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环球中铁邳州医院骨科 ,江苏 徐州 221300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间于我院接受登记并接受治疗的54名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患者是否接受骨科损伤控制管理模式为分组标准,其中未接收的27名患者为常规组;接受管理的27名患者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复位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以及出血量要少于常规组,但两组住院时间无比较意义;研究组治疗优级人数相对更多,其康复优良率96.30%明显高于常规组77.78%;其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比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模式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骨折治疗效率,降低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关键词:骨科损伤控制;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临床应用
骨盆骨折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外伤疾病,致病原因与患者遭受车祸或外界暴力刺激等相关[1]。相关数据表明,骨盆骨折疾病不仅会对患者产生强烈的痛感,还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而且有30-40%的患者都会出现盆腔脏器合并损伤情况,若未及时得到治疗很容易提高致死风险[2]。所以近年来临床上对该疾病救助的重视程度较高,积极引入国外骨科损伤控制观念,个性救助模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救治效果,降低疾病危害性。基于此,本文将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我院骨科确诊登记的54名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依照管理模式差异平均分为常规、研究两组。常规组男患例有18名,女患例有9名,年龄区间为37~68岁,平均年龄为(52.59±3.16)岁;研究组男患例有19名:女患例有8名,年龄区间为39~65岁,平均年龄为(52.34±3.27)岁。所有患者家属均已知晓研究情况,愿意参与配合,其他资料为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于常规组患者,在其入员登记后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管理;对于研究组患者分三个阶段进行骨科损伤控制管理。首先是第一阶段(评估阶段):科室医师查看患者出血情况以及脏器部位的受损情况,对于已经有出血、感染等症状表现的患者积极进行救治[3]。采用腹腔填塞方式先为患者止血,然后运用抗休克、感染等药物以及外支架固定方式改善患者受损情况,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第二阶段(纠正阶段):将患者转移至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体征状态纠正。此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监护配合工作,及时记录患者体征变化情况,采用保暖等相应措施,帮助患者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状态,为后期治疗工作营造良好环境。第三阶段(治疗阶段):相应科室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手术准备,并在手术室中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评估,先取出用于止血的纱布,然后对患者外伤进行针对性治疗修复;对于外支架固定患者在去除其支架后依照患者自身恢复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如予切开复位手术治疗、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等,确保运用最适宜的方案昂助患者做好固定[4]。
1.3观察指标
1.3.1 手术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总住院时间三项指标。
1.3.2 康复效率:经过手术治疗后,生命体征治疗过程中变化较为平稳,术后未有严重并发症产生,经过X线检查其骨折处愈合状态良好为优;患者治疗过程中体征状态控制较好,有并发症现象但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小,术后经过X线检查其骨折处正在恢复,骨折部位位移距离在4-10cm内为良;患者治疗过程中体征状态控制一般,有严重的并发症产生,术后经过X线检查其骨折处正在恢复,经X线检查骨折部位愈合较慢,位移范围在11-23cm内为差。
1.3.3 并发症发病情况:在术后通过临床观察与出院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较小,无比较意义;但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长、出血量都要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一.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
组别 | 例数 | 住院时间(d)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常规组 | 27 | 25.10±4.08 | 107.32±8.21 | 376.41±30.56 |
研究组 | 27 | 22.11±4.33 | 63.12±8.14 | 257.84±30.87 |
t | | 2.62 | 19.83 | 14.18 |
P | | 0.06 | 0.00 | 0.00 |
2.2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人数更多,治疗有效率也比较高为96.30%明显高于常规组77.78%,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二。
表二.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n,%)
组别 | 例数 | 优 | 良 | 差 | 优良率 |
常规组 | 27 | 12(44.44) | 9(33.33) | 6(22.22) | 21(77.78) |
研究组 | 27 | 18(66.67) | 8(29.63) | 1(3.70) | 26(96.30) |
X2 | | / | / | / | 4.10 |
P | | / | / | / | 0.04 |
2.3患者并发症发病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各项并发症的发病概率相对更低,其总发病率为7.41%不足常规组的1/3,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三。
表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情况比较(n,%)
组别 | 例数 | 腹部切口感染 | 患肢功能障 | 静脉栓塞 | 发生率 | |
常规组 | 27 | 3(11.11) | 4(14.81) | 1(3.70) | 8(29.63) | |
研究组 | 27 | 1(3.70) | 1(3.70) | 0(0.00) | 2(7.41) | |
X2 | | / | / | / | 4.42 | |
P | | / | / | / | 0.04 |
3 讨论
骨盆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损伤疾病,其患者多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因此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患者常见的合并疾病类型有盆腔脏器受损、四肢多发性骨折等,使其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影响。由于该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所以在临床上比较受关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最早由美国海军提出,其主旨是为了将士兵受伤范围控制到最低以保持其战斗力,到了20世纪90年代该理论才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并被运用到外科手术治疗中,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了积极作用[5]。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研究组的27名患者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进行管理有效提高了手术治疗效率,并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后康复都起到了积极影响。其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患者加强评估,有助于提高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如前所述严重骨盆骨折疾病多具有不稳定的特性,因此容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不良病变,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先对患者进行伤势评估,及时进行止血、固定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生理极限恢复能力[6]。第二及时对患者进行不良体征纠正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相关研究表明,重大外科手术容易在治疗过程中诱发患者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二次打击”不利于术后康复。先对患者进行临时治疗处理与体征监测,待其各项体征变化趋于稳定状态后再行手术治疗,有利于降低手术创伤影响,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良好的内环境,并提升其骨断端的供血能力。
总而言之,在对严重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疾病治疗效率,降低骨科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二次创伤影响,在其术后康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方龙珠.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2):82-83.
[2]颜斌,邓贵生,李贵振, 等.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51):110-111.
[3]邹航,王兆宁.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5):121-123.
[4]董志军,刘福尧,吴声忠, 等.损伤控制骨科在Tile B、C型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26(16):1525-1527.
[5]江吕泉,杨乐,郑建, 等.损伤控制在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四肢和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武警医学,2020,31(5):422-425.
[6]王群星.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疗效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14):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