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县人民医院,湖北荆门, 433100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黄疸新生儿,将新生儿分组采用抽签法方法平均分为实验组(16年7月-17年12月)与对照组(15年1月-16年6月)。实验组新生儿予以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对照组新生儿予以蓝光照射疗法,比较两组新生儿的IBiL(间接胆红素)和 TBiL(总胆红素)水平状况、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治疗前的IBiL(间接胆红素)和 TBiL(总胆红素)水平状况比较(P>0.05),差异无对比意义,治疗后对照组的IBiL(间接胆红素)和 TBiL(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数据对比有较大差异,(P<0.05)存有临床对比价值。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数据对比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使用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效果优于蓝光照射疗法,临床有显著效果,此方式可在临床相关病例中广泛运用。
【关键词】蓝光照射;益生菌;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黄疸是新生儿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当新生儿出现严重黄疸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对患儿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采用蓝光照射的治疗方式,但是对患儿进行长时间蓝光照射,很容易引发湿疹和腹泻等不良情况。有关专家认为,对患儿进行益生菌的使用,能够有效改善腹泻等临床症状[1]。基于此,本次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黄疸新生儿进入临床分析,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黄疸新生儿进入临床研究,病例选取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之间,采用抽签法方法平均分为实验组(n=43)与对照组(n=43)。实验组中23例男新生儿,20例女新生儿。对照组中22例男新生儿,21例女新生儿。资料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予以长时蓝光照射疗法,使用新生儿黄疸箱治疗,蓝光波长设定在425nm—475nm之间,照射连续12h,1日1次,3d—5d为1个疗程。实验组新生儿予以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双歧三联活菌(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规格:0.21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50032) ,用法用量为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冷水服用,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 指标观察
1.3.1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IBiL(间接胆红素)和 TBiL(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1.3.2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包括皮疹、腹泻、体温异常、烦躁哭闹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如IBiL、TBiL水平状况使用( 士s)描述和t检验,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用(n,%)和X2进行描述和检验,差异在P<0.05时,代表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IBiL和TBiL水平状况
治疗前两组IBiL、TBiL水平状况比较(P>0.05),差异无对比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的IBiL、TBiL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较大差异,(P<0.05)存有临床对比价值,详见表 1。
组别 | n | IBiL(μmol/L) | TBiL(μmol/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实验组 | 43 | 290.49士3.22 | 48.5士7.65 | 315.63士2.11 | 64.38士9.96 |
对照组 | 43 | 288.28士9.65 | 90.1士8.92 | 315.57士6.15 | 101.73士12.39 |
X2值 | | 1.4245 | 23.2139 | 0.0605 | 15.4067 |
P值 | | 0.1580 | 0.0000 | 0.9519 | 0.0000 |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有较大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 例数 | 皮疹 | 腹泻 | 体温异常 | 烦躁哭闹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实验组 | 43 | 0(0.00) | 1(2.33) | 0(0.00) | 1(2.33) | (2/43)4.65% |
对照组 | 43 | 3(6.98) | 2(4.65) | 4(9.30) | 6(13.95) | (15/43)34.88% |
X2值 | | | | | | 12.3905 |
P值 | | | | | | 0.0004 |
3讨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胆红素紊乱脑细胞代谢功能异常,从而使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而发生急性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症状主要包括:易激惹,哭声高调、嗜睡、呼吸节律改变,肌张力增高。患病后对患儿造成一定影响[2]。因此须予以及早、有效的治疗,以免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目前,临床可经蓝光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3-4],目前,临床常用的蓝光照射,蓝光波长主峰为425-475nm,胆红素吸收能吸收光线,以波长为450-460nm的光线作用最强,因此蓝光照射可有效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并可有效改善新生儿黄疸症状[5]。但研究发现,在行蓝光照射时,较易引发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等不良反应,因此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效果更佳。为了证实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86例黄疸新生儿进入临床研究,发现实验组治疗后IBiL和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很大差异(P<0.05),再一次证实此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使用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效果优于蓝光照射疗法,此方式可在临床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赵莹,安媛.益生菌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6):101-102+105.
[2]钟国亮,陈巧明.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08):926-927.
[3]潘凤林,张鲁渤,李娜,杨元淑.多次间断蓝光照射联合肠道益生菌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1):60-61.
[4]赖志飞,钟华文,房子胜.益生菌(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20,32(07):170-171.
[5]王洪蓉,庞亚娇.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及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转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2):1487-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