检验结果的精准性。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末梢血样静脉血样准确性

血常规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主要通过观察血细胞数量及形态分布情况,从而判断患者的健康状态。在临床上,血常规检验十分常见,属于最基础的辅助检查手段,因血液遍布人体全身,血常规可检出大量敏感指标,故许多病因不明的患者均可通过血常规进行辅助诊断[1]。但是,正因血常规检验的普适性和高推广性,一旦检查结果出现问题便会对广大患者的诊断与治疗造成不利要的阻碍,故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保障意义显著。目前,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存在静脉血样和末梢血样两种取样检查方式,但学界针对不同血样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尚存在一定的异议。为此,本文便针对性研究了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准确性差异,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2月-10月间于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30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随机表的方式分为A、B两组,每组纳入65例。A组中,男33例、女32例;年龄最高者77岁,年龄最低者24岁,中位数为(48.98±7.26)岁;体重最低者46kg、最高者84kg,中位数为(63.14±2.19)kg。B组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最高者77岁,年龄最低者22岁,中位数为(49.26±7.23)岁;体重最低者47kg、最高者85kg,中位数为(63.36±2.20)kg。利用统计学软件验证组间一般资料数据差异后发现无意义,P>0.05,可比较。

      1. 纳入标准

①临床资料真实完整;②全程配合研究;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②存在血液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性疾病及慢性疾病者;③合并沟通障碍者。

    1. 方法

全部130例研究对象均于清晨口服状态进行血样采集,采集后的血样标本均应用迈瑞5390型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抗凝管则为EDTA-K2抗凝管,所有患者均应用一次性采血工具进行样本采集,并于采集前做好相关设备及器械的检查,一旦风险不合格的器械应及时进行更换。

A组患者采用末梢血样,样本采集前指导患者对所需采血的手指进行提前按摩,充分按摩后对指尖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并应用三棱针刺破指部皮肤,弃掉第一滴血后对患者指尖部位进行适度挤压,取第二滴血置于提前放入稀释液的真空抗凝管内,封存抗凝管后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并叮嘱患者应用无菌棉球按压创口3min。

B组患者采用静脉血样,样本采集前指导患者握紧拳头,对肘静脉进行常规消毒后将皮筋束于肘部,采用双向针穿刺患者肘静脉进行采血操作,采血量为3ml,待采血完成后应用无菌棉对穿刺点进行按压止血,并解下皮筋带,叮嘱患者按压创口3min,保障止血效果。

1.3 评定标准

对A、B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进行比较。

血常规检验项目:PLT、HCT、MCHC、RBC、MCH、MCV、Hb和WBC。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数指标和计量指标表示方法分别为n(%)和(`x±s),检验方法则为X2和t,当检验结果(P)<0.05时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

通过对表1及表2的分析发现:A、B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PLT、MCHC、MCH、MCV和RBC水平差异无意义(P>0.05),但A组的Hb、HCT和WBC水平却要高于B组,差异有意义,P<0.05。

表1 A、B两组患者的PLT、HCT、MCHC和RBC水平差异 (`x±s)

组别

n

PLT(*109/L)

HCT(%)

MCHC(g/L)

RBC(*1012/L))

A组

65

185.51±75.36

5.54±0.19

337.68±9.82

5.22±0.79

B组

65

182.69±75.88

0.51±0.18

334.87±9.36

5.04±0.61

t

-

0.2126

154.9456

1.6700

1.4540

p

-

0.8320

0.0000

0.0975

0.1484

表2 A、B两组患者的MCH、MCV、Hb和WBC水平差异 (`x±s)

组别

n

MCH(pg)

MCV(fl)

Hb(g/L)

WBC(*109/L)

A组

65

20.81±6.49

89.64±5.88

10.89±5.62

6.43±1.29

B组

65

19.53±4.14

88.79±5.32

8.38±2.51

4.88±1.03

t

-

1.3406

0.8642

3.2878

7.5702

p

-

0.1824

0.3891

0.0013

0.0000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A、B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PLT、MCHC、MCH、MCV和RBC水平差异无意义(P>0.05),但A组(末梢血样)的Hb、HCT和WBC水平却要高于B组(静脉血样)(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明:血样差异会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造成较大影响,不同血样经血常规检验后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同末梢血样相比静脉血样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这是因为:末梢血样取自人体的末梢血管,支流较多,不同末梢血管血样中的细胞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静脉血样可对受检者的全身血液循环情况进行反应,故两种血样在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差异较大。并且,因末梢血管的血液量较少,在进行血样采集时往往需要挤压穿刺点,这便导致末梢血样中易混合其他组织液或空气等杂质,从而降低了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精准度[2]。而静脉血样的采集则无需挤压穿刺点,有效避免了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在张丹妮学者的研究中也指出:静脉血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准确性优于末梢血效果[3]。这一研究结果明确指出血常规检验中应用静脉血样具有准确性高的优点。而在贾雪峰学者的研究中:观察组(静脉血)的Hb、HCT和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末梢血),P<0.05[4]。这一研究结果同本文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本研究中结果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末梢血样和静脉血样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静脉血样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临床检验时应尽量选择静脉血样,以保障检验结果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张耀东.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对比[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6):131-134.

[2]姚恩明. 探析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8):47-48.

[3]张丹妮.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0):82-84.

[4]贾雪峰. 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比较[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