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竹坪乡安河口小学
案例背景
这节数学课程的学段为小学二年级,学生普遍数学思维尚未完善,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及合理的引导手段,帮助学生逐渐打开思维大门,从而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本节数学课程的题目为《观察物体(一)》,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具体知识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辨别不同位置所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以此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全新认知,并形成新的学习体验。
案例描述
我根据学生的普遍认知能力并结合本节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首先帮助学生产生全面认知物体的意识;其次引导学生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最后引导学生掌握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技巧。课程开始之初我为学生搭建导入情景,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此我在课件中出示同种事物不同角度的三张图片,图片内容为带着翅膀的小猪存钱罐,第一张图片为小猪的正面,第二张图片为小猪的侧面,第三张图片为小猪的背面。我指着屏幕中的图片说“同学们,通过观察图片有谁能够告诉老师,这是什么物体?”一名学生指着第三张图片回答“这是一个存钱罐。”另一名学生继续说“这是一只长着翅膀的小猪。”我借此回答“是的,我们通过观察能够发现这三张图片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角度,今天我们来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课程。”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大体认知后,我带领学生正式进入课程讲解中。在此我与学生一同分析第一部分内容,教材中的图画显示四位小朋友共同观察同一个玩具熊,图片下方标注有四名小朋友的名字,分别为小明、小亮、小红、小芳,并且其中还包含小熊不同角度的形状,在学生大致了解第一部分的内容后,我向其提问“同学们请猜一猜,下面这些图分别是四名小朋友中谁看到的?”一名学生回答“第一幅图是小熊的正面,而图中只有小明的位置能够看到小熊的正面,因此第一幅图应该是小明看到的。”又一名学生紧接着说“小芳的位置能够看到小熊的背面,因此第四幅图是小芳看到的。”随后我以实物演示的方式为学生揭晓问题答案,在此期间我将玩具熊正对着学生摆在讲台上,要求学生口头描述在自己的位置所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这时坐在讲台正前方的学生说“我能够看到玩具熊的正面,它的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两只耳朵、四肢。”在此之后坐在讲台左侧的学生发言“我这个位置只能看到小熊的一只耳朵、鼻子、一只眼睛、两条腿。”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在不同角度的相同物体所呈现出的形态是不同的。随后我趁热打铁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练习题目为教材中的“做一做”,我将图片转移至课件中,以提问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首先我出示第一张图片,图片中显示卡车的车头,我提问“请同学们回答这张图是哪位小朋友眼中的卡车模样?”一名学生迅速回答“这张图应该是在卡车正前方的小男孩眼中的卡车模样。”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学生逐渐对本节课程的内容产生深入认知。随后我带领学生观察长方体,并引导其以动手操作的方式继续进行深化练习。在学生绘制完成后,我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鼓励学生分享彼此眼中的长方体,从而使其对这部分知识产生全面认知,并激发其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到此本节课的第一课时内容已讲解完毕。
案例总结
以下为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总结,首先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次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激发参与热情并强化认知体验;其次我以展示实物进行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直观学习本课知识内容,以此来弱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最后我认为在本节课程的教学中,我缺乏相应的总结性教学用语,易使学生无法对知识产生系统认知,以此我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帮助学生强化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