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分析及阐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东北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分析及阐释

毛松梁

五常市林业和草原局 黑龙江省五常市 150200 摘要: 近几年,东北地区林业发展结构得到优化,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要对造林成活率等基础性参数予以监督管理。本文从各个方面阐释了东北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东北地区;造林成活率;方法

一、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

1严格把控树种选择质量关

首先,从最初的树种选择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一种“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有效保证造林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手段。在进行树种选择时,尽量选择一些能够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立地条件的树种,由此不仅能够促使造林苗木更容易成活,而且还能使其具备一种更加优良的稳定性特点。另外,适当的也可以多采取一些“乡土植物”,这些植物一般对于当地环境都有着一种良好的适应性,所以相比一些从外地引人的树种而言更容易成活,如松树、柏树等。再次,在树种选择时还要对地区农民的喜爱与需求有一充分的考虑,以此有效的防止由于农民不认识而导致破坏行为的发生。

2确定合理的造林时间

东北地区一般在春季比较少雨,干旱情况也尤为严重,一年降雨集中期主要是在7、8月份,由此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春季植树造林成活率的普遍低下。对此,为更好的提升造林成活率,在时间上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安排:将林区造林时间具体分为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两大阶段。在不同的造林阶段同时还要选择恰当的树种,比如在秋季造林时所选择的树种更注重其耐寒性特点。结合北方气候特点,春季的造林时间一般安排在3月中旬一4月下旬,而秋季造林时间一般安排在10月。

3充分保证土地蓄水量

与南方相比,北方气候比较干旱,降水量少,而且分布明显不均,因此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也就需要注重适当的改变林区土壤结构,充分的保证土地蓄水量。一般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在进行植树造林之前提前进行整地,造林整体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环节:(1)清理林区的杂草以及植被砍伐所遗留下的垃圾,有效保证林区的整洁;(2)对造林区依据地域差异,通过利用犁沟、坑状或穴状等方法,提升土地肥力,同时保证土地蓄水量;(3)结合造林的时间差异,确定最佳的时间段进行整地,从而更好地保证其有效性。一般情况下,如果选择在春季造林时,那么整地工作会在上一年的10月份左右进行,以此促使土地能够更好地吸收冬季积雪和春季雨水,进而有效的保证了土地的蓄水量;而如果选择在秋季造林时,整地工作一般定在3-4月份进行,保证土地能够很好地吸收夏季雨水。

4完善造林抗旱技术

在北方林业发展过程中,其中影响作用最大的一项因素就是干旱。基于当前由于气候干旱所导致的我国北方林区造林成活率较为低下的现状,为更好的提升造林成活率,完善一套造林抗旱技术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北方造林工程实施过程中,为更好的达到抗旱的目的,我们就可以引入一种“固体水”技术;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在结合针对植物实施的供水方式与供水量选择与树木自身吸收特征的基础上,实现以最少的水分保证树木的存活;另外,还可以尝试应用一些基质激活剂,通过应用高科技加工的手段,实现包括各种微量元素、高分子材料以及天然纤维及植物生长所需各类营养成分的有效集合,同时实现对土壤中各类营养成分的有效催化,促使其得到充分的释放,进而对植物能够更有效、更充分的吸收土壤中的有效成分提供出有利的条件。

5强化林区造林的经营与维护工作

在植物栽植之后,为更好的保证其存活率,还需要积极的做好后期的经营与维护工作。待栽植之后,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对已栽植苗木补充水分,其次还要对其应用一些保水剂,从弄个人有效的提升其成活率。经过大量实践也都表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能够直接吸收保水剂中的水分,从而有效的满足了自身生产所带来的水分需求;再次,还可以采取一种薄膜覆盖的方式,有效的预防水分的过度蒸发。

二、造林工作的优化

1优化造林设计工作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设计工作是基础项目,要对其进行优化整合,从而保证造林效果和整体水平贴合造林需求。在造林项目开始前,要结合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立地条件等,建立切实有效的实体调研报告。处理相关问题编制有效的造林技术方案,将其作为后续造林施工项目的基本依据,在完善科学化管理体系的同时,按照综合经营目的、地区造林技术以及植被条件和地下水条件等因素进行统筹分类和处理,严格按照造林设计工作流程完善组织施工项目,确保造林设计率能达到100%,对于没有进行精细化设计的造林工作,相关部门不能审批通过。因此,造林设计项目成为了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性基础因素。

2优化造林整地工作

在造林整地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对整合因素予以关注,其中,蓄水保墒参数、地温增高幅度等都十分关键。东北地区在春季时土壤的解冻较晚,这就需要当地造林管理部门在土壤解冻后进行集中的整地,落实高标准,确保工作流程的精细化程度符合地区实际情况。要集中管控秋季造林整地工作,积极践行优化整合机制,并且增加整地的基本数量,从而维护整地机制和管理措施的质量,借助大苗造林绿化管理措施对地块予以分析,深度整合秋季整地机制,保证植树坑能发挥其实际作用,为顶浆造林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造林整地工作体系里,要设计差异化树种和林种,保证不同规格的苗木能被种植在差异化地块,从而按照立地条件升级整地方法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全面整地处理措施和穴状整地处理措施要兼顾,生物管控和工程管控要并行,才能真正提高整地水平,促进东北地区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提升。

3优化苗木管理工作

影响成活率的众多因素中,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苗木的基础质量,因此,在苗木选择过程中,要尽量选取乡土树种。也就是说,选择最适宜东北地区当地情况的苗木,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相关管理人员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基本性原则,在苗木品种中有效筛选抗病以及抗逆性能力较强的树种,优先选择适应性好的苗木,以提升本地造林水平。要保证一级苗率高于90%,才能从根本上维护造林成活率,真正践行完善的造林规划,保证苗木质量选择工作和造林监督控制体系之间的平衡性。在苗木选择方面,也要避免人为损伤或者是机械损伤的秧苗,对其木质化程度予以评定,维护造林成活率。

4优化造林管控措施

在造林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的过程中,也要对造林方式予以关注,将植苗造林工作作为重点项目,着重对栽植方式、苗木内水分平衡程度等展开研究。相关部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造林配套管控机制和技术类型提高造林成活率,完善管理效果和最终评价水平。保证起苗不伤根,在起苗操作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按照标准化管理流程和操作手法有序开展相关工作,避免根系损伤导致的移栽后吸水能力下降。保证近距离调苗,为了有效整合种植过程,要有效调剂苗木,尽量保障近距离调整,规避跨区域调剂。而在调苗时,要利用塑料袋或者是草袋对苗木的根部进行包裹处理,保湿工作也要到位。保证苗木高标准种植操作的完整性,在苗木种植过程中,植苗造林要深浅适中,从根本上提高苗木根系的舒展程度,根系种植土要紧密,底水充足的同时用脚踩实。保证适度剪枝修枝,尤其是阔叶树,要结合树种的大小尺寸,适当地剪下一些枝叶,以避免水分过度蒸发,从根本上实现苗体内水分平衡的目标,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袁晓波.提高北方林区造林成活率的方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3:71.

[2]石俊华.浅析影响东北地区造林质量的因素及建议[J].福建林业科技。2014.03:195—197+202.

[3]田金海,王志.对东北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14(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