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东坡区精神病医院 四川眉山 620010
现阶段,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抑郁症的病发率也在逐年增加,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严重性精神疾病。临床治疗中,大部分医疗工作者对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社会大部分人并不重视抑郁症,主要是对抑郁症相关知识不了解,不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抑郁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频繁并且持久性的情绪低落,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是闷闷不乐,一些患者会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等,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幻觉,一些患者也会出现妄想的相应症状。大多数病例病情会具有反复性,复发的风险较高。一些患者具有残留症状,出现睡眠障碍或者是性欲下降等,这类患者会更容易复发。患者的疾病确诊主要是通过病史采集,也可结合相关量表测评等方式,来诊断患者的疾病。
抑郁症的主要认知有什么?
在抑郁症患者中,只有少部分人会寻求医疗帮助,其中大部分患者认为自己是躯体性疾病,只有极少部分认为自己是精神类疾病,会到精神科就诊。到精神专科就诊的患者,多数都是通过家属送诊,并且这部分人基本上认为自己并没有抑郁症。
患者出现抑郁情绪只是抑郁症的一个表现,患者会长时间的处于情绪低落状态。人们出现兴趣逐渐减退,精神压力较大,通常情况下会出现长时间的失眠,食欲减退,出现便秘或者是心慌胸闷等躯体性症状,这时需要警惕是否患有抑郁症。在医学上的具体诊断为抑郁情绪持续14天以上,对患者造成真正的功能性损坏,不利于患者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方可确诊其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的发病与个体的性格没有关系,是患者遗传或者是社会应激事件因素产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人都有可能患有抑郁症。
根据相应流行病的调查,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是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条件较低,具有严重性躯体疾病人群。这类人相比于其他人来说,缺乏更多社会资源,经常会陷入无助的环境中,抑郁情绪会不断积累,在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会逐渐转化为重度抑郁症,一些患者会出现自杀行为,在自杀人群中大学生是其中的低危人群,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农村妇女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现阶段,媒体针对官员或者是大学生等人群自杀事件进行报道,大多数人认为这类人群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一部分人认为白领工作者其工作压力较大,也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但是这些看法也是公众对抑郁症的错误认知。
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一般性心理治疗
针对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一般性的心理治疗,在使用心理治疗之前,相关治疗医师需要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相应的病史,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关系等,患者需要进行2次左右的心理治疗,结合实际患者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明确患者与医生在治疗中的责任。首先患者需要进行疏导和宣泄,患者在治疗之前,处于无人诉说的环境,基于这一情况,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环境,关心患者,倾听患者的自诉,保证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痛苦有人接受;医生与患者交谈中需要避免一些矛盾性问题,不要造成患者的误解;医生在实际治疗中不能由于治疗困难放弃患者,需要对患者保持足够的耐心,引领患者度过发病期;患者需要适当的调整作息,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相应的兴趣爱好。
心理治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在实际医护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采取合理性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劝导、鼓励以及安慰,引导患者正确看待问题,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需要保证接受治疗最佳心理状态,保证患者的治疗能够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疾病康复效果。首先需要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由之前的被动状态逐渐变化为主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遵循科学化的治疗原则,患者需要履行患者角色的义务,在治疗过程中接受医生合理性的建议和指导;医护人员需要重视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感受,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扮演患者的需求角色,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认知治疗
抑郁症患者通常情况下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见,这种意识与疾病发作具有重要联系,不利于患者康复。现阶段,一些观点认为抑郁症患者的功能性失调性认知与患者的童年生活经验具有联系。这种功能失调性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难以察觉,并且症状发展呈稳步上升,是患者抑郁症的一种特定症状,但这也是患者人格一部分,能够支配患者的情感和行为,对患者进行相应认知治疗,对其功能性失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实施认知治疗主要是改变患者的认知偏见,医生以及患者需要共同配合,找出导致抑郁症症状出现的原因。现阶段,临床上针对患者的治疗是将认知与行为治疗结合使用,这种治疗方式主要适用于急性期之后的患者,以及一部分轻性抑郁症患者,患者在病情缓解阶段,需要确定患者的否定性认知,增强患者的肯定性认知。治疗方法需要借鉴行为治疗以及一些直接性教育知识,医生在实际治疗中需要引导患者辨认自身的负性思维,患者在实践活动中需要检验自身的认知假设是否成立。通过行为转变,改善认知,实用理性的信念取代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引导患者重建认知结构,客观性的看待自己的未来。
作者简介:祝玉珍,(1969.10-),女,汉族,眉山市东坡区人,本科,眉山市东坡区精神病医院副主任护师,科室: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