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战坂小学
【内容提要】
学生是否主动学,是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是达到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所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实用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实现有效学习,达到教学有效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教学有效 学习方式
【正文】
如何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一直是困扰老师们的一大难题。无论是备学生、备教材,还是绞尽脑汁从创设情境导入到课堂总结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能达到教学的“有效”。
笔者认为:达到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所在,应是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简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学中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实用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教学中如何适时适当地运用,正确指导学生掌握,才能使这些重要的方法真正为学生学习服务,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趣乐学是前提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填鸭式”教育不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乐学”,化“被动”为“主动”,是主动正确掌握学习方式的前提。
1、情境活动,激发兴趣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第一课时,可以孩子们熟悉的超市购物为教学情境组织教学:同学们与家长模拟超市店员与顾客之间的这种购物场景,对于人民币的认识既轻松又有效。
已有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喜欢。宽松的学习氛围,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为促进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有效地运用情景活动激趣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因此,我一改 “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教学活动为学生模拟超市购物的活动,生动有趣的情景活动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传统的“让”学生学为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更显著。
2、提问设疑,培养兴趣
如教学五年级数学2.3.5.数字的倍数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任意给出一个数字,让后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这个是是不是2.3.5的倍数,让学生感觉非常的神奇。
可见从问题入手,善于设疑,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也是调动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
情境活动,激发兴趣,提问设疑,培养兴趣,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课堂上便愿意认真听讲,积极地去思考,主动探究新知,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适时适当地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实际,灌输不同的合适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正确地学习,达到教学有效。
二、多样学习是手段
为了使学生主动学习,想方设法激趣是必须的,然而如何使这份被调到起来的求知欲持续整节课却是关键。单纯的依靠这开始的几分钟是不够的,且单一的学习方式甚至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倦怠。如果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不仅能减轻学习时的枯燥感,有助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而且正确使用,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教学《圆的周长》第一课时,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教学可以如此设计:在家通过测量各种圆形的物体的周长,并比较与直径的关系,就会发现圆周率的秘密。
(同学们已经通过自主探究、交流的方式,明确了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滚动法、绕线法。)
“同学们拿出你们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大小不同的圆,分别测量出它们的直径,并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周长,将数据填写在表格中。”老师的话语一落,同学们便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了,原来安安静静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每位同学都“动”起来了,就连原本不是那么爱学习的学生也在认认真真地测量,看到这一切,真欣慰啊!
让学生动手实践,既让学生亲身体验什么是圆的周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更透彻,又变原有单一、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也造就了大多数学生好动的性格,课堂40分钟,要求学生安安静静不动地坐着,有些困难,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刚好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使之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愿意动手,乐意动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让学生动手将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下,通过平移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样能在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上起一定的作用,并且能很好的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地给足学生时间都开口说一说,有助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师指导是关键
《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可见,《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开放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彻底“放手”。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适时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
动手实践学习方式运用时,由于学生的水平差异,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也有别,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活动时应做到巡视及个别指导,如强调活动要求,纠正语言的表达,以问题的形式引导等方式加以指导,有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运用时,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小组的讨论中,适时适当的加以引导,以免学生找错方向,纠结在些无意义的话题上,浪费时间而致使无效。
四、实用有效是根本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重要的数学学生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多样的使用,能避免课堂学习的枯燥乏味,且有助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但前提是正确、恰当的使用。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为力求教学设计的创新,总会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堂“热闹”起来,这就不可避免的,在一节课上,出现了多种学习方式的使用,这虽然也是我们所倡导的,但前提应是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课堂编排等所设计的、恰当的学习方式,这才是行之有效的,否则只会像走过场一样,一个个环节一带而过,纯粹只是一堂“热闹”的课而已。
多样的学习方式只是手段,并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要实用有效,切合实际需要,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其是否需要,是由它能否帮助学生有效的获取知识、技能,是否能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服务决定的。因此,教学中切不可随意使用,应结合实际需求,正确、恰当地使用,做到实用、有效。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生的主动学,对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性。
以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愿意学为前提,结合实际需要,恰当使用学习方式,课堂中教师把关,正确引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以期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实现教学有效,我们仍需在实践中探索,不懈努力。
附: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数学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