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开展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医院开展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邓国安

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贵州 福泉 550599

摘要:2017年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制定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及加强重点监控药品购用情况的动态监测。本文除介绍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措施外,还通过监测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金额、占全院药品使用金额的比例及重点监控药品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的比例等数据来评价管理结果,以期为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重点监控药品;药事管理;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2018年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内药品在2017—2018年每月使用数据以及2019年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内药品在2018—2019年每月使用数据。使用数据包括销售金额、药品名称、规格等。

1.2 方法

1.2.1确定重点监控药品管控目标

基于重点监控药品在前1年的临床应用现状,制定重点监控药品管控目标为全年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较前1年下降20%~30%,减少重点监控药品在全院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的数量。

1.2.2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的药事管理措施

①实施重点监控药品动态监测:药剂科每月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统计分析,对进入全院药品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药品排名、该药品使用医师排名及科室排名。每季度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包括每个药品的使用变化趋势,科室用药金额变化,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以及医师使用金额排名。对于连续3个月药品金额排名前10位或异常增长的重点监控药品我们采取限制使用或停止使用等相关措施来控制该情况,同时还将约谈相关临床科室责任人及医生,并将以上结果与科室绩效考核及医生职称评定钩挂。②实施预警监控机制:除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外,对于保肝、营养神经、肿瘤辅助治疗等药物出现异常增长的情况,我们将会采取临时限制使用措施且在必要时加入下一年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以避免因管控重点监控药品而导致其他药品用量异常增长的情况发生。③纳入药品预算指标分配:根据上一年临床科室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把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纳入药品预算核减内容,每年核减比例根据药品预算及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制定,并将各临床科室的药品预算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MicrosoftExcel2016将2018、2019年两版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内药品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对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金额及占全院药品使用金额的比例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018、2019年两版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内药品在管控前后的使用金额分别下降了178.87万元和163.85万元,降幅分别为33.60%和26.36%。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占全院药品使用金额的比例,2018年由17.86%降至10.57%,降幅为40.84%;2019年由15.47%降至12.49%,降幅为19.28%。2018、2019年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为10种药品,重叠药品有5种,具体见表1。

表1 重点监控药品目录

2018年

2019年

喜炎平(注射剂型)

吡拉西坦(注射剂型)

头孢替唑(注射剂型)

地佐辛(注射剂型)

谷红(注射剂型)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剂型)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剂型)

心脑宁(口服剂型)

银杏达莫(注射剂型)

10.血塞通(注射剂型)

1.喜炎平(注射剂型)

2.头孢替唑(注射剂型)

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剂型)

4.血塞通(注射剂型)

5.脑苷肌肽(注射剂型)

6.地佐辛(注射剂型)

7.磷酸肌酸钠(注射剂型)

8.头孢替安(注射剂型)

9.脑蛋白水解物(注射剂型)

10.远红外咳喘化痰贴(透皮贴剂)

3讨论

药剂科通过确定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目标和建立管控措施,并积极实施干预。2018、2019年两版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内药品在管控前后的使用金额降幅分别为33.60%和26.36%,说明该监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得成效。2018、2019年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的5种重叠药品于2018年使用金额同比下降5.80%,2019年使用金额同比下降12.22%,说明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措施成效明显,但在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另外,随着国家及贵州相关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药品价格的不断下降,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重点也要随之变化。

3.1 评价指标需要多样化

目前实施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措施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药品金额和金额排名,评价指标过于单一。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主要目的及意义在于减少不合理用药,让医师在实施药品处方行为时更加注重药品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避免滥用疗效不确切的药品,降低患者经济负担。除了金额的管控指标外还应加入其他的管控指标,如能反映真实用药量的用药频度利用指数。用药频度是药物使用数量与该药物限定日剂量的比值,能够消除不同药品不同剂量不同规格之间不能直接比较数量的影响,用药频度越大,说明用药量越大。药物利用指数是用药频度与用药天数的比值,>1时表示平均用药量高于限定日剂量,用药剂量过大;<1时表示平均用药量低于限定日剂量,用药剂量小,越偏离1表示用药越不合理。综合运用各种药学评价指标,从药品使用频率、用药结构及用药合理性等各方面进行考核。

3.2 加强重点监控药品纳入处方点评的数量

2018-2019年的重点监控药品专项点评主要针对金额排名前3位的药品进行点评。在点评中对医生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为无正当理由使用的,我院将对该医生进行处罚,对于持续3个月排名前10位的药品,我院会采取限量供应或停止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点监控药品的快速增长。但是排名前10位的药品除辅助用药外,还存在滥用的治疗用药物,若直接限量供应或停止使用,可能会导致确实需要使用该药的患者无药可用的局面的出现。所以应增加排名前10位药品的点评数量,并根据不同药品制定不同的处方点评方案,对于确实存在使用不合理的科室及医生,应对该科室及医生进行限量使用,同时根据点评结果,加强各科室及医生的学习,增加用药的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使用,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3.3加强信息化建设

目前门诊处方通过处方点评软件可以全点评,但病例点评仍需人工抽样点评,并不能全覆盖。随着信息化的建设,有的医院用药监控由原来数量、金额的粗放型评价转变为DUI评价;重点监控药品的处方也可由系统进行自动审查和处方点评,同时将审查和点评的结果以统计报表的形式呈现。故我院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将合理用药点评工作模式由随机抽样扩展为覆盖全院用药。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过2018-2019年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后,我院的重点监控药品费用明显下降。有效减少了患者的药品费用,节约了卫生资源。但我院的药事管理模式仍需进一步细化并不断完善。应着重加强药品合理性的管理,增加合理性评价指标,加强处方点评和绩效管理,持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通知[EB/OL].2020-06-03

[2]韩容,赵志刚.对医疗机构如何加强辅助用药管控的思考[J].药品评价,2016,13(4):21-25.

[3]谢方晴,朱梦蓉.基于限定日剂量和帕累托图法分析某院2016年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情况[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5):538-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