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本 读写结合——谈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的人物形象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关注文本 读写结合——谈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的人 物形象教学

钟国根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夏丏尊小学


读是写的基础,厚积薄发;写能促读,促进阅读的深化、细化。在语文阅读课上,开阔眼界,激活思维,触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唤醒、激励、张扬学生的言语欲望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两茎灯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三片段,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我在执教这个片段时重点是紧紧抓住这“两根手指”,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形象,两次“读写结合”的组织教学也是课堂最精彩的地方。

一、猜指头用意——通过写,进入情境,读懂人物内心。

【教学片段一】

师:严监生究竟是何许人也? 他的家境又如何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资料,请看——(“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丫鬟无数,良田万亩”)

1、你了解到他家庭怎么样?

2、通常情况下,这样一个人临死前应该是怎样的情景?

……

师:同学们,临死前的严监生身边只有这三个人吗?从哪里读到了这一点?你们猜想,可能还有谁也围在他身边?(老婆、孩子、丫鬟、管家、……)

其他人面对这两根手指,会怎样走到病床跟前,又是怎么猜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人物,试着写下来。

这一次的初读,其实是最直接的一次接近文本的过程。“严监生”——有人把严监生被列为世界级的吝啬鬼,应该说学生有所耳闻,但是对于文本学生并不熟悉,古白话文的很多句子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生僻,不好读。对于这样的课文,初读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这一次的初读仅仅是个开始,当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板书:家财万贯)后,接下来,我就放手让学生写,猜指头用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读书和聊书的方法,读读聊聊,聊聊读读,学生越聊越有趣,越读越有味。最后达到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的效果。这时我不急于给出答案,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出示了这样的提问:(如果你是严监生身边的其中一位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尊重学生多元的个性解读,使学生进入情境,读懂人物内心。

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样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心呢?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提高?就是为学生创设大量的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接下来,我的“第二次写”的过程把学生的思维拉向深处。

二、猜人物内心——通过写,学会表达,懂得作者神来之笔。

【教学片段二】

师:刚才大家试着从管家、丫鬟等角度对严监生的举止做出了不同的猜测,现在我们仿照课文根据以上几个要点接着写下去,如果你是当时躺在床上的严监生,会怎么想?怎么说?

生1:依然不动。

生2:挥了挥手。

生3:双眼炯炯,怒目而视。

生4:垂了下来,叹了口气。

生5:焦急的把被单踹在地上。

……

其实,这也是为了落实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学习运用。我教学中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亲历语文境内,眼看,耳听,心想,关注文本,读写结合,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让学生亲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获得鲜活的阅读信息,在身临其境中去阅读、去揣摩、去感悟人物,充分地体验探究的乐趣。

在这样的品读之后,学生初步感受作家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栩栩如生的描绘,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再来品读人物形象,显得非常自然。

如:

师:是啊,也许是念及尚未谋面的亲人,也许是付托嗷嗷待哺的儿女,也许是安顿身后的家产,这可都是人之常情啊,可是严监生念念不忘的究竟是什么呢?

生读,请看——(投影:结尾)

师:严监生在临死前居然牵挂的是什么?(灯芯)面对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词语来评价严监生?

这个教学环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直指语言文字的内核,感悟人物,体会内心,学习写法。

严监生临死前的两根指头,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学生在潜意识里可能会认为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根手指头为的两茎灯草,那是一种节约,这显然与正确的理解有偏差。然而,这种偏差却是学生阅读的真实反映。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积累、知识经验的缺乏,往往会表现出不成熟,甚至于发生错误。但正如沈大安老师在评课中所说:“真实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暴露学生的错误。”让孩子说出阅读的真实感受,允许出错,当孩子们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理解到理解,人物的形象才能在学生的脑中丰满起来。因此,我们的课堂没有理由回避这一问题。

【分析与思考】

众所周知,人物形象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在我们的语文阅读中,如何让人物形象“活”起来呢?从这个课例中不难看出以下两点:

1、品读感悟,体验情感。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情感,还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角色参与、自编自写等形式把人物形象丰富、深化。朗读是品读文章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感受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在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上,融合自己的情感,或抑扬顿挫地表情朗读,或声情并茂地朗朗诵读,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人物的思想内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真切地将体验到的情感酣畅淋漓地传达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走进”作品,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受到感染,不仅有助于感受人物形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2、读写结合,一脉相承。语文其实就是读写的巧妙结合。《两茎灯草》这片段放在“人物描写一组”中,其中,在课堂上尽管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限,说得内容可能有偏差,但是,我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地放手,思维不断碰撞,感受不断提升,在学生的评价中,学生的读写不断走向深入,孩子们读写得越来越好,对人物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我想如果平时的语文课堂上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有较大的提高。这样的指导,摸得着,看得见,学生学习起来比较简单。

学生凭借文本,在猜测与揣摩中,跨越了时空,体验了文本内涵,实现了与文本、作者的多元对话。让学生在写话中,既使学生明白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也让学生知道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可以不同。不但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而且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注文本,读写结合。让孩子真实地感受人物形象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模糊到清晰,从不明白到明白,让语文课堂更扎实,更有效,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所追求的“活教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