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

水淼君

江苏大学 江苏镇江 212013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时代价值,一方面继承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哲学理论,结合中国特色,融入中华民族尊重自然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生态保护实践中不断完善,有效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问题。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与发展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发展主线,以实现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为最终追求目标,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飞速发展,人民在享受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改善的同时,也面临着自然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世界性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着国家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世界未来生存局势变革。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南,对国家生态保护总体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和优秀文化底蕴,在坚持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异化”等经典思想的继承基础上,融合“人与自然”、“天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历代领导人传承与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的继承

在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社会发展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同时,具有前瞻性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自然,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i。自然给人类提供必要物质资源,人的一切活动也都离不开自然。所以,人类不应凭自身意愿而随意对自然进行改造,甚至破坏,否则终将受到相应惩罚。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思想的延续,在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此外,从“异化”角度来看,人类出于自身利益而对自然进行不必要的改造,本质上就是一种异化。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挖掘其异化根源,指引人们正确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谋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崇高理想ii

(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在2018年5月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道:“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可见,中华传统文化对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敬自然的传统,由此形成“天人合一”、“敬天畏天”等思想。《庄子·齐物论》曰:“万物与我同根,天地与我同体。”充分展示中国古代人民对人与自然内在统一关系的正确认识。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道:“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在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表明人是“天之生”、“地之养”,两者互不可分iii。中国古代人民受惠于自然,更热爱自然,因而存有诸多描绘自然美景的名篇经典。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方面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人与自然、环境保护等思想精神的发扬。

(三)对历代领导人生态保护思想的传承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生态保护和环境问题。毛泽东正确揭示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相应提出“绿化治水”等生态保护思想。邓小平、江泽民结合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现状,丰富和发展生态保护思想,将“可持续发展”概念进行强调。为应对全球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使得生态保护思想得到理论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多次重要论述,深刻探讨“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实践问题。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战略。党的十九大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并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相结合,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是对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生态保护思想的传承,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

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之需,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维度,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对解决现阶段发展问题的有效指导。

(一)经济维度: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两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也存在一些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与手段。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峡水库环境问题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彰显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急迫性。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突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对立格局,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关系清晰表明,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此外,经济建设不注重生态保护是难以可持续发展的,而生态保护不依托经济发展也难以有效落实,两者矛盾统一。在经济增长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的趋势下,加强生态保护必然会助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带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

(二)政治维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党的建设进一步优化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从经济基础入手,也要从上层建筑抓起。2013年5月,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要求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目标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安全体系,牢牢把握生态安全这一国家重要安全基石,提升风险防范意识iv。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对社会发展的一次转型升级,也是对党的建设的一次重要考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优化、推动着党的建设的不断完善,营造绿色廉洁从政氛围,努力实现政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维度:弘扬积极健康的生态伦理与生态道德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的贯彻,还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都体现其内在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更能推动社会对新时代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的思考,及时纠正“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必然对立”等错误观点,宣传正确生态发展观,引导人民采用低碳生态的生活方式。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加快构建生态文化体系”这一重点,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推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生态观,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内涵,提升文化建设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四)社会维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最终目标围绕人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的改善问题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与重视。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造美丽乡村,还老百姓蓝天白云,已成为社会改造的重点。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能够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居住环境,同时也是提升民生效益、增强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工作。

三、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了人与自然生态保护思想的精华,以新时代发展为实践基点,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逐步形成和发展,充分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绿色力量。

作者简介:

水淼君,女,生于2000年8月,汉族,江苏常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


i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ii 姚修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J].理论探讨,2020(02):33-39.


iii 薛丁辉.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理论学刊,2017(01):34-39.


iv 李成茂.科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内涵[EB/OL].http://theory.gmw.cn/2019-08/2

0/content_33093229.htm,201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